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赣州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将底物与酶混合后再调节pH
B. 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实验,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
C. 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实验组加适量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D. 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用淀粉和蔗糖做底物,不能用碘液检测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pH过高或过低以及温度过高都能使酶变性失活,但温度过低时,酶的活性下降但不会变性失活。
探究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都需要对底物和酶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合。
【详解】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需要先调节底物和酶的pH,再将酶和底物进行混合,A错误;
B、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后的产物是多肽,并非完全的氨基酸,会和双缩脲试剂产生显色反应,且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故双缩脲试剂无法用于检测结果,B错误;
C、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物而言,故对照组应加入无机催化剂进行对比,C错误;
D、碘液用于检测淀粉是否存在,无法用于判断蔗糖是否水解,D正确;
故选D。
2. 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耐盐碱“海水稻”,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减少Na+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Na+排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及消耗能量
B. 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会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
C. 该转运蛋白的功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中指出“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从而适应盐碱环境。
【详解】A、N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A正确;
B、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
C、Na+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所以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主动运输的特点。
3. 随着年龄的增长,负责维持骨骼质量和免疫功能的细胞变得枯竭。最新研究发现,运动或跑步产生的力量会被成骨细胞感知,并诱导其增殖形成新的骨细胞。同时,成骨细胞还能分泌一种生长因子,促使淋巴样祖细胞增殖,进而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骨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
B. 运动可强身健体与新的骨细胞形成及免疫力提高有关
C. 淋巴样祖细胞增殖产生的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
D. 负责维持骨骼质量和免疫功能的细胞枯竭实质是发生了细胞衰老凋亡
【3题答案】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减数分裂是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核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淋巴因子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
【详解】A、成骨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都为有丝分裂,正确;
B、题意显示,运动或跑步产生的力量会被成骨细胞感知,并诱导其增殖形成新的骨细胞。同时,成骨细胞还能分泌一种生长因子,促使淋巴样祖细胞增殖,进而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据此可推测,运动可强身健体与新的骨细胞形成及免疫力提高有关,B正确;
C、淋巴样祖细胞增殖产生的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负责维持骨骼质量和免疫功能的细胞枯竭,即数量减少,实质是这些细胞发生了细胞衰老凋亡的缘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4.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取出后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会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从而导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研究发现“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种细胞连接蛋白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
B. “卵子死亡”这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 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 “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
2、据题意可知,“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详解】A、根据题意,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受精后会退化凋亡而死亡,因此其母亲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父方,A正确;
B、“卵子死亡”这种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
C、PANⅪl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产生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正确;
D、“卵子死亡”是卵子在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者受精后一段时间死亡的,在男性中不会发病,D错误。
故选D。
【点睛】
5. 在一定范围内测量植物某器官与外源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越高,对该器官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B. 若不添加外源生长素,该器官将停止生长
C. 该图能解释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
D. 该图不能说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植物生长1cm所需时间逐渐变短,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其生长时间不再随生长素浓度增加而变化。
【详解】A、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该植物器官生长1cm所需时间越短,证明在该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对该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A错误;
B、植物可以自发产生生长素,故若不添加外源生长素,该器官也不会停止生长,B错误;
C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由于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该图在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器官生长,无法体现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故不能解释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穿梭育种是近年来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等优良特征的农作物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水稻基因库存在差异
B. 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 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D. 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5)实例:水稻的育种。
【详解】A、两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水稻基因库存在差异,A正确;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过程中不断的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因而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的基因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杂交,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它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
二、综合题
7. 图1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2是在光照为1000Lux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
(2)图1中原种水稻A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可能为_____,研究发现转基因水稻不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
(3)结合图2判断,图1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应为_____,若将温度调低5℃,A点将向_____移动。
