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问题解决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问题解决表格教案,共3页。
1.2.3 问题解决的练习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练习三7-10、思考题。育人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分析问题,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课题导入前两节课我们运用连乘、归一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问题解决的练习)。 基本练习练习三第7题。你认为这一天的收入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这一天的收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午卖的钱数和下午卖的钱数),即这天卖的总钱数=上午卖的钱数+下午卖的钱数 学生独立思考。 综合练习1.练习三的第8题。(1)引导学生看书练习三的第8题,读题,在书上勾画出已知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1:根据“每辆车要装40袋,已装满24辆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可以解决“24辆车共装了多少袋?”问题2:根据“24辆车装的袋数和剩余的袋数”有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可以解决“这批大米共有多少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0×24=960(袋) 960+70=1030(袋)(5)同桌相互说一说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2.练习三的第9题。(1)引导学生看书练习三的第9题,读题,在书上勾画出已知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尝试解读;(4)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①40×16=640(人) 640+40=680(人)②16+1=17(辆) 40×17=680(人)3.观察对比仔细观察刚才解决的三个问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以上几个题目都是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问题的。小结:我们刚才从问题入手或从已有信息入手分析问题,解决了用乘法、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看来,这样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还真是非常有效的。 学生勾画信息。 分析题意。 提出问题。 独立列式解决。 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通过练习三9题的乘车情景图的教学,渗透安全文明乘车教育。 通过模拟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拓展应用 1.练习三的第10题。(1)读题,理解题意;全团人上山至少要坐几辆观光车?这里的“至少”表示什么意思?“至少”在这里表示每个人都要上山,而且用的观光车数量少。全团人购票至少要多少元?这里的“至少”又表示什么意思?“至少”在这里表示用的钱最少,就要选择便宜的票价。(2)全班交流;问题1:23÷4=5(辆)……3(人) 5+1=6(辆)为什么要加1呢? “全团人上山”,最后剩余3人也要用1辆车,所以是5+1=6(辆)。小结:在解决生活中这类剩下一些人也要坐一辆车、一张桌子、一个房间,甚至差半块砖也要买1整块等实际问题,要用“进一法”来解决问题。问题2:12×23=276(元)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团体票的价格更低,而全团人数23人,符合购买团体票的条件,所以用12×23=276(元)。2.练习三的思考题。每种花都买,怎么买剩的钱最多?我们要尽可能多买最便宜的花,较贵的花就各买一束就可以了。所以:12×11+15+17=164元,300-164=136(元),最多剩136元。每种花都买,怎么买剩的钱最少?我们要尽可能多买最贵的花,较便宜的花就各买一束就可以了。所以:17×11+15+12=214元,300-214=86(元),最少剩86元。 学生分析题意,分析关键词。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精品表格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表格教案及反思,共21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表格教案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