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教师版含解析).doc
    • 学生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学生版).doc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教师版含解析)第1页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教师版含解析)第2页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教师版含解析)第3页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学生版)第1页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学生版)第2页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学生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7 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文件包含专题27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教师版含解析doc、专题27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反思评价)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__。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应用交流)
    (6)生石灰要___________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例2.(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I:没有变质。
    猜想II:___________。
    猜想III: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内容
    (1)小军设计的实验方案
    (2)小慧设计的实验方案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讨论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
    (拓展实验)
    (4)小慧实验②中所加的试剂替换为下列________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a.测溶液的pH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d.滴加稀盐酸
    (5)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例3.(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例4.(2021·湖北·中考真题)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它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在实验室里碱石灰应___________保存。
    实验室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碱石灰,甲同学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猜想Ⅰ:未变质,样品中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部分变质,样品中有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碳酸钠。
    猜想Ⅲ:完全变质,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设计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步骤1:取少量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溶液M;
    步骤2: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得到溶液N;
    步骤3: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再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Ⅲ正确。
    (拓展)乙同学取一定量的溶液N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溶液M,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与所加溶液M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填“A”“B”“C”或“D”)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少。
    例5.(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A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上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______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______。
    例6.(2021·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达州市九年级学生在5月份进行了实验操作考试,某实验室的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猜想I: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II: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
    猜想III:全部变质,全部是Na2CO3。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讨论)
    ①小王和小陈认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小李的结论不正确。
    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Na2CO3,原因是_______。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_______成立;
    实验结束后大家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为了不污染环境,他们向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拓展)
    (1)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NaOH必须密封保存。
    (2)已知:①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NaOH=Na2CO3+H2O
    如果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_____种情况(不考虑CO2和H2CO3作溶质)。
    1.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需知NaOH能吸收空气中CO2变质生成Na2CO3)
    变质的情况有三种:
    ①没有变质(变质后的物质不存在),检验时只需证明不存在变质后的物质。
    ②部分变质(变质前与变质后的物质都存在),检验时需分别证明变质前和变质后的物质都存在,但一定要注意二者在检验时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扰以及加入的物质对成分检验的干扰。
    ③全部变质(变质前的物质不存在,只存在变质后的物质),检验时只需证明不存在变质前的物质。
    1. 氢氧化钠(NaOH)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
    (2)变质情况分析:
    ①没有变质,成分: 。
    ②部分变质,成分: 。
    ③全部变质,成分: 。
    (1)请设计实验探究此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三法:必须使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法一: 。 (法一用酸)
    法二: 。 (法二用碱)
    法三: 。 (法三用盐)
    【注意】:不能加入大量氯化钙浓溶液,防止CaCl2与NaOH互换成分后组成大量Ca(OH)2微溶物也形成白色沉淀,从而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生成Na2CO3。
    (2)若取液后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能否说明该瓶氢氧化钠没变质并说明理由。

    (3)试请设计实验探究其变质的程度。
    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先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产生沉淀但液体不变红则完全变质(溶质只含Na2CO3),若无沉淀但液体变红则没变质(溶质只含NaOH),若产生沉淀且液体变红则部分变质(溶质为Na2CO3和NaOH)。
    (4)若氢氧化钠已变质,则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有关生石灰变质的探究:
    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

    (2)变质情况分析:
    ①没有变质,成分: 。
    ②部分变质,成分 : 或
    ③全部变质,成分: 。
    (3)变质情况的检验方法:
    ①CaO的检验:取样,加水, ,说明有CaO。
    ②Ca(OH)2的检验: 。
    ③CaCO3的检验:取样,滴入足量 ,有 产生,说明有CaCO3。
    3. 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
    (2)变质情况分析:
    ①没有变质,成分: 。
    ②部分变质,成分: 。
    ③全部变质,成分: 。
    (3)变质情况的检验方法:
    ①没有变质:取样,滴入 ,若 ,说明没有变质。
    ②部分变质:取样,加水,滴入 ,溶液变红,再往不溶物中加入足量 ,有 ,说明部分变质。
    ③全部变质:取样,加水,滴入 ,溶液不变红,再往不溶物中加入足量 ,有 ,说明全部变质。
    1.(2020贵州遵义)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NaHCO3俗称______。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
    【做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_____
    【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进行试验】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上述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2020湖南衡阳)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
    (2)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他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_________。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反思应用)
    (1)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2)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3)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_____。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保存。
    (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
    4.(2020黑龙江绥化)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作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Ⅲ:固体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他们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
    (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兴趣小组证明猜想__正确。
    (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_____。
    (实验拓展)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将pH=1的稀盐酸逐滴加入体积为25.0mL的该溶液中,所得曲线如图所示:
    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b.下一个计量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
    1.(2020湖北武汉市)小余取8.0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X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1.1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试剂X可以是稀硫酸
    ②固体Y可以是生石灰
    ③滴加试剂X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0.9g
    ④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2019四川南充)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生好奇心:这白色固体是什么?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
    ②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
    ③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是NaOH猜想二:是Na2CO3猜想三:_ __
    【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问题分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_____
    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究:
    【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
    【分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写出装置B中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改进措施: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3.(2020甘肃金昌)实验台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实验员说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溶液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是NaOH溶液
    猜想Ⅱ:是Na2CO3溶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已知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
    (1)通过操作①,兴趣小组的同学确认该溶液呈碱性,则X溶液是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操作②和操作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你认为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Y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你认为______________(选填“猜想Ⅰ”或“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
    (3)大家认为该溶液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1.(2021·湖北黄冈·)向一包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样品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加水溶解,静置,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2种溶质
    B.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75%
    C.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一定为2g
    D.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为2.2g
    2.(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
    3.(2021·辽宁葫芦岛·中考真题)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______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

    相关试卷

    专题25 分子、原子、离子(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这是一份专题25 分子、原子、离子(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文件包含专题25分子原子离子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教师版含解析doc、专题25分子原子离子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氧气的制取(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这是一份专题03 氧气的制取(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文件包含专题03氧气的制取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教师版含解析doc、专题03氧气的制取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复分解反应(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这是一份专题21 复分解反应(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文件包含专题21复分解反应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教师版含解析doc、专题21复分解反应重点难点-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