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二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第1课时 千米的认识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2,第24页 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题。
育人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体会认识1 km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表象。
2.掌握1千米=1000米,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观察、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课题导入
这是老师到成都学习归来时沿途拍摄的画面,请一位同学把上边能看到的字读一读。大家仔细观看,认真倾听。
1.课件播放从“成都到自贡”沿途的路牌。
2.揭示课题:在这些路牌上都有一个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新朋友“千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千米是比米更大的计量长度的单位,它跟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3.回顾旧知:同学们,关于长度单位,你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追问:那谁能来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吗?
4.质疑激趣:你知道成都到自贡的距离为什么要用“千米”来计量呢?谁能来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
交流汇报
上台比划
交流反馈
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验证、创新意识和探索求真的能力。
新课教学
实际体验,认识千米,学习例1、例2。
质疑: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我们课前的测量活动。
1.播放课件: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
(1)交流
参加了这个测量活动的同学有哪些?
谁来说说测量结果?
课件出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
(2)思考
如果80个这样的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长度会是多少米呢?
课件出示: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
(3)追问
以此类推,那么800个这样的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长度是多少米呢?
课件出示: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2.播放第二组活动的课件
两个小朋友拉着软尺,刻度显示是10米,一个个小朋友从这段距离走过。
汇报:我走20步大约是10米,以此类推,走200步就是100米,走2000步就是1000米。
3.第三组的学生汇报: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5)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
学生汇报时,老师播放三组的测量活动视频。
4.思考
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5.小结介绍: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刚才我们感知的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接着课件出示,同时板书: 1千米=1000米
读一读。
思考:谁能巧用停顿,使人一听就明白。
介绍: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字母“Km”表示。
独立思考
交流反馈
汇报交流
培养推理的思维能力。
结合生活实践,加深1千米概念的建立,养成从实践中建立信息意识,乐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结合体育课完成课后活动,将不同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
课堂练习
1.行程中应用千米
思考: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2.两地之间距离应用千米。
介绍:同学们,行政中心广场大家都非常熟悉,你知道行政中心广场与朝阳小学南校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吗?
3.课后感知
西师的操场一圈就250米,那么走4圈就是1000米,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实地一走,感受一下生活中一千米究竟有多长。
3.完成课堂活动1题。
4.(课堂活动第2题)课件出示填上恰当的长度单位:
教室长8( ) 飞机飞行高度8( ) 课桌高8( ) 一棵大树高12( ) 一条小河长36( ) 小红的钢笔长12( )
长江全长6300( )
重庆到成都大约相距380( )
小林早上晨跑跑了1200( )
飞机每小时飞行820( )。
汇报反馈(公路边的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
独立思考回答
学生举用千米作单位的例子。
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里(km)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单位换算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3,第24页 课堂活动第3、4题,练习五第2、3、5题。
育人目标
1.熟练掌握1千米=1000米,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在活动中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观察、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难点: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课题导入
1.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关于千米你知道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和千米交朋友。
学生汇报
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培养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
新课教学
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体图并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
2.交流比较长短的方法。
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
(3)思考: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思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讨论:当两个长度单位不同时,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样比较的依据是什么呢?
小结:当两个数据所带的单位不同时 我们不能直接比较大小,需要进行单位换算,换成相同单位时,数据大的就大。
查找信息
交流汇报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比较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的活动中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对称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前面所学知识基础上培养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比总结,得出比较长短的方法,实现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课堂练习
1. 课堂活动第3题,主要是将米数换算成近似的千米数。
学生读题后指导理解题意:所谓“比较”就是看最接近几千米;所谓“估计”就是看大约是几千米。
2. 课堂活动第4题
3. 练习五2、3、5题。
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
指名生反馈
(注意区分:“最接近”、“大约是”、“是”)
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学五 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五 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自主探究,应用巩固,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