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钠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食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形式
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文中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题技巧
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阅读说明文,我们不仅要会辨析说明方法,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答题步骤:
①点明方法
②具体化
③结合文章概括说明对象此项特征(段落中心句)
④增强文章说服力
(一)2021济南中考
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
= 1 \* GB3 ①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西药的名称往往比较生涩拗口,不便记忆,比如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相比较而言,中药名称特征鲜明,耐人寻味,易读易记,比如望月砂、车前草、白丁香。即使是不了解中医的人,也不能不敬佩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文采,惊叹中药名称的典雅与恰切。
②事实上,中药的名称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给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民间医生、文人墨客与普通百姓。受中医学、哲学、文学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药的命名方式也极其多元。
③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许多中药,人们观其名就知其功效。例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的功效;续断,具有接骨、续断骨的功效。还有五味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中药名师当作强身妙药。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
④其次,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和药材采集的时节命名。气候特点不同,植物生长自然就有很大区别。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款冬花,因冬至才开花而得名。中药材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掌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天麻在冬季至第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称“冬麻”。
⑤再次,自然界五彩斑斓、形态万千,为中药命名提供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有根据药物颜色命名的。例如玄参,玄是黑色,它的茎和人参相像,根乌黑,故称玄参;六月雪、满山白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名称。根据药物形态命名的也很常见。如牛膝,因它的茎节和牛的膝关节相似而得名;白头翁则是因为它靠近根部的地方长有白茸,形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
⑥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命名。例如,中药刘寄奴,相传是宋武帝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此药便以他的小名“刘寄奴”命名。在传统理念中,远志、合欢、万年青、知母等药名往往语义双关,既有药物的功效,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
⑦当然,中药的命名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作为我国一项丰富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不仅体现了汉语言的精妙深邃,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
(根据相关文章删改)
16.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将中西药名称进行比较,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第③—⑥自然段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文章是从药物功效和性能、植物生长特点和药物采集时节、颜色和形态、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药的命名方式。
D.中药命名方式多元,有丰富的意趣。“续断”是根据传统理念命名的。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
(二)2020·济南中考
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
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长城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懂了长城的伟大,也就读懂了中华文明。
②长城之伟大在于它体量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中国长城到底有多长?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已公布长城准确的长度:明代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 总长 8851.8 千米。除此之外,中国历代长城遗址遗迹的长度是 21196 千米,分布于北京、山西、内蒙、山东、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
③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文献记载,长城从公元前 656 年就已发挥作用,至今已有2600 多年历史。长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并增修了战国长城,此后的汉代、北朝时期直至明朝都修建了长城。
④古老的文明一般都是伴随着农业而发展的,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均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从战国以来, 长城一直肩负这一伟大使命。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长城对农耕的保障作用,使中国具有了人口众多和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⑤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三大基本问题:生死存亡、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长城存在的价值,还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三大基本问题。
⑥生死存亡是人类第一大基本问题。长城这一伟大的防御工程,一直庇护着家和国。被建得固若金汤的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的独特情感和心理追求——渴望和平。长城的存在还有助于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大幅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部分得以解决。长城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保障。长城自产生之始就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因此得以保持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记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与体系。
⑦与长城的存在价值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很宏伟,但其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很辉煌,但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贵族的娱乐场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
⑧读懂伟大长城,就能读懂中华文明。读懂长城的伟大,就能读懂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作者:董耀会,文章有删改)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 分)
与长城的存在价值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很宏伟,但其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很辉煌,但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贵族的娱乐场所。
(三)2019·济南中考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周时出现了“书册”,藏书的需求使书房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就成了读书之地,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西汉时的司马迁,在家中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工作室”相传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书房。到了唐代,科举制度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书房作为夜读场所备受重视,书房文化由此兴起。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东晋末年,谢灵运在山林茂密处建造了“始宁墅”,专门留有一处书房,第一个将山水、国林、文人融于一体。明代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室小屋漏,但他在书房外栽种了兰桂竹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明代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书斋宜明朗,清净。”书房前,要有平阔的庭院,以使光线明亮,适于读书;窗前围植修竹碧草,让屋中人可以养眼清心。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书房的面积不宜大,“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陆游的小书房“仅可容一几”,但他却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即便是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乾隆皇帝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就仅有八平方米。至于书房内的布置,则是“宜简不宜繁”,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而已。这方寸书房虽简洁,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文化就在一间间书房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着主人的志向和品格。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⑦书房是文人为静读、研修构筑的自我天地,联结着文人的内心世界。不读有益之书,何以遣有生之涯?对读书人而言,平生愿得书房一间,不求广厦万千。
(选自《中华遗产》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四)2021·历下一模
吃自热食品,请保持正确“姿势”
