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 综合探究1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感受“驱除鞑虏”“五族共和”口号产生的时代背景,对比分析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由材料中获得信息和分析探究史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国民族的兴衰,树立民族忧患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难点】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 感受“多元一体”1.我们前面学习了《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考:⑴你还知道哪些代表中国的别称? ⑵中国什么时候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   略。2梁启超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近代中国开始落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只有回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历程,才能理解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在八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少数民族?     匈奴、羌、鲜卑、女真族等3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图示,提示学生并复习回顾已学知识。你知道鲜卑族后来的发展情况吗?    鲜卑:孝文帝改革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4.展示“女真族”图示,知道该民族后来的发展情况吗?回顾知识,了解满族的由来5.补充其他少数民族的发展:   匈奴:一部分被汉族消灭,部分融入各民族中,部分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6感受“多元”: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汉族类似吗?生回答后师指出“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7.展示图1-47,思考: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信息与“中华民族走向一体”有什么联系?注意学法指导。强调“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探究“驱除鞑虏”1中华民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到清朝后期,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阅读P24 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思考:1)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人民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国家被分裂的危险全民族人民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2回顾一下,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纲领略。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3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的不作为引发了人们对“恢复中华”的渴望,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恢复中华”的内涵片面理解为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仅不能团结各民族力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4你认为这时强调驱除鞑虏会带来什么影响?    “驱除鞑虏”口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来回答。三、走向“五族共和”1阅读P25梁启超和孙中山言论,简要归纳梁启超和孙中山言论要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他们的民族观念有什么转变?    阅读归纳,对比分析3.阅读P25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史料和孙中山言论,问:1结合教材和史料,谈谈你对五族共和的认识?“五族”指什么?就这五族吗?“共和”指什么?在怎样背景下产生的?   解读史料,提炼观点,归纳整理并表达2“五族共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和现在的民族政策进行联系对比,树立正确的民族观4阅读P25资料12,合作探究:⑴它们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联?⑵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时代背景、目的、观念变化、影响等角度思考。(阐释何谓小民族主义,何谓大民族主义,提倡后者明确区分“种族革命”与“民族革命”,表达了“五族共和”的转变,强调中华民族一体。)【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发现了孙中山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发生很大变化,由排满到五族共和,体现了巨大的进步性。【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 家住平原第二框 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 家住平原第二框 用机械种庄稼教案,共4页。

    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框 石油宝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框 石油宝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合作学习2:石油之产,合作学习3:石油之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综合与测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效果反馈,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