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4.掌握急救一般步骤。
5.学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操作方法。
6.分清楚出血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处理。
重点
1.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2.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3.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难点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4.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请同学们看两个有关用药的资料,我们再开始正式学习本课。
资料1: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许多倍。
资料2: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小病时,如果家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同时又起到节省时间,及时治病的效果。但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危害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安全用药
教师:我国的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传说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春秋时的神医扁鹊、三国时期的华佗,直至明代李时珍花费一生心血编写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在治疗疾病、运用中草药方面的无穷智慧。到现代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如果药物应用合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防治疾病、恢复健康,反之则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来了解药物的分类。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处方药简称Rx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处方药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A.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B.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
C.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D.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须经医生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外,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2)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为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2.药品的服用
教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药品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解读说明书中的各项信息,然后对教材88页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1)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教师:请每小组的记录员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A: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学生B:《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C: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归纳出讨论题的参考答案。
(1)根据成分辨别中、西药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西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2)主要成分、适应症、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有效期、生产批号、批准文号、制造单位……
化学药品标“适应症”,中药标“功能主治”。“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一项主要说明该药对哪些病起作用,即能治疗何种病症。因此使用时一定要结合病情,对症下药。
用法用量:“用法”主要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有些药物不是口服的,可能是外用或含片,应该注意。药物的“用量”指出用药的多少,有些时候必须与规格结合起来看。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标明的剂量为成年人的常用剂量,并以药品的含量为单位,若小儿或老人使用须按规定折算使用;规格:包括药品最小计算单位的含量及每个包装所含药品的数量。
药品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一般为1~5年。没有规定或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一般按5年计算。
(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二)急救
1.紧急呼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教师:当你发现有人受伤时,要拨打的急救电话是多少?拨打时应该说明哪些情况?
学生:“120”紧急呼救后,应说明地点、症状及姓名等情况。
2.胸外心脏按压
教师:电话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教师: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一般每分钟需要做几次心脏按压?怎样判断抢救有效?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展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完整答案)
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法:
1.按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2.频率:按压心脏次数也应与人的正常心率一致,应为60~100次/分。
3.若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理论来实际做一做。
教师取出急救模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练习。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必要时亲自示范动作。
3.人工呼吸
教师:当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进行人工呼吸时,应该如何操作?每分钟吹气多少次才合适?怎样判断人工呼吸有效?
学生小组讨论时,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如:为什么要捏紧病人的鼻孔?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表述最佳的一组进行表扬。
师生共同小结,溺水者急救方法:
(1)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
(3)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为了避免气体从鼻腔漏出),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频率: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15~20次,与人的呼吸频率相同。 若被抢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4.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A: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学生B: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C: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2)外出血
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总结: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动脉或大静脉出血,要尽快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三、布置作业
1.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C
A. B. C. D.
2. 人工呼吸进气量的范围是 B
A. 毫升 毫升B. 毫升 毫升
C. 毫升 毫升D. 毫升 毫升
3. 人在溺水、煤气中毒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呼吸停止的现象,造成体内缺氧,危及生命,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需将患者平放并呈仰卧状态,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并使患者额头后仰,下巴上提,气管充分伸直,是为了让患者 A
A. 气道畅通B. 感到舒服C. 便于喝水D. 防止脊椎损伤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资源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资源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