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试卷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第1页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第2页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分类,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点总结一、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2.表现:各种各样的运动。二、动物行为的分类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三、社会行为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2.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3.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4.社会行为的意义(1)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2)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四、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方式举例意义声音狮群中的狮子发出不同的吼叫声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动作发现蜜源的蜜蜂跳“8”字舞气味昆虫释放性外激素模拟训练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分析】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解答】解:根据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故选:C2.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学习行为更适应多变的环境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解答】解: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大雁南飞,A正确。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B错误。C、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学习行为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C正确。D、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就越强。D正确。故选:B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青蛙高声鸣叫的行为是(  )A.贮食行为 B.生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分析】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解答】解: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C、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D、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前来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故选:B4.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行为类型不相符的是(  )A.两只狗为争夺食物而争斗——攻击行为 B.两只雄狮为争夺雌狮而打斗——繁殖行为 C.野兔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防御行为 D.雄狮在领域边界撒尿做标记——领域行为【分析】1)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2)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3)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4)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解答】解:A、两只狗争斗,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同种动物内的攻击行为。B、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战斗,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C、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D、雄狮在领域边界撒尿做标记属于领域行为。故选:B5.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红灯停、绿灯行” D.蜘蛛结网【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BD、红雀喂金鱼、野鸭的迁徙、蜘蛛结网,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ABD不正确;C、“红灯停、绿灯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C正确。故选:C6.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织网【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BD、“红雀喂金鱼”、“野鸭的迁徙”、“蜘蛛织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鹦鹉学舌”,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所以属于学习行为的是“鹦鹉学舌”。故选:C7.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B、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B正确。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正确。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应从十字华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野外采集的幼虫受环境影响太大,D错误。故选:D8.生物兴趣小组在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是不是先天性行为时,选择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主要目的是(  )A.易于观察 B.方便开展实验 C.排除学习行为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分析】此题考查实验设计,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解答】解: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排除学习行为干扰,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故选:C9.对如表中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完成取食前的会试次数51284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最高等的动物是甲 C.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解答】解: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A正确。B、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甲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是最低等的动物,B不正确。C、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C正确。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所以“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故选:B10.某同学探究三种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53265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发育状况无关 C.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D.动物越高等,“尝试”的次数就越少【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解答】解: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A正确。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发育状况有关,B错误。C、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C正确。D、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故选:B11.有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该行为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B.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C.群体成员数量成百上千 D.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解答】解:ABD、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都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ABD不符合题意。C、群体成员数量成百上千,不属于社会行为的特征,C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列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的是(  )A.黑长尾猴发现蛇发出叫声 B.工蜂跳“8”字舞 C.螳螂昼伏夜出 D.鸟类鸣叫【分析】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解答】解: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交流,A错误。B、工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交流,B正确。C、蟑螂昼伏夜出属于节律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D、鸟类是鸣叫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13.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蜻蜓点水是取食行为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产仔率 D.