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红楼梦》教案
展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教学设计】
世界是个大观园,大观园是个小世界
——《红楼梦》阅读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拓展课内知识:在必修Ⅱ学习阶段完成阅读《红楼梦》,对必修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拓展。
2.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对《红楼梦》的主旨、人物、艺术等方面的探究,提高……。
3.形成阅读习惯:合作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4.培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精神及谨严的做事态度和庄重的人生态度。
二、活动准备
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
《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
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三、 活动过程
活动日历
第一阶段:活动起始(1课时)
第二阶段:选书、自读(课外完成)
第三阶段:互动探讨
(9课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情,从而明确此次阅读活动的目的、评价方式及相关要求,确定活动流程及小组安排,布置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高一上学期后半学期至寒假结束,在这四个月期间,教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自读任务提醒及阅读进度了解。
与此同时,教师也进行跟进阅读,以确保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与学生保持随机的、零碎的阅读交流。
在自由阅读基础上,平时随机、零碎交流,利用寒假,师生分别完成自己的读后感写作。
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3课时)
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3课时)
长长短短,凭谁评论——《红楼梦》评点文字赏析
(3课时)
活动一:我有我喜欢 小组合作,全班分四组,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
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 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某一人物描写的文字,然后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答题,猜所写人物。
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 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 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尝试以点评的方式阐述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活动三:探究——莫道是寻常 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红楼梦》有深意的取名,然后集体总结《红楼梦》取名的主要艺术方法、名字的作用等。
活动一:概括——因为有你 阅读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和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用随笔形式说明评批文字对自己理解《红楼梦》文学性、思想性的影响。简要概括评批文字的主要作用。
活动二:总结——秘籍不秘 阅读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和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总结概括评点法的要点。
活动三:研讨——金无足赤 研讨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评点式文学批评有什么主要缺点或负面影响。
(一)第一阶段:活动起始课
必修教材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课后提出课外延伸阅读《红楼梦》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情,明确此次阅读活动的目的、评价方式及相关要求,确定活动流程及人员安排,布置学生选书。(详见“资料链接”)
(二)第二阶段:选书、自读
1.自读 高一上学期后半学期至寒假结束,在这四个月期间,教师跟进自读,也提醒学生。
2.随感 在自由阅读基础上,完成读后感写作。
(三)第三阶段:互动探讨
1.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
(1)活动一:我有我喜欢
小组合作,全班分四组,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学生综述观点文字详见“活动成果与感评”部分《黛玉的悲剧命运》)
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研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
(2)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
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
注意不要伤害他人。
【“世界是个大观园”活动片段】
……
主持人:世界是个大观园,大观园是个小世界,也许红楼人物就在你身边,等待你蓦然回首去发现。请你为自己生命中遇见过的某一个人,在大观园中寻找到最对应的角色!
主持人:先宣布这一环节的计分规则。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人次发言计1分,总分与其它阅读活动总分相加,作为最后优秀小组考评依据。
学生1:我觉得我初中时的班长特别像袭人,虽然他是男的!理由有三点,①他很喜欢去班主任那里打小报告,就像袭人喜欢到王夫人那里打小报告一样;②他每次都很正能量的样子,喜欢说很正能量的话,就像袭人劝宝玉用功仕途经济一样;③在老师、家长等长辈眼里,他就是那么懂事、乖巧的样子咯!
学生2:你不喜欢袭人吗?
学生1:不喜欢。但还没到讨厌的程度!
学生3:我妈就是王熙凤!当然她没有王熙凤那么狠毒贪财、那么坏啦!首先我家里就是我妈管家的,管得比凤姐还好;其次我妈做事情风风火火,行事风格跟凤姐一样,办事干净利落;还有我妈也比较泼辣,口才也很好。
学生4: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班的金奕有点像林妹妹?你看,金奕作文很好,文章很有文采,每次都当范文拿来读,具备黛玉的才情;金奕身体有点弱,虽没有林黛玉那么夸张,“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但也需要多多锻炼哦;金奕说话还是蛮幽默的,这也像黛玉,黛玉有时候还是爱开玩笑的,比如惜春说要准备画画材料那一段,好笑极了!
