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167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北京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167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北京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167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北京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北京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共25页。
1. 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太阳能B. 潮汐能C. 地热能D. 天然气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D。
2.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蓬莱出现的海市蜃楼
D. 匡衡凿壁借光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是折射现象,固A不符合题意;
B.“倒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固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固C不符合题意;
D.凿壁借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固D不符合题意。
3. 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陶瓷茶杯
B. 橡胶棒
C. 不锈钢水桶
D. 玻璃杯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陶瓷不容易导电,所以陶瓷茶杯是绝缘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橡胶棒的主要材料是橡胶,橡胶棒不容易导电,固橡胶棒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水桶是由多种金属制成,金属是导体,故C符合题意;
D.玻璃不容易导电,所以玻璃杯是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B.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C.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D. 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车轮
【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是利用了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固A符合题意;
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固B不符合题意;
C.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固C不符合题意;
D.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固D不符合题意。
固选A。
5. 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洗衣机
B. 电暖气
C. 家用音响设备
D. 笔记本电脑
【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洗衣机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的,应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暖气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来提高室内温度的,故B符合题意;
C.音响设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锥形纸盆机械能,是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脑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自行车脚蹬上刻有纹线
B. 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C.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D. 用起瓶器夹紧瓶盖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自行车脚蹬上刻有纹线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故C符合题意;
D.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早春,冰雪消融B. 初秋,花草挂上露珠
C. 初冬,树梢上结霜D. 寒冬,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
D、“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8.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压线附近的空地上放风筝
B. 用湿布擦抹正在工作的台灯
C.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时一定要接地
D. 使用测电笔时手指必须接触笔尖金属体
【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高压线附近的空地上放风筝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
B.湿布是容易导电的,用湿布擦抹正在工作的台灯可能会导致人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防止因为外壳漏电而导致人触电,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测电笔时手指必须接触笔尖金属体会导致人触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 试管变热的过程
B. 水变热的过程
C.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试管变热的过程,水变热的过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气,故正确.
10.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瓶盖起子
C. 栽纸刀
D. 钳子
【1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栽纸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钳子的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导体的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C. 只有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才形成电流
D. 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会有电流
【11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
B.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B错误;
C.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会产生电流,故C错误;
D.电路中要想产生电流,要有电源提供电压,还要形成闭合回路,故D错误。
故选A。
12. 如图所示的各种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的是( )
A. 水杯倒置水没流出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船闸
D. 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杯倒置水没流出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两个半球是通过大气压强压在一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篮球由高处下落重力没有做功
B. 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做了功
C. 小车在水平路面前进,重力对小车做了功
D. 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1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篮球由高处下落在重力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重力做了功,故A错误;
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在力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提水桶的力做了功,故B正确;
C.小车在水平路面前进,重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重力不做功,故C错误;
D.汽车静止水平路面上,在支持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B。
14.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1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公式,电阻R1阻值不变,电流变小,所以R1电压变小,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故选C。
15. 如图所示,盛有水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为G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F1;杯内水重为G2,水对杯子底的压力为F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F1 =G1B. F1<G1
C. F2 =G2D. F2<G2
【1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杯子底并没有完全承担水的重量,杯壁也承担了一部分水的重量,所以水对杯子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F2<G2;容器和水的总的重量被桌面完全承担,所以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即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6.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
B. 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保龄球出手后可以继续在滑道上运动,是因为保龄球具有惯性
【16题答案】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总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称为惯性,保龄球出手后可以继续在滑道上运动,是因为保龄球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ABD
17. 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利用小磁针可以判断磁体周围空间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所以它周围的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D.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17题答案】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根据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A正确;
B.我们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所以利用小磁针可以判断磁体周围空间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故B正确;
C.磁感线只是为了描述磁场引入的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故C错误;
D.只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
故选AB。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走进花店,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C. 夏天游泳的人从水中走出来感觉凉,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D. 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18题答案】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走进花店,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故B错误;
C.夏天游泳的人从水中走出来感觉凉,是因为人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仅和燃料热值有关,还和燃烧燃料的质量有关,故D错误。
故选AC。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B. 当温度一定时,长度不等的两条镍铬合金导线,长导线电阻大
C. 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之间属于并联,正常工作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同
D. 两个电功率不同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做功一定多
【19题答案】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A正确;
B.在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故B错误;
C.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并联,根据并联的电压规律,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故C正确;
D.电流做功的多少除了和电功率有关还和做功所用的时间有关,故D错误。
故选AC。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工作时,机械效率一定高
B. 匀速直线运动的木块动能保持不变
C. 一个小球自由下落,重力做功的功率增大
D. 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20题答案】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功率和机械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工作时,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
B.动能和质量以及速度有关,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质量和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故B正确;
C.小球自由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根据公式力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功率变大,故C正确;
D.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1题答案】
【答案】21℃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度数为21℃。
22. 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 kWh。
【22题答案】
【答案】2035.6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电能表的单位是,最后一位是小数位,所以电能表的读数为2035.6。
23.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23题答案】
【答案】1.0
【解析】
【详解】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示数1.0N,
24. 如图中,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______极选填“N”或“S”
【24题答案】
【答案】N
【解析】
【详解】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螺线管的线圈绕向,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即可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25. 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5题答案】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6. 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26题答案】
【答案】 ①. 0 ②. 晶体 ③. 液
【解析】
【详解】(1)(2)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保持0℃不变,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是0℃.
(3)3℃高于该晶体的熔点,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27. 小欣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端移动.
(2)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____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_______g.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
_______kg/m3.
【27题答案】
【答案】 ①. 右 ②. 60 ③. 152 ④. 1.2×103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如图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0.5mL,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60cm3;
(3)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m=100g+50g+2g=152g;
(4)由于空烧杯的质量为80g,则液体的质量为m′=152g﹣80g=72g
因此液体的密度为:ρ′===1.2g/cm3=1.2×103kg/m3
28. 小刚在做“测量导体电阻”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是3V。
(1)小刚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______端(选填:“左”、“右”);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A,电阻R的电阻值为__________Ω。
【28题答案】
【答案】 ①. 左 ②. 1V ③. 0.2A ④. 5Ω
【解析】
【详解】(1)[1]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阻值最大处,即移动到最左端。
(2)[2]根据乙图,电压表选择的是0到3V的量程,分度值是0.1V,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1V。
[3]根据乙图,电流表选择的是0到0.6A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0.2A。
[4]电阻R的电阻值为
29. 一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该物体在前 3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29题答案】
【答案】3 m/s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前3s的路程是9m,所以前3s的平均速度为
30. 小亮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在他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_________________ ;
(2)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他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处,将蜡烛换成平行光源,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凸透镜,当光屏移动到光具座60cm刻线处时,看到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 cm;
(3)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掉平行光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线处,这时小亮将处于光具座60cm刻线处的光屏向 ________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于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__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
【30题答案】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10 ③. 右 ④. 缩小
【解析】
【详解】(1)[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2]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3)[3]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线处,物距为30cm,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像距应该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所以光屏应该在60cm到70cm刻度之间,因为光屏在60cm刻度处,所以光屏应该向右移动。
[4]因为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1.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因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阻值不变的电阻丝R1 和R2(R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34页。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4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