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30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意义;
2.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形成科学概念;
3.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会用简单电路进行检验;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安全用电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测、检验、分析、归纳,将物体分类;
2.运用验证性的实验研究物体的导电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
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四、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如:空调、电扇、电脑等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尝试让灯泡亮起来,并尝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对物体的导电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中的第6课。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看,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与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本课,将通过引领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的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对身边物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资源:
CAI课件、组装电路的材料、铁钉、铝片、回形针、塑料棒、吸管、塑料笔杆、塑料尺、泥土、木板、竹签、橡皮、尺子、铅笔、1个一次性杯子及自制“叮咚”门铃报警器等。
七、教学环节与活动:
(一)情境引入,激发探究欲望
图片引入。
中日战争时期,发报员正在紧张地发电报,但炸弹爆炸声响起,把线路给炸断了,电停了,电话、电报都发不了了。像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如何能将它接通?
中间借助别的物体连接起来。
老师这里有一把钢尺和一段圆管,你觉得哪种材料能使电路接通,让发报机继续工作?
学生猜测。
(意在检验学生对导体了解多少,也就是了解学生关于电的生活经验)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抓住矛盾冲突(对某一物体是否导电产生分歧),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没有矛盾,就要让学生说说道理,怎样证明自己的判断,从而讨论实验方法。
好,同学们,谁想来试一试?
前面同学们猜测的就叫预测,后面同学们实验的就叫检验。
总结:钢尺容易使灯泡发亮,能发得了电报;圆管不容易使灯泡发亮,发不了电报;
(这里是演示,旨在教给学生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获取科学事实
各小组用灯泡发亮代替发电报。老师给你们准备很多材料,你觉得哪种材料能使线路接通,使灯泡发亮?
1、了解材料,预测是否发亮。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典型的材料,你们认识吗?
告诉学生组别,请大家先做出预测,你认为哪些材料能让灯泡亮的,哪些不能。如果一个组有6个人,两个人认为能亮,就打两个“√”;四个认为不能亮的,就那一项打4个“×”。
前面的打“√”,后面的打“×”。老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分类,有争议的放在一边。
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测,今天我们来想办法,看哪些材料能让灯泡发亮。
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答案不一样哟。那怎样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呢? 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怎么做呢?拿线的两头接过物品,然后开始检测。
注意事项:
因为战争时间紧急,时间很短,只有5分钟。
2.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如果检验是能使灯泡亮的,就只用打一个“√”就行,不能的打一个“×”就可以。
(三)合作交流,形成科学概念
1.学生汇报:这些材料,哪些能让灯泡发光,哪些不能呢?
在别的同学发言时,和你相同的,请你在自己的表格上做上记号,你只补充其他同学没有说的或者你与他的实验结果不一样的情况。教师板书结果。
(这一做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又可以节约时间)
铅笔杆不能导电,铅笔芯能够导电。
2.有些材料在我们的简单电路中,它不能让电流通过,但当电压很高时还是能让电流通过的。所以,我们说能够使灯泡发亮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不能使它发亮的,也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学生说)
孩子们,被炸的线路很多,需要的线路很长,有什么办法能使线路变长?
把它们接起来。请一组实验。
(四)拓展应用,加强了解
1.但是如果战场上没那么多老师给的材料,你看看身边有哪些材料可以导电?看看教室里。
(意在启发学生谈到人、土壤、水等这些与安全用电有直接关系的材料)
水。用水做导电的实验。
师:有些材料,我们用这个简单电路无法判断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更灵敏的检测仪器——简易门铃,它火眼金睛,用它试一试吧。
人体。老师这里有一个电铃,谁想来做人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师:老师用的这个检验装置电压只有3伏,是安全的。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如果不知道电压时,我们是绝对禁止用人体接触的,切记!
请一位学生上前做检验人体是导体的实验。
大家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实验了,先把手用毛巾清洁一下,再来做这个实验吧。
(一个小组围一圈试,如果不通,介绍:我们手上一般很油腻,那就先用湿毛巾擦一下再试吧)
2.出示一种电器材料(如开关)问,这个电器上面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用这些不同的材料?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用途)
(五)课外延伸,提升兴趣
1.恭喜大家,在大家的努力下,电路终于接通了,想真正发一次电报吗?
学生:想。
老师跟学生一起做发电报的游戏。
先发一个字,演示一下。
第二个是词。
我现在发一句话,看谁能翻译出来。
生活中可以约定不同的密码,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发电报。
2.同学们,回到教室了。我们知道了人体、大地、水都是导体,我们以后在用电时该注意些什么呢?大家回去后想想,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安全用电知识,根据时间确定是否讨论)
教学评价:
郭老师上《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从线路被炸,电灯不亮,电报不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入手,让学生找出身边的材料哪些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从而归纳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最后通过手中材料,用班级密码进行发电报让整节课得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木头”的导电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大亮点,她让学生自己去明白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明显界限的等等。不用小结,不用说教,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自己会去“悟”出这些道道,这种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润物无声。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论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可以说,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现了科学教育的“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4 生活中的噪声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4 生活中的噪声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现问题——什么是噪声,分析问题——噪音危害知多少,调查感受——寻找噪声源,解决问题——全民携手共降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4单元 电与电路26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4单元 电与电路26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案设计,共2页。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1 声音的传播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1 声音的传播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自主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