(3)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猜猜我是谁”活动片段】
生1:(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 “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这样大”“这样粗”,会这样说话的,这么没文化的,非薛蟠莫属了!我记得他形容那莲藕,也是“这么粗这么长”。
生2:错、错、错!还有一个人也是这样说话滴:贾环。贾环也是不学无术的呀!这是贾环向他爹贾政黑宝玉时说的一段话,回目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是宝玉挨打那一回啦!
生3:(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哇,好长一段文字!“A笑道:‘今儿齐全,倒像谁下帖子请来的。’B道:‘前儿我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哪去了?’A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多谢多谢!’B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C便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D:‘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很好。’”A、B、C、D分别指的是谁?
让我来分析分析:没等别人回答,C就敢抢先回答,大观园中可以这么放肆的没几人啊;A还没回答,C就替A回答了,可见这A、C两人的关系不一般:由此推断C是宝玉,A是黛玉。
生4:厉害!完全正确!
生3:有这么好的茶叶,暹罗进贡的茶叶,B肯定在贾府地位不一般。贾母不会这样说话,王夫人也不可能这样跟宝黛说话,那B肯定就是王熙凤了!这个D嘛……有宝黛处必有宝钗,况且宝钗对宝玉除了在读书一事上总贤良地规劝宝玉外,在别的事情上都是尽量顺着他的,无原则站在他的一边,赞同他的任何观点。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所以紧接宝玉说“不大甚好”后说出“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的,定是宝钗无疑了。
生4:完全正确!
生5:(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真真是便宜我了,判词一首:“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刘氏”,这是巧姐的判词!
2.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
(1)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
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其中有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如①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②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③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有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如①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②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可布置学生再次观看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说说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
语言即心理。在“《红楼梦》人物赏析”活动三及“《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活动一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
——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
——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让学生试着以点评的方式写写,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课上分享后整理成文。(整理文字详见“活动成果与感评”部分《鸳鸯的一时情急》)
(3)活动三:探究——莫道是寻常
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红楼梦》中有深意的取名,然后集体总结《红楼梦》取名主要的艺术方法——谐音与拆字,及名字的作用——提示情节、揭示主题、暗示命运、明示特征等,从而对《红楼梦》命名的语言艺术有所感悟。
此活动需要学生进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提供一定阅读资料。
3.长长短短,凭谁评论——《红楼梦》评点文字赏析
(1)活动一:概括——因为有你
阅读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和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用随笔形式说明评批文字对自己理解《红楼梦》文学性、思想性的影响。简要概括评批文字的主要作用。
①评批文字为读者确立了一个阅读经典的态度。评批者都视阅读、评点经典为崇高使命。他们阅读态度严谨,心细如发。解读时往往一字一句推敲,努力探究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妙处,一般读者不注意处,他们却能注意到,并加以评述。
②评批文字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入经典的方法。汉语优美,表现力极强。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往往看不出或领略不到作家语言的妙处。评点的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并且贴近文本(阅读)地指出这些美妙之处。读了之后,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文心,了解某段文字的精华所在、精警所在,了解中国文字的表现力和巨大容量。
③评批文字给读者提供了文学阅读的整体感。没有经验的读者,读长篇著作往往顾头不顾尾。但是这些评批文字却时时提醒读者勾连前后文。
(2)活动二:总结——秘籍不秘
