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2.4.2 复习解决问题 》表格式教案
展开2.4.2 复习解决问题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24页整理与复习第5题,练习七第6-14题。 | |||
育人目标 | 1.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 2.熟练运用“相遇问题”的基本解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学习重难点 | 整理归纳解决问题的类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谈话引入 |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分类整理。 |
|
| |
整理复习解决问题 | 1.分类整理 (1)请大家看书第19-20页,分析3个例题,把它们进行分类,想一想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2)同伴交流。 (3)学生汇报。 刚才,大家交流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是如何分的。 预设:我认为这3个例题可以分为三类:例1讲的是相遇问题,例2讲的是工作问题,例3讲的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你们还有进行补充的吗? 板书: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问题解决 工作问题:工效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 购物问题:最多问题(尽量多的买便宜的) 最少问题(尽量多的买贵的) 2.复习相遇问题 (1)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24页第5题。 75×12+100×12 或(75+100)×12 反馈并说出解题思路。 (2)(结合第5题)相遇问题的特征是什么?(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相遇。) (3)要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基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师板书: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两地相距的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相距的路程 (4)变式。 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标准的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结果就要相遇。 (师用手势演示)如果一个人先行一段路程,然后再两人同时行走,最后相遇。要求两地相距多少米?解题思路又是什么呢?预设: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加上一个人先走的一段路程,才是两地相距的路程。 例如:张红和王军分别从各自家中出发前往书店,张红每分走80米, 3分钟后王军从家出发,以每分95米的速度与张红一同走了10分钟后两人在书店相遇。张红与王军两家相距多少米? 请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师用手势演示)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驶,要求两地相距多少米?解题思路又是什么呢? 预设:两人各自所走的路程和起来,就是两地相距的路程。也可以用:速度和×时间=两地相距的路程。这是相遇问题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客车和货车于上午9时同时从重庆火车北站出发向相反方向开动,客车每时行80千米,货车每时行65千米,中午12时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小结: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相距的路程。如果是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驶,求两地相距多少?这也可理解为相遇问题。或者是一人先行,两人再同时出发,几小时后相遇,这仍然是一种相遇问题,但是要记住加先行的路程。 3.复习工作问题 (1)过渡。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如果要求相遇时间怎么办?(用路程÷速度和)如果不是两个物体在行走,而是两个人在做工,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关系式来解答吗? (2)学生独立解答练习七第7题。 反馈: 比总量:(15+18)×10 比时间:297÷(15+18) =33×10 =29733 =330(张) =9(天) 330张>297张 10天>9天 答:他们10天后能完成任务。 (3)沟通工作问题与相遇问题的关系。 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是两个物体在行走,共同走完一段路程。而工作问题中,两个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我们也可以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来解决工作问题,只是把“速度和”改为“工效和”,也就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也可以用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4.生活中实际购买东西的问题 看来大家能找到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来解决这两类问题了。那第3类问题,我们也能找到一个与它对应的数量关系式来解决吗?(不能)这类问题,我们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逐一分析,这样才能达到题目中的要求。 | 分类,想分类标准。
生列式解答。
反馈并说出解题思路。
尝试小结。
独立完成。
思考工作问题与相遇问题的关系。 | 德性育人:梳理单元问题解决知识,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协同,自我反思的能力。
审美育人:感受数学的概括美、直观美、简洁美,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经验。
德性育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分析能力。 | |
巩固练习 |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复习的方法来做一下相关的练习。 1.练习七第8题。 (1)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地方不好理解,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在张师傅工作的第3天加入) (2)理解“第3天”。(第3天是指张师傅已经单独工作了2天,即张师傅工作了8天,刘师傅工作了6天。)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2.练习七第13题。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爷爷、奶奶今年的收入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理解“赡养费”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 3.独立练习:练习七第6、8、10-14题。 | 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
德性育人:学生理解赡养费的含义,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 |
本课总结 | 这节课我们针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 谈收获。 |
| |
板书 设计 |
| |||
教学 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