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技巧与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技巧与专项练习(一)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概括某段大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五种表达方式,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技巧与专项练习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2、概括某段大意(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找出中心思想,(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五年级阅读专项练习题(一) 多亏又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朋友对我讲:“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就利用假(jia jia)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lan)褛(lu)的男人和面色憔(qiao)悴(cui)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竟然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shu)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漆的小木棚。”
“我恨不得立刻就转身回家,坐在打字机前去写我的书。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从另一个角(jiao jue)度朝老人望了一眼时,我一下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竟然靠着一副残废人的拐杖,老人的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一下子变成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liao)上几句话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
“多亏我回头又看了一眼。”老朋友说。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百折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最初第一眼看锄草的老人是什么样的?用“------”画下来;
“我”从另一个角度看时,那个老人又是什么样子的?用“ ”画下来。
4.想写书的老朋友为什么说“多亏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把它记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歌”──《中国男儿》 1921年春天,法国首都巴黎繁花似锦。 一天,阿里耶商业专门学校盛况空前。全校师生服装整洁,合影留念。当时正在该校学习的陈毅等三十名中国留学生也来参加。当轮到他们照相时,只见陈毅走在队伍前面,指挥大家唱起了“国歌”。 照相时要唱国歌,这是商业专门学校校长的决定。几天前,当中国留学生得知校长的这一决定时,纷纷向陈毅询问:“咱们有国歌吗?” 听到同学们急切的问话,陈毅不由得皱起了双眉。他说:“如今中国军阀混战,哪有正式的国歌呀!”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如果因为不能唱国歌而遭到外国学生的耻笑,我们岂不脸上无光,国家的荣誉岂不受到损害?” “那怎么办呢?”听了陈毅的话,大家更加焦急。 “国歌嘛,本来就由国民议定。今天,我们为什么不采取应急措施,大家商定一首歌曲,暂且当国歌唱呢?” “对!”同学们同意陈毅的意见。 陈毅沉思了一会儿,果断地说道:“我看就唱‘五?四’时期流行的《中国男儿》吧,这首歌有气魄,表现了民族复兴的精神。” “好极了,我们都会唱!”大家的情绪格外高涨。 到了照相那天,中国留学生果然精神振奋地唱起了“国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这“国歌”悲壮、高昂、声震四方,它表现了中华儿女为复兴中华奋战的信心和力量!1、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明明没有国歌,陈毅他们为什么要用《中国男儿》这首歌曲来代替国歌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国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画出最能够表现陈毅伟大品格的语句,说说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思想上受到了怎样的教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溜冰的启示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果然此法甚妙,因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它前行,来往自如。我想椅子真是好!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溜了大约一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溜冰场,一看我还在那里推椅子呢!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去。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帮我学了许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不要以为你离开了某人就活不下去!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自己的力量来,承认“坚强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一、 认真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①开始体育老师是怎样教“我”溜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学习溜冰时“我”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一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压缩成四个字就是“更不要( )( )( )( )”三、 从文中摘出一个可以作为名言警句的短语或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从文中摘抄三个你喜欢的四字词语积累下来。( ) ( ) ( ) 答案:多亏又看了一眼4.因为如果他没有回过头来看了这一眼的话,那么对那个老人的印象永远只是“好吃懒做”的人了,他也不会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或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发现。假如我不是“多亏我多看了一眼”,就永远误解了他5.道理:有时“眼见也是虚”,看问题要全面,要慎重,不要轻易下结论。 “国歌”──《中国男儿》 讲1921年春天,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巴黎阿里耶商业专门学校唱国歌。 陈毅等留学生临时把《中国男儿》这首歌曲当做国歌,在学校组织照相留影时演唱。表现了中华儿女v复兴中华奋战的信心和力量! 原因有两个:一,如果不唱国歌,会被其他国家的学生耻笑,是国家荣誉受损;二是《中华男儿》这首歌有气魄,表现了民族复兴的精神,而且大家都会唱。 表示其它含义,不是单纯的歌曲国歌5.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复兴中华的教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练习:表达技巧赏析+阅读理解题和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表达方式于文中的作用,部分重要表现手法于文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阶段复习—阅读理解专项(二)(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意思写词语,品读下面语句,选择最恰当的选项,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阶段复习—阅读理解专项(一)(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为什么没有书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