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 《祝福》(课件)-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2324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储备,检查预习,课堂导入,梳理小说情节,思考并讨论,讨论并交流,启蒙觉醒者,分析人物,“吃人”,肖像变化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鲁迅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是现代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当时,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尤其是妇女深受其害,因此,鲁迅在《祝福》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反映了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一个吃苦耐劳、拼尽全力也只想苟且活着的底层劳动妇女,为何会在一个“祝福”之夜孤独凄惨地死去?压垮她的是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重担吗?显然不是,让我们一起走进她所生活的时代,了解她和她周围人的故事。
《祝福》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用倒叙手法。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有过哪些经历?怎么死的?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交代了背景,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氛围: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景象,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序幕:旧历年鲁镇预备祝福结局:祥林嫂祝福之夜惨死开端:祥林嫂逃婚初到鲁镇发展: 祥林嫂被逼卖到贺家高潮: 祥林嫂再寡又到鲁镇尾声:鲁镇开始了新年祝福
(1)“祝福”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2)表明了作者的反讽之意。像祥林嫂这样的底层劳动妇女,一再被侮辱、被损害,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福”?(3)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一悲一喜,对照鲜明。
为什么小说始于“祝福”又终于“祝福”?
(1)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代表一种有限叙述视角。(2)用第一人称讲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3)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起全文。(4)主题上:“我”代表一个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方面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教;但另一方面也只对祥林嫂抱有有限同情,很快就忘了祥林嫂带来的不快,想着要去吃“鱼翅”了,这就深化了主题。
小说中的“我”起了什么作用?
祥林嫂的一生经历了哪些灾难?这些灾难对她有哪些精神打击?
(1)他人发生悲剧,无同情心,而是看戏。(2)在看戏过程中,“流泪”为自己获得崇高感,而非真正的帮助。
请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相关内容,分析变化和作用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作用:这些外貌尤其是祥林嫂对照鲜明的眼神变化,概括了她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一步步走向崩溃,传神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从而深化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即农村中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意见领袖,是封建思想的自觉捍卫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分析如下:
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对祥林嫂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政治上他迂腐、保守、反动,反对一切变革。已经到了20世纪20年代,他还在骂康有为,痛恨新党,他的书房,也是按照封建家庭的规格来陈设的,足可见其极其反动保守的政治立场。
(2)生活中,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遭遇他不但不同情,反而轻视、厌恶祥林嫂,赞同她婆家逼她改嫁。祥林嫂活着时,他冷酷地打击已丧夫失子的祥林嫂,祭祀时不让她“沾手”,死后还骂她是一个“谬种”,所以正是他,让祥林嫂在鲁家走向“社会性死亡”,是直接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讨论后回答:祥林嫂周围的“他人”,是怎样成为祥林嫂的“地狱”的?
萨特(1905-1980)
阿牛是小说的过场人物,他是谁?他的出现是否为闲笔?他的出现有何意义?
阿牛:鲁四老爷与四婶的儿子
什么是闲笔"呢?童庆炳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童庆炳、谢世涯、郭淑云著,见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
一、阿牛加强了对阿毛的提示和对比阿牛的出现能让我们想起祥林嫂的儿子阿毛。他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都很温顺。都是乖巧、听话、懂事的孩子。有着失子之痛的祥林嫂心里该要承受着怎样的煎熬?阿牛的名字、脾气、表现无不提醒读者:他身上有着阿毛的影子。这就增添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二、阿牛是个形象化的注脚阿牛的设置和相关情节的交代就为后面鲁四老爷再次接纳祥林嫂埋下一个伏笔,也为鲁四老爷接纳祥林嫂的真正原因添了一个形象化的注脚,对于小说揭露鲁四老爷的本质起到了解释的作用。三、阿牛作为小孩以无邪映衬着大人的可恶两个小孩的无邪更加凸显大人的可恶,更加鲜明地表明小说的主旨。四、阿牛让我们看到传统观念代代相传的生动情景这里照见的是四婶对忌讳的看重和不让祥林嫂碰祭器的态度的坚决,烘托出来的是她执行习俗的从真和虔诚。阿牛与其说是起到帮衬四婶搬家具的作用,不如说是帮衬四婶再现了一个精神杀人的过程。
为什么大家叫祥林嫂为 “祥林嫂” ?
