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要点赏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要点赏析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要点赏析

    展开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谈得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注释: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的意思。  峨峨 ::语气词,相当于              若 :像~~一样。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 :就。                  复:再,又。弦:在这里读作的音。
    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 
    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 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 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 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可谓知其,更知其。 (这也是对伯牙琴艺高超的侧面描写)
    2)遇到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 文中写了吗? 没有直接写他遇到知音的欣喜。却写了他失去知音的悲哀。 
    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了 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也 就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锺子期那样 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 有什么意义呢!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还有伯牙绝弦的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是一个重义的人,锺子期是个重情之人,伯牙绝弦表达了两人 的深厚友情, 也阐述了重情重义的道理。
    伯牙琴技高超,寄情怀于琴技 有极高音乐鉴赏能力 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知音难觅伯牙的琴声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假如你是锺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感受到了徐徐清风,那你怎么赞?
    锺子期说: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弹奏 心志,情志 正在,这里指刚开始 原文: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又说: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过了一会儿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认为值得 补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 骥不自千里也。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 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中心主旨: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谊,以及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的情感。 道理:伯牙鼓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书戴嵩画牛  ·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译文: 蜀地有个杜处士,喜爱书法绘画,他珍藏的宝贝用百来计算。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轴,尤其被他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把它随身带着。有一天,杜处士晒书法绘画,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应该抽缩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注释:(1)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2)宝:这里是动词,珍藏。(3)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4)曝:晾、晒。            (5)搐:抽搐,收缩。(6)股:大腿。              (7)掉尾: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8)然:认为??是对的'      (9)所宝:所珍藏的画。(10)戴嵩:唐代画家。        (11)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12)拊掌:拍手。 中心主旨: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该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道理:  从杜处士的角度看: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的角度看: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的角度的看: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本文用简单的方式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不按现实著作的权威专业人士。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