蜂群中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分析】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解答】解:A、蜻蜓点水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错误。B、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B错误。C、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而不是产仔率,C错误。D、蜂群中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表明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故选:D14.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包括(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解答】解: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白蚁的群体有蚁后、雄蚁、工蚁,蚁后负责产卵、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负责喂养蚁后、建筑蚁穴、采集食物、清理蚁穴、搬运蚁后产的卵,甚至移动蚁后等,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如狒狒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故①③正确。故选:B15.狗无论走多远,都能顺利返回家,令狗回家最有可能的信息是(  )A.沿路的自然风光 B.沿路的花香 C.沿路自己留下来的气味 D.主人的呼唤【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解答】解:狗走路的时,总是能留下自己的气味,这就是动物的“语言”,能使狗无论走多远,都能顺利地返回家,是狗的一种本能。故选:C16.动物群体的个体之间需要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动物交流信息的现象是(  )A.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起来觅食 B.蜜蜂发现蜜源时跳8字舞 C.乌贼遇到危险喷墨汁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解答】解:A、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起来觅食,鸡通过叫声进行信息交流。B、蜜蜂发现蜜源时跳8字舞,可见蜜蜂通过舞蹈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C、乌贼遇到危险喷墨汁,是乌贼防御敌害的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昆虫通过性外激素来进行信息交流。故选:C17.下面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C.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D.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样【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解答】解: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B、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C正确;D、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A18.下列不属于动物对自然界的作用的是(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制造有机物【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解答】解:ABC、动物能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正确;D、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动物作用制造有机物,错误。故选:D19.杜甫诗曰“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这些蜂、蝶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防治害虫 B.帮助传粉 C.提供养料 D.促进开花【分析】在自然条件下,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是最主要的两种传粉媒介。此外蜂鸟、蝙蝠和蜗牛等也能传粉。有花植物在植物界如此繁荣,与花的结构和昆虫传粉是分不开的。【解答】解: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原本昆虫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但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吸取花蜜的过程中,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故选:B20.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A.蝙蝠与雷达 B.响尾蛇与导弹 C.孔雀与孔雀舞 D.萤火虫与冷光灯【分析】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解答】解:A、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A正确;B、模仿蛇类感知热量的来源的原理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B正确;C、孔雀与孔雀舞,不属于仿生,属于模仿,C错误;D、模仿萤火虫发光不发热的原理,开发了冷光,提高了发光效率,D正确。故选:C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1.三刺鱼是一种小型鱼类,适合在玻璃缸中饲养。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的腹部会由银色变为红色,而雌性三刺鱼的腹部依然是银色且较圆鼓。雄性三刺鱼会对领域内的其它雄性个体进行攻击和驱赶,而对雌性三刺鱼则会表现出靠近、跳舞等“求爱”行为。同学们想要探究雄性三刺鱼的行为,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1:玻璃缸里有一条雄性三刺鱼。同学们用金属线将3种不同颜色的雄性三刺鱼蜡质模型分别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3种蜡制模型的攻击次数,结果见图1实验2:同学们将图2所示3种雌性三刺鱼蜡质模型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模型的求爱次数,结果见图21)实验1研究了雄性三刺鱼的 C 行为,实验2研究的是 A 行为。A.繁殖行为B.取食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2)据图1实验结果表明,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 越多 。据图2实验结果表明,雄性三刺鱼对 腹部是银色 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为进一步验证实验2的结果,某同学在图2实验中加入图3所示模型,请根据你对实验的理解,推测雄性三刺鱼对该模型的求爱次数与图2中的 A ABC)柱状图最相似。【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1)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实验1是探究什么颜色引起雄棘鱼最强烈的攻击行为?实验2是探究雄三刺鱼的求偶行为(繁殖行为)。2)据图1柱状图可见: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多。据图2柱状图可见:雄性三刺鱼对腹部是银色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根据图还可以得出腹部形状为圆鼓的三刺鱼模型更容易引起雄三刺鱼的求偶行为。故答案为:(1CA2)越多;腹部是银色;A三.解答题(共1小题)22.如图是延伯根设计的著名实验,把下列模型放入处于繁殖期的三刺鱼生活的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腹部不是红色),放入水中,雄三刺鱼对模型A的反应是  不理睬 (填“攻击”或“不理睬”)。2)模型B大小、形状与三刺鱼都不相同,但下部却涂上了红色,这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腹部颜色一致,结果雄三刺鱼对模型B的反应是  攻击 (填“攻击”或“不理睬”),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叫  模拟实验法 3)在春季的时候,雄三刺鱼会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并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作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这是动物的  繁殖 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这种行为称为 攻击 行为。【分析】1)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2)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3)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解答】解:(1)图A表示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腹部不是红色),放入水中,观察雄三刺鱼对模型A的反应是不理睬。2)使雄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刺激信号是红色,因此模型B大小、形状与三刺鱼都不相同,但下部却涂上了红色,这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腹部颜色一致,结果雌三刺鱼对模型B的反应是攻击,这种用模型研究行为的方法叫模拟实验。3)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作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这是动物的繁殖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这种行为是同种动物为争夺领域而发生的攻击行为。故答案为:1)不理睬2)攻击;模拟实验3)繁殖;攻击行为

    相关试卷

    初中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21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21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分类,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与仿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3 血管(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这是一份考点23 血管(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