“祥林嫂”是个带有很鲜明的夫权色彩和印记的称呼,意谓你祥林嫂走到哪里都是亡夫祥林的人。这里,没有了自己,只有夫权的信息和烙印。因此对祥林嫂姓什么的交代就有了特别的意义。祥林嫂的称呼为什么有别于其他人?说到底就是因为样林嫂死了丈夫!也许这是人们无意识的一种称呼习惯,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透露出夫权的传统。祥林嫂姓卫,丈夫祥林死了却还被呼之祥林嫂,鲁迅就是要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予以提醒和揭示,让你看到围绕在祥林嫂周边无处不在又如影随形的夫权的文化氛围。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吃人”的封建文化,冠着亡夫之名,时时刻刻提醒着祥林嫂自己的过去。
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我”对 “祝福”的感受
呼应开头,揭露礼教吃人本质
讨论:文章几次写到“祝福”?有什么作用?
《祝福》中有四处写雪,请分别赏析其作用。
第一处: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作用:点明鲁镇准备“祝福”的节令场景,衬托了作者烦乱的心境,也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第二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作用:烘托祥林嫂死后的沉寂氛围。祥林嫂的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反而让大家觉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连“我”也觉得“反而渐渐舒畅起来了”,这更突出了祥林嫂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世界里。
第三处: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作用:暗示又是“祝福”时节,情节将会发生转折。具体表现为: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自此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沦为众人的笑料,连头上的伤疤也成了“耻辱的记号”,于是她被大家彻底孤立了,再也没能感到一点温暖。
第四处: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用:表面祥和的“祝福”氛围,更加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凄惨。你看,连绵不断的爆竹、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的节日气氛,这些都与一个无辜妇女的惨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
五四运动——出走的娜拉
萧红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因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以及鲁迅、茅盾等作家的影响,不满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在一众“出走者”中,萧红算是比较成功的,即便一生婚姻坎坷,她仍是以文学创作为自己供养物质与精神,支撑了生命的意义。
黄逸梵黄逸梵是张爱玲的母亲,她有着想逃离封建家庭的心,却因为被以“大家闺秀”模式培育而没有太多自食其力的能力,好在她依靠父亲留下的遗产对旧式婚姻进行了决裂与逃脱。她的前半生基本没有吃过金钱的苦,以变卖手中的古董也能维持着富裕的生活。她深知自己如果没有钱就没有自我支撑的能力,于是便做出一件有远见的事情——坚持供张爱玲读书,黄逸梵很难改变自己的现状了,但她想到了为自己的女儿铺路。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受其影响,并与之相恋。之后,子君又坚决地对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接着,与涓生一起寻住所、筹款子,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建立小家庭。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不久,涓生为当局所辞,他们便生活无着,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迫于生计,子君宰吃了所饲养的油鸡,放掉了所喂养的狗。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她便被其父亲领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于是,长歌当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送葬。
我们还是要感谢那些为打破旧观念牺牲的前辈,是他们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个社会是需要娜拉的,我们总要有一些积极的活跃分子来防止社会固化,为整体大环境增加可能性。但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女性都做娜拉,人有千万种活法,有人愿意当出走者,有人适合做家庭主妇,我们不能让羊飞到高空中,也很难叫老鹰啄米为生。况且大批量的青年们反对了包办婚姻,自由恋爱就能慧眼识良人,找到自己的幸福了吗?争取解放与平等,就真的平权了吗?一切问题都还有待解决,但好在我们总是比过去进步的。很多事情的失败多是内心枯萎的缘故,如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外在制度的改变,还要有自身的坚定和思考能力。关于娜拉的出走不单是女性个人该考虑的,而是整个以中青年为主力军的社会群体所面临的切实问题,除了生存和个人价值,对于《娜拉走后怎样》,我们还有更大的探索价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2 祝福图文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鲁迅,“我”的形象特点,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2 祝福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说三要素,时代背景,倒叙作用,“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祝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