(4)据图分析,转双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____(填“强光”或“弱光”)环境中。研究者对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提取并分离后,发现两种植株的色素带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测转双基因水稻是通过提高_____(填场所)处的相关反应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
【7~10题答案】
【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是否转双基因(或水稻品种)
(2) ①. 温度、CO2浓度等 ②. 由图2可知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酶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3) ①. 30℃ ②. 左下
(4) ①. 强光 ②. 叶绿体基质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两种水稻的起点相同,说明呼吸速率相同,其中A表示原种水稻在某温度下的光饱和点,A点以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A点之后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分析图2:图示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在光照为1000Lux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两种水稻的相关酶最适温度都为35℃。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水稻品种。
小问2详解】
图1中A点对应的光照已经是光饱和点,此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不能再提高净光合速率,限制光合作用的是其他因素,如温度、CO2浓度等。由图2可知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酶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所以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并不能增加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由图1可知,A点是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最大值,A点时的净光合速率是20μml•m-2•s-1,根据图2可知,净光合速率是20μml•m-2•s-1对应的是30℃,因此结合图2判断,图1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应为30℃;若将温度调低5℃,用温度为25℃,重复图1相关实验,光合作用是减弱的,A点会向左下移动。
【小问4详解】
由图1可知,转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要高于原种水稻,所以更适合栽种在光照强环境中。可以使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片的光合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色素带的宽度可以反应色素的含量,结果发现两植株各种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可以推测转双基因水稻没有促进光反应,而是通过促进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用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性口服一定量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服糖后的1/2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测一次血糖,绘制出糖耐量曲线。下图为几种不同的糖耐量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峰值都过高,推测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_____,从而使血糖始终维持在高水平。若要证实这种推测,还应检测_____中的胰岛素含量。
(2)B曲线3小时后血糖浓度上升,此时血糖的来源主要是_____。
(3)阿狄森病又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因是肾上腺皮质萎缩,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结合C曲线分析推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有_____的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进而引起重吸水增多,据此分析阿狄森病患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8~10题答案】
【答案】(1) ①. 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发生障碍 ②. 血液
(2)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3) ①. 升高血糖 ②. 升高
【解析】
【分析】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2、据图分析:给空腹的人口服一定量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阿狄森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人。
【小问1详解】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发生障碍,从而使血糖始终维持在高水平;要推测是否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还需要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小问2详解】
人体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B曲线3小时后未进食血糖浓度上升,此时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C曲线(阿狄森病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人(B曲线)血糖浓度,根据题干信息阿狄森病的病因是肾上腺皮质萎缩,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可推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进而引起重吸水增多,阿狄森病患者肾上腺皮质萎缩,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减少,进而引起重吸水减少,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分泌及糖尿病的形成,意在强化学生对糖尿病的成因的理解与运用。
9. 某植物的两性植株和雌株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两性植株上有雌花和雄花,雌株上只有雌花。植株的高度由基因A/a控制,叶型由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选取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两性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让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矮秆掌状叶两性株:高秆柳叶雌株:矮秆柳叶雌株=9:3:3:1.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_____,表现型为_____。
(2)基因B/b与E/e位于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若F1自交后代出现了少量的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植株,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基因A/a与E/e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用上述实验中涉及的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实验设计方案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_____。
【9~11题答案】
【答案】(1) ①. AaBbEe ②. 高秆掌状叶两性株
(2) ①. 一对 ②.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掌状叶两性株∶柳叶雌株=3∶1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3) ①. 选取矮秆雌株与F1进行杂交(测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后代将产生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两性株∶矮秆两性株∶高秆雌株∶矮秆雌株=1∶1∶1∶1
【解析】
【分析】分析可知,F2中高秆:矮秆=3:1,故高秆为显性性状,掌状叶:柳叶=3:1,故掌状叶为显性性状,两性株:雌株=3:1,故两性株为显性性状。因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ee和aaBBEE,F1基因型为AaBbEe。由于F2中掌状叶两性株:柳叶雌株=3:1,故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B与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b与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BbEe,表现型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B与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b与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即基因B/b与E/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原因是F1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掌状叶两性株∶柳叶雌株=3∶1,若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2表现型及比例应为掌状叶两性株:掌状叶雌株:柳叶两性株:柳叶雌株=9:3:3:1。若若F1自交后代出现了少量的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植株,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B/b和E/e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形成少量的Be配子和bE配子参与了受精作用。
【小问3详解】