阅读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和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总结概括评点法的要点。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评点法口诀:思维缜密,联系上下;眼光独到,发人未发;写法结构,多加考虑;修辞异句,细心体察。也就是说,评点时,要注意炼字,注意修辞,注意手法,注意照应,注意结构等。
(3)活动三:研讨——金无足赤
研讨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判断王希廉、姚夑、张新之、诸联、涂瀛洪秋蕃、二知道人、解庵居士八家中,对红楼主要人物钗、黛、玉三人的评价,哪两家几乎完全对立。从这一对立中,我们可以看出,评点式文学批评有什么主要缺点或负面影响。
八家中姚夑贬钗,张自新褒钗。评点式文学批评很能张扬评点者个性,能充分表达评点者独特新颖的阅读理解。但评点容易受评点者个人学养、好恶影响,走向极端,从而降低批评的科学性。
(4)活动四:练习——牛刀小试
选取119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或120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作点评训练。
(四)第四阶段:经验总结与迁移
1.师生将阅读、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模仿海棠诗社,小组同学相互评分,推举论文魁首。然后小组魁首参与班级论文魁首评比。教师作为特别嘉宾,友情加入推举活动,其文章可作为特别文章,供每位学生阅读。
2.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文字需要反复读、简单的文字可以复杂读、单一的文字能够多元读。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复阅读,这是此次《红楼梦》阅读活动所得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
3.学生在阅读、探究《红楼梦》同时,也阅读了与《红楼梦》相关的一些作品,比如,周汝昌的《红楼夺目红》,王蒙的《红楼启示录》,蒋勋的《微尘众》《梦红楼》等。
四、活动成果与感评
(一)活动成果
1.四个月的阅读时间,八十回的阅读内容,九课时的探究分享,加上后续的相关阅读,学生的收获不言而喻:
读作品——了解《红楼梦》作品基本内容,对主要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自己印象深刻的语言片段,能进行初步的艺术鉴赏;有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能做一定的探究与比较;对《红楼梦》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有感知与认同。
读世界——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聆听他人的观点与感悟,在认同、质疑或否决中,既有对作品的再认识,更有对他人的再认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将《红楼梦》比照现实,在有趣的观察、想像,深沉的回忆、思考中,既完成了对作品的二次阅读,更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再认识。
读自己——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所得,都带有独特的个人印记。可以说,每一个读《红楼梦》的学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读自己。比如,多愁内向者多理解林妹妹,大大咧咧者多对云儿感兴趣,在论及凤辣子性格时多展现自己的“凌云之志”……以作品反观自我,反观自己的生命状态,这是学生在阅读《红楼梦》的另一大收获。
2.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1],而《红楼梦》可观可考,可赞可叹,可评可说。学生在阅读这样一部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思想文化价值的长篇小说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与品质:
初具阅读心境。 在短平快资讯阅读泛滥的时代,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学生能静下心来读完一部厚重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无论是速读、略读,还是慢读、细读,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战胜。浮躁尘世间,能静下心来,就具备了真阅读的心境。
掌握阅读方法。 “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2],《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与略读结合、浏览阅读与主题阅读结合、指导阅读与自我发现阅读结合等方法阅读整本书。并且学会用评点阅读法,记下零散阅读灵感;用写读后感方法,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使作品内化为“我”的作品。
提升阅读品位。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阅读 “社会百科全书式”巨著《红楼梦》,学生走近红楼,品味红楼,汲取古典文学作品丰富的营养,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品位。
学会探究与共享。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带着问题阅读、同时又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红楼梦》阅读、探讨、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解自己疑也是学生答他人疑的过程,是学生在分享与合作中获得1+1>2的快乐体验过程。
【学生读后感】:
黛玉的悲剧命运
文学理论上悲剧分为三种: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古希腊悲剧多为命运悲剧,代表作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注定是要弑父娶母的,这个悲剧人生是他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的;莎翁剧作多为性格悲剧,以《哈姆雷特》为代表,哈姆雷特永恒的疑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犹疑性格决定悲剧结局;易卜生所写多为社会悲剧,最著名的是《玩偶之家》,娜拉最后是出走了,但出走之后又能怎样,社会环境、文化不变,悲剧不止。而黛玉的悲剧可以说是这三重悲剧的重叠。
命运悲剧 绛珠仙草本来就是还泪来的,泪尽而去,这是上辈子注定的情缘,今生又如何能改变得了丝毫?且不说别的,单单这名“绛珠”,就是“红泪”(脂砚斋批语)之意,哭出血来为止的深深悲剧。
