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进行有关时间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教材分析】
时间的计算是学生在认识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例2时,要借助情境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自己从家出发以及到校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讲授练习,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先来一起回忆有关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在( )填上合适的数
4 时 = ( 240 )分 2 分 = ( 120 )秒 (多媒体课件2)
180秒 = ( 3 )分 70分 = ( 1 )时( 10 )分[来源:学§科§网Z§X§X§K]
二、猜谜导入
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钟表)(多媒体课件3)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你对三兄弟了解多少呢?跟大家说一说。
(三兄弟是指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2.我们已经学会看钟表上的时刻,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经过的时间)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多媒体课件4)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2)教师提问:说一说图上给出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图上告诉我们小明在早上 7∶30 从家出发去学校,7∶45 时就到校了。
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如何解答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好?
教师将学生的解决办法进行归纳:
钟面上数格:从 7∶30 到 7∶45 ,分针走了 3 个大格,是 15 分钟。(多媒体课件5)
因为都是7时多,所以可以列式为: 45 - 30 = 15(分)(多媒体课件6)
教师小结: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
四、巩固拓展
1.在( )填上合适的数。(多媒体课件7)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4时至4时1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8)
学习了如何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1.可以通过数钟面上的格数计算时间。
2.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来进行计算。
六、作业设计
完成主题课堂作业对应内容。(多媒体课件9)
【板书设计】
经过的时间
例2:7:45-7:30=15(分)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七 时、分、秒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七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究,寻找策略,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年、月、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周日每天营业多长时间?,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