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2480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第25课时实验设计与评价(29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教版,考点2组合实验装置,水倒吸,图25-1,图25-3,提供了氧气,溶液变红,酒精灯,图25-5,装置气密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5课时 │ 实验设计与评价
第25课时 实验设计与评价
第25课时 │ 知识网络
第25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1 预测实验现象,推理实验结论
根据题给的实验方案,结合有关物质的性质,预测实验将会产生的现象。或通过对某个反应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题中给出的一些实验仪器或装置,从中选取一部分进行组合,从而组装成符合某一实验要求的装置。一般分以下两种情况:1.仪器的组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目的决定仪器的组装顺序,一般遵守:气体的制取→除杂→干燥→实验主题→实验产物的验证与尾气的处理。其中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溶液吸收、点燃或收集的方法。
[注意] 进行定量实验时,既要维持内外气压平衡,又要防止空气中CO2、H2O等进入反应体系。如:测定空气中的成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等。
2.接口的连接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长”进(有利于杂质的吸收)“短”出(有利于气体的导出);若为干燥管,则应“大”进 (同样有利于杂质的吸收)“小”出(有利于余气的导出);若用排水法测量气体的体积,则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考点3 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指用批判的思想对题中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最终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最优化。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②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③是否符合经济的原则;④推理过程是否严密;⑤对环境是否会产生危害等。
考点4 开放性实验的设计
指对某一实验课题有多种方案的实验设计,一般在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除去杂质等的实验中出现较多。它能够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水的处理(1)作为杂质:要先除去其他杂质,后除去水(一般用浓硫酸)。(2)作为产物:先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再检验其他产物。(3)测量水的量:前后都要排除外来水的干扰。
2.避免意外事故发生(1)点燃或使用可燃性气体之前,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______,以防爆炸事故。(2)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或收集起来,SO2、NO2用碱液吸收。(3)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注意熄灯与从水槽中拿出导管的顺序,以避免________。
第25课时 │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预测实验现象和结论
命题角度: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有关性质预测化学反应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解析] ①和②的区别只有盐酸的浓度不同,可以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②和③中除了盐酸的浓度不同以外,水温也不同,因此无法确定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
变式题 [2011·锦州]用如图25-1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
A.装置漏气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方法点拨] 根据使用的实验装置和涉及的反应原理,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的预测。关键是要理解装置中的物质在反应时可能产生的现象。另外,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简洁。
[解析] 本装置是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装置,由于实验操作的不当,会引发不同的测定结果。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进入空气,将会导致更多的水进入容器,测量值偏大。
► 类型二 组合实验装置
命题角度:根据实验原理选择适当的仪器组合成完整的装置,达到某一实验目的。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CO2,则接口②应与________(填接口序号)相连;若在F中加入浓硫酸作干燥剂,用装置B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②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CaCO3+2HCl===CaCl2+CO2↑+H2O
[解析] 选择一套装置制取气体,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由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利用装置F收集CO2应从长管通入。若利用F作洗气装置,同样应该从长管导入气体,以便瓶中溶液与气体可以充分接触。
变式题1 [2011·铜仁] 小芳设计了如图25-3所示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白磷能够在水下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 (1)A中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迅速反应生成O2,O2通到B中,热水中的白磷遇到氧气能在水下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中压强增大,能将C中稀盐酸压入D中,D中反应生成的CO2进入E中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F装置是瓶口向上的排空气法,依据的是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变式题2 [2010·广东]氯气(Cl2)通常情况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与水反应,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的方法来制取氯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应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包括干燥)、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25-4中的________,写出标号的名称________;
(2)用图25-5中的仪器(不一定全部用到)完成氯气的净化(包括干燥)、收集、尾气处理,其正确的连接方法是:A接______接______接F接______接______;(3)在放入药品之前必须检查________________。
[方法点拨] 解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知道组装成的装置将用于做什么;二是了解组装的装置之间在顺序上有哪些基本要求。按照装置的用途,通常组装的装置有制取气体、收集气体、干燥气体和除去气体中的杂质等装置。
[解析] 本题在选择气体制取装置的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仪器连接的操作方法。由于氯气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的方法来制取,因此选择固液需加热型装置制取,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
► 类型三 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命题角度:对常见的实验操作设计进行评价。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的质量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
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方法点拨]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是从反应原理、操作方法、推理过程、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解题时要注意审题,避免疏漏。
短时间内铁未被完全除尽
[解析] 探究活动一中涉及了控制变量法,所用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两者唯一的区别即是物质的种类不同。瓶中加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便于观察。探究活动二中,应从反应的彻底性来考虑,金属与酸的反应比与盐要彻底,因为析出的铜会覆盖在未反应的铁表面防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选取的方案A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铜,会导致少量铜被氧化,测量出铜的质量会偏大,因此铁的质量分数就会偏小。
► 类型四 开放性实验的设计
命题角度:对常见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效设计。
(1)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Ⅰ.加快反应速率Ⅱ.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Ⅲ.使反应充分进行(2)写出CuO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液D中溶质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含有硫酸亚铁的滤液有__________(填框图中字母)。(5)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浑浊,在仪器洁净、滤纸未破损的前提下,你认为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SO4===CuSO4+H2O
CuSO4、H2SO4
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液体直接进入烧杯
[方法点拨] 实验的设计是对实验更高层次的考查。要注意根据题中的要求,结合物质的相关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用图示的方法或简练的语言将设计过程表示出来。解题时还要注意理论上的可能性与实际反应时的可行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6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22课时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本要求,基本思路,使物质充分溶于水,K2CO3,不正确,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思路导航,R>Fe>Cu,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9讲《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图巧记忆,热点考点,重要考点,一般考点,合理即可,中考题汇,模拟题汇,活性炭的吸附性,CuSO4+H2O,氧气或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