社会悲剧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你却腹有诗书气自华;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你却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学而优则仕的社会,你却支持宝玉不求“仕途经济”:这次第,怎一个“悲剧”了得。
性格悲剧 林黛玉性格中的率性、任性,过于自尊、过于敏感,的确是她悲剧造成的推手,她手握微弱的双刃武器,伤了别人,更深深伤了自己。就像史湘云说她像戏子一事,她生湘云的气可以理解,但她更生宝玉的气,还真有些让人费解。
古语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草胎“木”质“秀”外美中的“林”姑娘,注定是要被“摧”毁的。脂砚斋赞颦儿说:“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冰清玉洁孤傲清高才气横溢寂寞仙珠,就这样泪尽而逝、香消玉殒,令人唏嘘叹惋啊。
(二)活动反思
“《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宝玉而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张爱玲 《红楼梦魇》
“与其说是作者伟大、精细、深沉、华美、天才……不如说是展示着真实的生活,原生的生活,几乎全息的生活。” ——王蒙 《红楼启示录》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 《蒋勋说<红楼梦>》
1.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活动的一个前提是,教师必须是跟进阅读的,只有这样才能随时跟学生保持有意义的交流。一次阅读活动结束,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了阅读、探讨、点评、写作的过程,但是,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思考。这好比师生共同进入林间采蘑菇,教师是与他们一起采,还是就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教师是那个蘑菇指引者,还是采摘陪伴者?教师陪他们走过有微风有阳光有蘑菇的林子这一段生命经历本身更重要,还是采摘来的蘑菇这一收获更重要?这些问题,有答案又没有答案。
2.多读几部与多读几次,哪一个更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众所周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一年内课外自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3],像《红楼梦》这类评论家说“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的宏大作品,是让学生先多读几次,还是先多读几部?两者哪一个方法更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的长远发展?
3.培养阅读的态度,也是在培养一种做事的态度。
古人说读《红楼梦》应当持这样的态度:“当煮苦茗读之,爇名香读之,于好花前读之,空山中读之,清风明月下读之,继《南华》、《离骚》读之,伴《涅盘》、《维摩》读之。”这恭谨、庄重的读书态度,也正是一种宝贵的做事态度、人生态度。面对同一部作品,相同的阅读要求与阅读时间,不同学生的完成程度与心得收获可以完全不同。这固然有阅读基础、语文水平差异的原因,但一定也有阅读态度差异原因,这不同的阅读态度正是一个人的不同做事态度的体现。探究精神、专心致志、不急不躁、持之以恒……这些是良好的阅读品质与读书态度,不也正是一个人的做事态度与人生境界吗?
参考文献:
[1] 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 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
[2] 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 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序言﹒
[3] 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 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7﹒
资料链接:
1.名家评点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其大宗旨如上章所述,读者既知之矣。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以视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若藐姑射神人,夐乎不可及矣。夫此数人者,曷尝无生活之欲,曷尝无苦痛?而书中既不及写其生活之欲,则其苦痛自不得而写之,足以见二者如骖之靳,而永远的正义,无往不逞其权力也。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红楼梦》则不然。赵姨、凤姐之死,非鬼神之罚,彼良心自己之苦痛也。若李纨之受封,彼于《红楼梦》十四曲中固已明说之曰: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第五回)
此足以知其非诗歌的正义,而既有世界人生以上,无非永远的正义之所统辖也,故曰《红搂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
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栗,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第八十一回)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梦》的经验去验证、补充启迪自己的经验。你的经验,你的人生便无比地丰富了,鲜活了。
《红楼梦》又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它留下了太多的思想、奇想、遐想、谜语、神话,还来不及好好推理,因此需要你的智慧的信息……它使你猜测,使你迷惑,使你入魔,使你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你觉悟了:原来世界不止一个,原来你有那么多种有待探索和发现的世界。
读完《红楼梦》,你能和没有读它以前一样么?
《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万事都经历了,便只有大怜悯大淡漠大欢喜大虚空。便只有无。所有的有都像是谵妄直至欺骗,而只有无最实在。便不再有或不再那么计较那些渺小的红尘琐事。便活得稍稍潇洒了——当然也是悲凉了些。
读过《红楼梦》以后,你当懂得潇洒里自有悲凉,悲凉里自有潇洒的道理。
《红楼梦》是一部执著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它使你觉得,活一遭还是值得的。所以,死也是可以死得值得的。为了活而死是值得的。一百样消极的情绪也掩盖不下去人生的无穷滋味!
