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五)
展开章末检测试卷(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特点,同样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也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据此回答1~2题。
1.某地各月均温都高于20℃,一月干燥,草木枯黄;七月湿热,植物茂盛,该地植被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
2.下列对应关系匹配完全正确的有( )
①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 ②红树林—强风大浪—板状根和呼吸根 ③针叶林—叶小如针—抗寒抗旱
④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革质叶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各月均温都高于20℃,说明位于热带。一月干燥,草木枯黄;七月湿热,植物茂盛,说明干湿季分明,故该地植被为热带草原,B正确。第2题,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①正确。红树林—强风大浪—根状根和呼吸根,②正确。针叶林—叶小如针,主要作用是抗寒抗旱作用,③正确。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叶片宽阔,冬季落叶,夏季葱绿,④错误。故A正确。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3~4题。
3.该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
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
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
4.此景观所在地应位于我国的( )
A.华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藏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第4题,此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应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的国树,该树耐旱力极强,为了顺利渡过干旱季节,在降水较多的季节会大量吸收水分,贮存在肥大的树干里。下图为“猴面包树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气候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干旱少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干湿季分明 D.终年温和多雨
6.环境变化时,猴面包树会迅速地落光叶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干旱季节落叶 ②在多雨季节落叶 ③落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 ④落叶是为了防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由材料“该树耐旱力极强,为了顺利渡过干旱季节,在降水较多的季节会大量吸收水分”可知,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干湿季分明。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干湿季分明,旱季落叶可减少水分蒸腾,提高生存率。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台湾岛针叶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8.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弱呼吸作用 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台湾针叶林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的原因,B错。海洋影响不是森林分布类型差异的原因,A错。林业发展区划不会影响植被类型,C错。台湾岛中东部地势较高,水热条件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因此台湾岛的针叶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D对。第8题,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和呼吸作用,A、C、D错。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B对。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区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地植被类型为( )
A.荒漠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0.甲地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
A.叶子成细刺,根系发达
B.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落叶
C.温暖生长季节约3~4个月
D.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长城一线以东,主要为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秋冬落叶,故甲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落叶;温暖生长季节约4~6个月;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12.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涵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12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是黑土地,华北地区主要是黄土地,四川盆地主要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
A.黑土地—生物
B.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
C.紫色土—成土母质
D.红壤—岩石特征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 )
A.东北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B.东北的黑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
C.东北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东北的黑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
答案 13.C 14.D
解析 第13题,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连线中,黑土地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A错误。黄土地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夏季湿热,冬季干冷,B错误。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主导因素是成土母质,C正确。红壤主导因素是湿热的气候条件,D错误。第14题,衡量土壤肥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其次是四川盆地的紫色土,黄土居中,红壤最贫瘠,选D。
(2019·福建省莆田市月考)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着成群红柳沙包。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据此完成15~17题。
15.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16.下列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
A.沙源丰富 红柳的特性
B.沙源丰富 地形阻挡
C.土层深厚 红柳的特性
D.土层深厚 地形阻挡
17.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 )
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
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
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
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
答案 15.C 16.A 17.D
解析 第15题,读材料可知,11月落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C对。第16题,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可阻挡沙尘,形成沙堆,又不断生长,属于红柳的特性,A对。是红柳阻挡形成沙堆,不是地形影响。第17题,当空气湿润时(空气湿度大时),地表植被相对丰富,风力较弱,搬运能力弱,沙包中的沙层较薄,沙粒粒径较小;当空气干燥时(空气湿度小),地表植被生长不好,风力较大,搬运能力强,沙包中的沙层较厚,沙粒粒径较大,D正确。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完成18~19题。
18.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
A.荒漠 B.水乡 C.森林 D.草原
19.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
答案 18.B 19.B
解析 第18题,鹅卵石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这里是水乡泽国,B对。第19题,红壤是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形成的土壤,该地红壤的出现,说明当时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故选B。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21.下列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答案 20.A 21.D
解析 第20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21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对应图1中的甲,植被为森林;半干旱区的淋溶层居中,对应图1中的丙,植被为草原;干旱区的淋溶层最薄,对应图1中的乙,植被为荒漠。森林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迅速减少,对应图2中Ⅱ。草原根系茂密,易产生较多的有机质,对应图2中Ⅰ,故选D。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土壤0~40 cm深度含盐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22~23题。
22.该地水盐运动的特点是( )
A.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B.冬夏淋盐、春秋返盐
C.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成正相关
D.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不明显
23.图中1月土壤含盐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位高 B.降水量大
C.蒸发量小 D.地表植物稀少
答案 22.A 23.C
解析 第22题,结合曲线图可知,3~6月和9~11月两个时间段内土壤含盐量较高,而在7~8月份的夏季和1月、12月的冬季含盐量较低。大致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第23题,冬季由于气温低导致蒸发量小,盐分不能被带到土壤表层沉积,因此土壤表层含盐量低。
读“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四类沉积物会影响到土壤的( )
A.颜色差异 B.有机质差异
C.质地差异 D.矿物质差异
25.下列影响图中土壤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地貌
答案 24.C 25.D
解析 第24题,读图可知,四类沉积物最显著的差异是颗粒大小不同,这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同一区域沉积物的矿物质成分差异小;同一区域沉积物只存在颗粒大小的差异,这不会影响土壤的颜色;土壤有机质差异是生物作用导致的。第25题,读图可知,图中影响土壤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貌。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解析 华北地区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前后阳光从南方射入屋内,房屋前植树的目的包括美观、遮阴等。在华北地区,落叶阔叶树为地带性树种,植株一般较松柏高,且树冠大、叶密。因此,在夏季时,落叶阔叶树的遮阳效果更好;冬季时,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基本不影响室内采光。
27.图1为当前气候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图2为未来(2050年)气候情景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例A、B两类植被分别为: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4分)
(2)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的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草原
(2)①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②寒温带针叶林几乎在中国境内消失;③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明显缩小;④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任答三点即可)
(3)全球气候变暖。 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
28.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4分)
(2)________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4分)
(3)土壤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常常随外界________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当水分过多时,空气会受到排挤,土温会下降,土壤就会________,影响植物生长;当空气过多时,则会造成________和________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4分)
答案 (1)矿物质 有机质
(2)矿物质 有机质
(3)气候 缺氧 养分 水分
解析 (1)结合图中各成分的比例可知,A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2)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3)土壤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主要受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当水分过多时,空气会受到排挤,土温会下降,土壤就会缺氧,影响植物生长;当空气过多时,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7分)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7分)
答案 (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
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且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
(2)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河流,N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更肥沃。第(2)题,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是从植被保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六):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六),共11页。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四):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四),共11页。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一),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