①、若想验证基因A/a与E/e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选择F1与矮秆雌株进行杂交,统计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若子代出现高秆两性株∶矮秆两性株∶高秆雌株∶矮秆雌株=1∶1∶1∶1,则基因A/a与E/e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可先分别统计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通过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来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0. 在某生态系统中,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图为某年度调查中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丝瓜和昆虫所代表的两种成分外,还含有另外两种成分,它们分别是_____。
(2)据图可知,在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的这条食物链中,昆虫_____(填“甲”或“乙”)处于第二营养级,其能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流向分解者,分别是_____。
(3)为了防治某种植食性害虫丙,农业技术人员使用性引诱剂Y诱杀丙雄性个体,从而破坏丙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_____降低,从而减轻丙的危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_____。
【10~12题答案】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①. 甲 ②. 通过昆虫甲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通过昆虫乙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3) ①. 出生率##种群密度 ②.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
2、由图可见:图中甲、乙曲线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甲先到达波峰,表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所以丝瓜、昆虫甲、昆虫乙构成一条食物链:丝瓜→昆虫甲→昆虫乙。
【小问1详解】
丝瓜和昆虫分别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中,除了这两种成分外,还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丝瓜与两种昆虫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昆虫甲处于第二营养级,昆虫甲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传给分解者,还有部分被昆虫乙捕食后通过粪便传递给分解者。
【小问3详解】
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丙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丙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丙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丙的危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点睛】本题依托曲线为载体,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等相关知识,重点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易错点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粪便中的能量。
11. 下图是某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一种风味独特的红方腐乳的流程图。请根据微生物培养及腐乳制作过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图中,过程A是_____。如果发现容器内上层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加盐腌制的目的是_____(写出1点即可);加卤汤装瓶后的过程称为后期发酵,起作用的主要是_____。
(2)为了检测此红方腐乳的营养价值,可以检测腐乳中_____(填“氨基酸态氮”或“蛋白质态氮”)的含量,一般来说,该物质含量越多,说明腐乳的营养价值越高。
(3)若要实现一个培养皿一次同时分离和纯化多种此红方腐乳中的菌种,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讲应为_____。对近期要频繁使用的某些菌种,常采用固体斜面培养基临时保存,此保存方法的缺点是_____。
【11~13题答案】
【答案】(1) ①.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②. 异养需氧型 ③. 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 ④. 前期发酵的各种菌产生的各种酶
(2)氨基酸态氮(3) ①. 固体培养基 ②. 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解析】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小问1详解】
根据腐乳的制作过程可知,图中过程A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容器内上层氧气较充足,如果上层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加入的盐要注意适量,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装瓶后的过程称后期发酵,起作用的主要是前期发酵的各种菌产生的各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
【小问2详解】
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蛋白质最终被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可代表蛋白质的分解情况,故为了检测低盐腐乳的营养价值,可以检测腐乳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般来说,该物质含量越多,说明腐乳的营养价值越高。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挑取腐乳样品制成悬浮液,实现一个培养皿一次同时分离和纯化多种菌,应选用固体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近期要频繁使用的某些菌种,常采用斜面临时保藏,但此保藏方法具有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易产生变异等缺点;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常采用甘油管藏法。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以及腐乳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过程以及相关注意点,掌握微生物纯化的方法,并能结合题意准确作答。
12. 感染病毒、真菌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是造成农作物减产、低产的常见因素。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困境得以改善,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了抗病毒植株,如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和甜椒等;通过细胞工程培养了脱毒的草莓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毒植物时,通常用病毒蛋白外壳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对其进行体外扩增,需满足的前提是_____。以便合成引物。要使得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高效表达和发挥作用,需要进行_____的操作后将其导入受体细胞。
(2)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在_____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培育出转基因植株,其理论基础是_____。最后要确定培育的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程度,需要进行_____。
(3)草莓等无性繁殖作物容易将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可选用植物带病毒少甚至无病毒的_____附近的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苗。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脱毒草莓与抗病毒的转基因草莓的本质区别是_____。
【12~14题答案】
【答案】(1) ①.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 ①. 无菌 ②.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③. 抗病毒的接种实验
(3) ①. 分生区 ②. 前者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后者插入了外源基因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小问1详解】
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DNA,前提是DNA的序列已知;单独的目的基因容易丢失,故常与载体进行连接,若需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高效表达,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小问2详解】
体外培养受体细胞需要保持无菌状态,且控制相应的温度、湿度、一定的光照及营养条件等等;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离体的植物细胞可以再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从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抗性,可以进行抗病毒的接种实验,若抗病毒,则说明转基因成功。
【小问3详解】
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能产生新细胞,带病毒的概率小;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脱毒草莓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转基因草莓是转入了外源基因,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技术的结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
2024合肥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合肥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