这样,读一次《红楼梦》,又等于让你年轻了二十年。
《红楼梦》令你叹息。《红楼梦》令你惆怅。《红楼梦》令你聪明。《红楼梦》令你迷惑。《红楼梦》令你心碎。《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红楼梦》使你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
你会觉得:不可能是任何个人写出了《红楼梦》。《红楼梦》里的人物都已经成了精。《红楼梦》里的事情已经都成了命。他们已经走入了你的生活,你甚至于无法驱逐他们。
是那冥冥中的伟大写了《红楼梦》。假曹雪芹之手写出了它,又假那么多人的眼睛包括王蒙的眼睛从中看出了一些什么,得到了一些什么。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红楼梦》又是一个智力与情感、推理与感性、焦躁与宁安的交换交叉作用场。你有没有唱完没有唱起来的戏么?你有还需要操练和发挥的智力精力和情感么?你有需要卖弄或者奉献的才华与学识么?你有还没有哭完的眼泪么?请到《红楼梦》,这方来!来多少个这里都容得下!
尤其是,《红楼梦》其实什么也没有告诉你。你永远为之争论,为之痛苦,你说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是他而不是她。你更弄不明白,究竟是谁比谁好一些或者不好一些谁比谁可爱一些或者不可爱一些究竟哪一段更真实一些还是哪一段更假语村言……
再加上“红学”,你和《红楼梦》较劲吧,你永远不可能征服它,它却强大得可以占领你的一生。
《红楼梦》永远是一部刚刚出版的新书。
读《红楼梦》是一次勇敢的精神探求。在那个世界里,你将听到什么、得到什么呢?
——王蒙 《悲凉里自有潇洒的道理》
3.活动方案
师生合作,共同确定活动方案。
(1)阅读版本:因部分同学为初读《红楼梦》原著,大家商量决定,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详注普及版作为研读基本书目。
(2)活动流程:先师生自由读,再小组交流,然后班级展示。
人员分组:全班10人一组,分为4个阅读互助小组。
课时安排:必修Ⅱ学习阶段利用周末至少完成前四十回阅读,寒假结束前至少完成前八十回,课内展示交流九课时。
(3)明确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本空白处写下随机感触;大致确定探讨、交流的方向是人物点评与语言欣赏;完成800以上的阅读心得至少一篇;阅读《红楼梦》相关书籍一本。
(4)优秀考评:每次交流展示活动,每一小组派1名代表担任计分员,每组学生发言一人次计1分;每一小组派2名代表,组成班级阅读心得评优小组,阅读心得计100分、80分、60分三档。最后根据每组阅读情况、交流表现及读后感得分,评出优秀小组1组与阅读达人10名。
4.《红楼梦》阅读学情了解
(1)在活动起始阶段,让学生主动说说自己对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的看法,以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
(2)适当了解家长对高一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的看法
(3)举出你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三个,并简述理由。
人物①:
简述理由:
人物②:
简述理由:
人物③:
简述理由:
5.教师指导:
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意义:
(1)体验——培养庄严的人生态度
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形形色色的浮夸读物,动不动就“三观尽毁”的虚拟世界,使得我们的经典阅读成了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 而高中阶段又正是三观形成阶段,也正需要心灵正能量做引领,在体悟、反思中自我成长。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完成皇皇巨著《红楼梦》。经历大富大贵而后落魄凄凉的曹雪芹,十年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既是对过往的一次一次的追忆,更是对人生一点一点参悟的过程。十年仿佛是一次生命仪式的完成,我们也唯有慢慢体会,才能体悟。阅读《红楼梦》,其实是跟作者一起追忆、一起参悟,是在跟作者一起完成一次庄严的生命仪式。
作者五十年的积淀,十年的参悟,注定《红楼梦》是一部厚重的、沉重的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一生的荣、辱、爱、痛都凝结于其中。阅读这样以生命成就的作品,我们必定也会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思考。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有所思考,那他也就不再会只停留在浅层的消遣阅读,而走向更高一层的严肃阅读了。
曹雪芹生“长于王谢,颇事繁华”, 后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历尽人世沧桑,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无一不晓,无一不通,所以,说《红楼梦》是“社会百科全书”一点不为过。我们阅读这样的宏大丰富的作品,怎能不对作者油然而生崇高的敬意?怎能不让自己的胸怀、眼界为之一新?
