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练习
展开1.2水的三态变化 同步自测
一、单选题
1.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有害)。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办法是( )
A. 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 B. 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 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 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2.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在盛有水的A、B两容器中,其中A容器无盖,B容器有密封的盖子。给两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沸腾,则( )
A. 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沸腾 B. 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水沸腾
B.
3.两外形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里面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放在同样的环境中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
A. 甲容器内水较多 B. 乙容器内水较多 C.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 少条件不好判断
4.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面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九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5.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会看到碗壁“出汗”。这是( )。
A. 冰箱中带出的水蒸气液化 B. 冰箱外面的空气液化
C. 冰熔化 D. 较冷的碗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6.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 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和水,放在相同环境中看谁蒸发快。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与下述哪个因素有关?( )。
A. 液体温度 B. 液体的表面积 C. 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
8.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
A. 5℃ B. 0℃ C. -5℃ D. -10℃
9.在 0℃的环境中,把一块 0℃的冰投入到一杯 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冰全部熔化 B. 只有冰有一部分熔化 C. 只有水有一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10.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棍包装后会看到冰棍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2.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还能继续吸热。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水槽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 )
A. 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13.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 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 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14.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 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15.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熔点是48℃ B. 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 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16.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露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2)冰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4)铁水变铁块:________,________。
(5)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6)碘变成碘蒸汽:________,________。
17.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 ________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________热量。
18.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_形成“人工”雪。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用久了的电灯泡内壁发黑,这是由于灯丝中的钨先________变成________ ,然后又遇冷在灯泡壁上________成________的缘故。
20.将湿衣服摊开放在向阳的地方,衣服干得快,这是因为衣服在阳光照射下,衣服里水的温度________;把衣服摊开,增大了________,加快衣服里水的________,所以衣服干得快。
2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雨天,老师常会提醒学生小心地滑,原因是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摩擦力减小,容易摔倒。值日同学将地面上的积水扫开,目的是通过________使蒸发加快。
22.在晚会上,演员们在阵阵“烟雾”中翩翩起舞,这“烟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大量干冰粉末迅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空气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23.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_℃。
24.比较不同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小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在该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来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________(选填“A”或“B”)液体的比热容更大。
(3)在没有温度计时,某同学提出可以比较“A、B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比热容大小。而小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小科的理由是 。
25.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1)将罐子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 ______。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 _____。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D 3. B 4. D 5. D
6. D 7. D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C 14. B 15. C
二、填空题
16. (1)液化;放热 (2)熔化;吸热
(3)凝华;放热(4)凝固;放热
(5)液化;放热(6)升华;吸热
17.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
18. 凝华;凝固
19. 升华;钨蒸气;凝华;固态钨
20. 升高;水的表面积;蒸发
21.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22. 升华;吸热;液化
23. 60;不会;60
24. (1)加热时间
(2)B
(3)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应控制升高温度相同
25. (1)加快沙中水分的蒸发
(2)利用水蒸发吸收内罐中的热,使内罐温度下降而对其中的食物起保鲜作用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液体的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上方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据此分析判断。
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即降低水的沸点,只需将其放在一个封闭容器内,使糖汁液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即可,故B正确,而A、C、D错误。
2. D
【解析】
甲:试管内的水不断的从烧杯里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当内外都达到100℃时,由于内外没有温度差,因此试管里面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因此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
乙:容器有盖子,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生成水蒸气,会使试管内的气压大于标准气压,那么试管内的水的沸点会高于100℃。由于试管内的水从烧杯里面吸热,最高只能达到100℃,因此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
