![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3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专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作业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作业,共7页。
该不该引藏水入疆
[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问题1 可以选择最短的穿越青藏高原的路线吗?
[思维线索]
主要从地势变化及生态保护、建设难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 不可以 青藏高原上的整体地势是北高南低,藏水入疆是向北引水,不利于自流;青藏高原上大部地区人烟稀少,生态脆弱,选择最短线路对生态破坏大,且海拔高,建设难度大。
问题2 该条调水线路联通哪些主要河流?经过哪些主要地貌单元及省级行政区?
[思维线索]
仔细阅读地图即可。
[答案] 联通的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等主要河流。
经过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等。
省级行政区: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
问题3 调水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的环境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思维线索]
主要从新疆缺水造成的不利影响上分析。
[答案] 缓解新疆严重缺水的现状,减轻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利于生态保护,促进新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问题1 归纳材料提出的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潜在问题。
[思维线索]
从材料中归纳总结。
[答案] (1)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2)破坏引水沿线的生态环境;(3)使新疆面临土地盐渍化问题。
问题2 除上述问题外,藏水入疆引水工程还可能面临哪些难题?
[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问题分析。
[答案] (1)涉及国际性河流,可能引发国际争端。
(2)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大,可能面临技术、资金方面的困难。(只要合理即可)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节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整体性强
②资源富集区
③水土保持
④能源生产、消费地区差异大
⑤推广节水技术
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⑦市场、政策因素
⑧促进区域产业结构
调整
[学思心得]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2.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对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1)水能资源的开发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条件的影响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航运需求等方面入手。
(3)水资源利用
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建引水工程,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
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用水与水运条件。
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1.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流量大且稳定 ⑤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
(2)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共建有19级水坝,除了上游一座于“二战”后建的大坝是80米高之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 )
A.淹没农田面积小
B.移民数量少甚至不用移民
C.不会阻挡鱼类洄游路线
D.溃坝的威胁性小
(3)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 )
A.臭氧层空洞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酸雨危害
(1)D (2)C (3)C [本题考查了流域的特点和综合开发的影响。第(1)题,根据图示国家的形状判断该国为法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所以该河无结冰期,流量稳定。该地区经济发达为社会经济因素。第(2)题,建设大坝必然会影响鱼类洄游路线。第(3)题,甲河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蒸发量较大,修建大坝,减少了下游河口地区的径流量,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1.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下面列举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
(1)因为当地出现了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2)为了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转移。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台湾的机电企业转移至大陆,对于大陆来说,可以增加就业。
(3)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的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产业转移。如广东省政府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使广东省的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均衡分布,平衡发展”。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1)产业转移的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立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得到答案,但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2)、(3)题,要结合材料三中数据,从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第(4)题,产业转移会导致当地失业率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第一次:美国→日本、德国。第二次: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美国→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德国→中国东南沿海,美国→中国东南沿海。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4)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构想引水路线
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潜在问题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评价分析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产业转移问题的相关分析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相对优势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随堂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