呕心沥血的十年创作、天壤之别的人生经历、叹为观止的博大内容,都让阅读《红楼梦》的我们会在体悟中有所思、有所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有所资、有所益。这样体验,有助于培养我们庄严的人生态度。
(2)探究——追问生命的意义
当下的我们,也许缺少的就是追问的精神和探寻的勇气。我们可能每天接收大量信息,阅读大量的文章,却难以聚焦一点,深入探究,充分内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前人说,《红楼梦》“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值得读者细细品评、欣赏。单就人、物取名,匠心独运,富含深意。人、物名或提示情节,或揭示主题,或暗示命运,或明示特征,这些都非细细探究而不能得。这是一部值得好好探究的作品,是一部可以给我们心灵带来营养供给的作品,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我们追问的精神和探寻的勇气。
我们在对人、物、作品的探究过程中,除了领悟主旨,也可以对人物的命运有了深入的理解,我们籍此看尽人物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在历经百态人生后,我们也终会或多或少对生命有所观照、有所感悟。或许你也会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彻大悟,或许你也赞同 “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要好,需是了”,或许你蓦然发现现实的结局不一定就是生命的圆满……
所以,对作品有意味形式的解读,对作者精心描摹的人物的把握,对隐喻其中主旨的探究,既是对文本意蕴的探寻,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阅读作品,就是探寻生命的意义。
【高考对接】
1、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六首,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对《红楼梦》的了解,判断每首诗所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4)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5)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6)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在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3、下面的文字描写的是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4、在《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描写黛玉的眉眼的句子各有不同。“甲戌本”中,这一句竟未定稿,留着显眼的空格,为“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非□□□□”。“庚辰本”中为:“两湾半蹙鹅(蛾)眉眼,一对多情杏目。”红学家周汝昌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看到一个古抄本,写的是“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我们的课本中则是“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分别点评一下后三句描写,你认为哪句描写最精彩?
黛玉葬花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听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
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了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林黛玉正眼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姊妹去了。宝玉心中纳闷,自己猜疑:看起这个光景来,不象是为昨日的事;但只昨日我回来的晚了,又没见他,再没有冲撞了他的去处。一面想,一面由不得随后追了来。
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见黛玉来了,三个一同站着说话儿。又见宝玉来了,探春便笑道:“宝哥哥,身上好?我整整三天没见了。”宝玉笑道:“妹妹身上好?我前儿还在大嫂子跟前问你呢。”探春道:“哥哥往这里来,我和你说话。”宝玉听说,便跟了他来到一棵石榴树下。……
正说着,只见宝钗那边笑道: “说完了,来罢。显见的是哥哥妹妹了,丢下别人,且说梯己去。我们听一句儿就使不得了!”说着,探春宝玉二人方笑着来了。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六、二十七回)
5、.从林黛玉葬花可以看出她怎样的处境和心境?
6、吟诵林黛玉的《葬花词》,结合《林黛玉进贾府》,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1)林黛玉、薛宝钗;(2)贾元春;(3)贾迎春;(4)贾探春;(5)贾惜春;(6)王熙凤。
2、答案:B(《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但《水浒传》却不是文人独立创作的,它是施耐庵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所以,B项表述不正确。)
3、(1)林黛玉 贾宝玉
4、初到贾府时,林黛玉“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事事认真思考,时时小心谨慎。黛玉在选座位时,总要先“度其位次”,然后选择适合自己身份的位置就座。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一方面体现了黛玉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的要强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极其敏感的心理特征。
5、《葬花词》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有一种抑塞不平之气。“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黛玉借此表达了洁身自好、不甘屈服的孤傲性格。结合全诗,还可以看出黛玉以下方面的性格特征:(1)冰雪聪明,对生存有着最真实,也最残酷的认识。(2)追求爱情的纯粹性。(3)感情和性格是脆弱的。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阅读《红楼梦》需要的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认识袭人和宝玉的关系,理解分析宝黛真情,小结本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版本选择,相关书目推荐,阅读时间规划,懦笔庸笔何能及此!,原有此一想。,这是阿凤见黛玉正文。,文字好看之极。,重点篇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