3. B
【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中都是水,且水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因为甲的表面积大,所以甲内水的蒸发快。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内剩余水的质量会小于乙内剩余水的质量,故B正确,而A、C、D错误。
4. D
【解析】
A.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凝华现象,故B错误;
C.樟脑丸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故D正确。
5. D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即可。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的碗的温度很低,而它周围的空气温度较高。其中的水蒸气遇到碗后,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碗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出汗”,故D正确,而A、B、C错误。
6. D
【解析】煮熟鸡蛋所用时间的长短只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火越大越费燃料,火越小越省燃料,据此分析判断。当水开始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它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保持不变,几乎不会影响鸡蛋煮熟的时间长短;而第二次用小火,那么浪费的热量少,自然节省燃料,故D正确,而A、B、C错误。
7. D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分析液体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根据题目描述可知,两种液体放在相同的烧杯内,蒸发的表面积、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都相同,只是液体的种类不同,因此探究的是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8. B
【解析】
冰的熔点是0℃,要熔化就必须达到熔点0℃,且能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如果能够将房间温度控制在0℃,那么冰块和空气之间没有温度差,肯定不能吸热,因此不会熔化,故B正确,而A、C、D错误。
9. D
【解析】
0℃是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由于外界温度也是0℃,因此水无法向外放热,那么水无法凝固;冰无法从外面吸热,因此无法熔化,则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10. B
【解析】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①正确;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②错误;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③正确;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
故④错误。那么正确的是①③。
11. C
【解析】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揭开冰棍包装后会看到冰棍冒“白汽”,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12. D
【解析】
甲:里面的水只能到达沸点,不能从外面的水里吸热,因此甲不会沸腾;
乙:里面不断产生水蒸气,从而增大瓶内气压,提高水的沸点。由于里面水的沸点高于外面水的温度,因此里面的水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13. C
【解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据此分析判断。对容器底部加热,水和油都会吸热,由于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油会不断蒸发;下面的水由于被上面的油膜覆盖,因此无法蒸发。下面的水达到沸点后还会继续吸热,因此水会沸腾;上面的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在水没有完全汽化前不会沸腾。当下面的水全部汽化后,油吸热达到沸点开始沸腾。
14. B
【解析】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开水上方空气的流速,再加上开水本身温度较高,所以会加快蒸发;由于蒸发致冷,所以会使水变凉,故B正确,而A、C、D错误。
15. C
【解析】
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在48℃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海波的熔点是48℃,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所以它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仍然吸收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二、填空题
16. (1)液化;放热(2)熔化;吸热
(3)凝华;放热(4)凝固;放热
(5)液化;放热(6)升华;吸热
【解析】
(1)露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2)冰变成水,是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形成的;
(3)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
(4)铁水变成铁块,是铁水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的;
(5)雾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6)碘变成碘蒸汽,是碘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形成的。
17.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
【解析】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放出热量。
18. 凝华;凝固
【解析】(1)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凝固,形成“人工雪”。
19. 升华;钨蒸气;凝华;固态钨
【解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用久了的电灯泡内壁发黑,这是由于灯丝中的钨先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变成钨蒸气 ,然后又遇冷在灯泡壁上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固态钨的缘故。
20. 升高;水的表面积;蒸发
【解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为: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和液体的表面积,据此分析解答。
将湿衣服摊开放在向阳的地方,衣服干得快,这是因为衣服在阳光照射下,衣服里水的温度升高;把衣服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衣服里水的蒸发,所以衣服干得快。
21.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解析】值日同学将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目的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
22. 升华;吸热;液化
【解析】
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体的二氧化碳发生升华现象;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则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
23. 60;不会;60
【解析】 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24. (1)加热时间
(2)B
(3)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应控制升高温度相同
【解析】 (1)在该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乙图可知,当两种液体都升高到60℃时,A液体需要加热10min,B液体需要加热20min,可见,质量相同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更大。(3)没有温度计时,某同学提出可以比较“A、B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比热容大小。而小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小科的理由是: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应控制升高温度相同。
25. (1)加快沙中水分的蒸发
(2)利用水蒸发吸收内罐中的热,使内罐温度下降而对其中的食物起保鲜作用
【解析】 (1)将罐子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气的流速,目的是加快沙中水分的蒸发。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利用水蒸发吸收内罐中的热,使内罐温度下降而对其中的食物起保鲜作用。
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8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 水的三态变化综合训练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态变化的现象,三态变化临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条件与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 声音的特性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 声音的特性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生物圈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生物圈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