①近来,自热食品在网络走红,从咖啡、牛奶到火锅、米饭,各类食品皆可自热。不过,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让人吃得战战兢兢。那么,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②第一,莫在狭小环境中食用,并严格按说明操作。
③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只要往加热包浇冷水,食盒就可依靠化学反应迅速加热至1 50摄氏度。这时水面会冒出大量气泡.继而飘起滚滚水雾。自热小火锅的锅盖上有一个通风口,如果通风口被堵塞,里面的气体加热后膨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自上市以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些人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避之唯恐不及。
④所以,在食用自热食品前,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火车车厢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避免玻璃炸裂。同时,食用后,应避免自热食品垃圾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使用后的发热包,也应将其按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⑤第二,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⑥由于自热食品食用方便,因此很多人会经常食用。然而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加热自热食品时,热源与食品直接接触,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食品,长期食用将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肠癌。
⑦其实,自热食品的这种加热方式,与放在锅里、微波炉里加热是一样的。对于这种食品是否会引发肠癌,专家认为,肠癌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学界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理,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
⑧虽然食用自热食品不会引发肠癌,但是作为方便食品的一员,自热食品依然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以自热火锅为例,菜品种类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主,营养搭配不均衡,脂肪、盐等成分含量严重超标。某知名品牌自热火锅的营养成分表上显示,该产品每100克中脂肪含量为86.3克,营养素参考值为1440;钠含量为5.9克,营养素参考值为295%。二者含量均超过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其他品牌的自热火锅营养成分表,也大多如此。
⑨自热食品的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安全和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掌握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十分必要!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题中“姿势”一词是指对待自热食品的方式,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自热食品加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
C.由于自热食品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所以人们对它避之唯恐不及。
D.文章按逻辑顺序介绍了食用自热食品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发的健康危害。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以自热火锅为例,菜品种类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主,营养搭配不均衡,脂肪、盐等成分含量严重超标。
(五)2021·槐荫期末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①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推动了全民热爱诗词、学习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飞花令”就是这个浪潮中飞得最高的一朵浪花。那么,飞花令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②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唱曲子等,违令或输的人饮酒。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雅令”的玩法又分现场创作诗文、说出前人的诗文名句、前人的诗文名句与现场创作诗文相结合三种。唐宋人更喜欢玩第一种,明清人更喜欢玩后两种。
③明清以来,“雅令”中玩得最多的就是飞花令和顶针续麻。顶针续麻就是我们现在玩的诗词接龙。“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按顺序“花”字落在何处,何人便须饮酒,依次相传,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作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说“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这样依次类推,“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则一轮完成,不断循环。明代越玩越疯,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一般回归了,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⑤首先,降低难度,让飞花令大众化。如以飞单字为主、常见字为主,且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让全民都“玩得起”。
⑥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组合飞花令,类与类的组合,如数“字+季节”“数字+植物”等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
⑦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以及抑扬美。
⑧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疋磧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写起,贴近生活,引出说明对象——飞花令。
B.文章第⑤“⑦段按,唳逻辑顺序介绍了对旧式飞花令的三点改造。
C.对于“雅令”,唐宋人更喜欢前人的诗文名句与现场创作诗文相结合的玩法。
D.本文从飞花令的起源、玩法及创新等方面介绍了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18.从根明方漆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如以飞单字、常见字为主,且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让全民都“玩得起"。
参考答案
(一)《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
16. D
18.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夏枯草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的命名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有些中药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命名的,举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及分析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
(二)《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
18.示例: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长城与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的存在价值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进而说明了长城的伟大。
(三)《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18.示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卫泾、谭嗣同书房命名用意的例子,真实具体的说明了书房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
【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及分析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
(四)《吃自热食品,请保持正确“姿势”》
16.C
【解析】根据文章第 = 3 \* GB3 ③段内容,人们对自热食品避之唯恐不及的主要原因是自热食品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而不是C项中所说的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
18.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自热火锅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菜品,具体真实地说明自热食品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具体作用2分。
(五)《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17. C 【解析:C. 唐宋人更喜欢现场创作诗文的玩法】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18. 示例:举例子。列举了改造后的飞花令以“飞”单字、常见字为主,且不限定“令字” 位置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降低飞花令难度,从而让飞花令大众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说明方法及分析占 2 分,表达作用占 2 分。
说明方法
解说
效果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具体真实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具体准确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生动形象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突出强调
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清晰条理
引用
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增强文学色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01讲 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黄金考点20讲教案,文件包含第01讲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黄金考点20讲docx、第01讲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黄金考点20讲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环节,试题举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复习课件(共21页)教案,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说明文,知识回顾,说明文分类,说明对象,语言风格,思考探究,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