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校 |
| 备课人 |
| |||
版本 |
| 章节 | 第十一章 | |||
学时 | 1学时 | 年级 | 八年级 | |||
课题名称 |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功的概念,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 ||||
2.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 ||||||
3.知道什么是功率和计算公式 | ||||||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兴趣、情感、性格等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 |||||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 ||||||
3、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 ||||||
教材分析
| 本章主要内容有: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以及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教材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服务,教学从学生出发的思想。 首先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基础上,由力而揭开的了功的概念。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先探究功的基本知识,进而研究机械能 ,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物理的实践性。 | |||||
学情分析 | 本章内容先从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判断物体移动的距离的基础上提出物理学中的功,但往往学生对力和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一致性要求不清楚,导致功的计算错误。另外学生对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还是不理解,因此课堂效果还有待提高。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的归纳及实验,让学生充分在体验中学习功和机械能,但是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迫切希望了解更多物理知识,在学习中体验物理的乐趣。 | |||||
教学重点 | 1、功和功率的概念;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4、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 |||||
教学难点 |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功率的计算 | |||||
复习方法 |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及时巩固训练 | |||||
学法指导 |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大量事实的观察、思考,然后归纳、总结,及时巩固,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5、公式应用注意:
6、常见的功:
二、功率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三、动能和势能
2、 动能 的定义
3、动能的决定因素
4、势能 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势能的决定因素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公式:W=FS 各物理量单位——W:J(焦耳) F:N(牛) S:m(米)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1)克服重力做功:W=Gh (2)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1、功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P 2、P=W/t=Fv
3、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 kW 换算:1kW=10W 1W=1J/s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a、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b、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 c、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d、分析归纳: ①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①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1)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机械能守恒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④滚摆 ⑤题目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光滑”表示不计摩擦,没有能量损失,此时机械能守恒。 | 复习、掌握旧知识
进一步掌握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明确两种情况下功的计算方法
功率和计算公式
知道动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大小的因素。
实验探究,明确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学生利用比较法进行总结,使难度大大降低,学生也比较有兴趣
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 ||||
课
堂
练
习 | 1、在下面哪个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小华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B、不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小明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 D、小王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2、使用机械做功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器一定做功多; B.功率大的机器一定做功时间少;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做功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拉力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米,又做了多少功? 4、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一过程。
|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内容
解:已知F=50N S=10m G=100N h=1m 求:W1,W2 W拉=FS=50Nx10m=500J W=FS=Gh=100Nx1m=100J
弹簧门被推开的过程,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门自动关闭的过程,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 及时巩固训练 | |||
板书
设计 |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力要因素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W=Fs 4、单位 二、功率: 1、定义 2、公式P=W/t=Fv 3、单位 三、动能和势能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 |||||
教学反思 | 在本章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知识的巩固。 但是课后觉得不妥,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明确知识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对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 |||||
人教版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a href="/wl/tb_c7766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机械能,机械能的转化及守恒,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1 功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1.1 功获奖教学设计</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内容,课标要求,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情境,学习导航,学法指导,分节或者知识点,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