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是( )
A.气温升高是否有利于大豆蚜虫的繁殖
B.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新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C.水葫芦的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D.用乙烯利处理香蕉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2、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3、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存在于b区域的不同物种间可能形成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C.c处生活的生物所构成的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利于生物进化
D.在-200~3800m范围内,光照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种类不同的唯一因素
4、 下列与种群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属于一个种群
B.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C.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下降等类型
D.蛾类的趋光性和蚯蚓的趋湿性会导致其集群分布
5、 2020 年初爆发的沙漠蝗灾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 20 多个国家,严重威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沙漠雄蝗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趋避同种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繁衍中有重要作用
D.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就会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
6、 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大量蝗虫会嚼食农作物,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甚至绝收。干早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产卵场所,在干旱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传染病在蝗虫间发生,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染病的发生能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B.阴湿多雨环境中蝗虫的K值大于干旱环境
C.环境资源和种群密度均影响蝗虫种群的分布
D.合理灌溉、耕垦湖滩荒地等有助于防治蝗害
7、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8、 小陈同学对内蒙古某草原植物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该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时,设计了如下部分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数每个样方内植物的种类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NNNN5,则将N3作为该草原的植物物种数。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9、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快速增加
B.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10%
C.不同年龄段的该鱼生活在不同深度,属于垂直结构
D.调查该鱼的种群密度时,渔网网眼过大,会使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10、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只需标记一次
B.采用样方法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用样方法取样调查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
11、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12、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13、清道夫作为专门清理鱼缸杂质、净化水质的鱼类引进我国,它们活动能力强,形体大,不仅能清理河道、净化水质,可以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而且它们什么都吃,水中的鱼粪、垃圾、其他鱼类的卵等。清道夫在南方河流中泛滥,并取代了当地鱼类优势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湖泊中清道夫的种群密度
B.由当地鱼类占优势转变为清道夫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清道夫替代的过程中,当地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引进外来生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生物潜在的入侵性
14、对某区域的社家鼠进行调查,调查样方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10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若社家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的情况,该社家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社家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二、综合题
15、美国西部某山林生活着不少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琥珀类“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000年前的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就干涸,该地区依然保留A、B两种彩蝶,C种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种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地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变成成虫。
(1)甲地区的全部A彩蝶称为_____。
(2)近20年,三种彩蝶中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是_____(填编号)彩蝶。
(3)调查甲区A蝶的数量,调查人员将甲区的山林划成20个大小面积相等的小区,选择其中一个小区统计:用100个捕蝶网诱捕,一天捕获68只A蝶,对捕获的A蝶的翅进行标记后放飞,隔天后再用100个捕蝶网诱捕,捕捉到50只A蝶,其中有标记的蝶占20%,则整个甲区共有A蝶约_____只。
(4)请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_____
近20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B、D蝶的数量与蝶的翅色(T﹣t)、翅形基因(H﹣h)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
(5)1996年时,基因型为TT的B蝶数量为_____
(6)影响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_____
(7)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1999年时,B蝶比D蝶的基因库_____(填“大”或“小”或“相同”)
16、某河流生态系统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吸引了一些外来物种在此“安家落户”。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生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如图甲为某种肉食性鱼类迁人后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两种不同鱼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河流中A、B两种鱼类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乙,若A、B两种鱼类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可能为被捕食者。
(2)图甲所示的鱼类应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图甲中2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点。
(3)人们发现该肉食性鱼类味道鲜美,若要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水平,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二、综合题
15、 种群 AB 6800 D蝶基因突变是进化发生的内因,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大河的出现隔离了D蝶与其他蝶类的基因交流;经过漫长时间的自然选择,D蝶的基因频率逐渐定向改变;当基因频率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最终出现了与其他蝶类出现生殖隔离现象 200 H基因 小
16、 标志重捕法 标记不可易脱落,不可过于醒目,不影响生物的正常活动(其他合理t可) A B b 2 增长型
调查面积
(cm×cm)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3
5
6
9
11
13
13
13
13
年龄
0-2(幼年)
3-8(成年)
≥9(老年)
个体数
413
398
409
捕获次数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100
100
60
40
重捕
100
20
68
32
B蝶
D蝶
数量
T
H
数量
T
H
1990年
4000
26%
66%
2800
39%
59%
1993年
3950
26%
63%
3000
40%
60%
1996年
3200
25%
48%
2700
38%
57%
1999年
2100
27%
32%
2900
42%
6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D
B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C
C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10页。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优秀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