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 我们有精神(20)(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28252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 我们有精神(20)(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28252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 我们有精神(20)(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28252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有精神”的样子,明白追求“有精神”的原因,从而找到“有精神”的状态与感受。
2. 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二、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我们有精神》一课主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进行“有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有精神”的样子,明白追求“有精神”的原因,从而找到“有精神”状态与感受,落实“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要求。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他们对于“我们有精神”理解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即使这样,学生也不容易做到。并且坐得端正也就能坚持一两分钟;回答问题时也不是很大胆,声音小;有的学生被提醒要响亮地回答问题时才能够做到,不提醒就做不到了;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敢大声说话;还有的学生由于习惯问题,无论是走路还是坐着,肩部都打不开;有的学生甚至不敢用正眼看人。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在学习、活动、表达、生活方面都能够从内而外地有精神;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儿童的自尊又能引起儿童重视有精神的问题,这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有精神的好办法,并督促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这样去做,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认识“有精神”的样子,明白追求“有精神”的原因,从而找到“有精神”的状态与感受。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侧重帮助学生实现内在和外在精神的结合。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的内在精神更为重要。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的精神与内在的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们有精神”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科书以“这样真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的状态,升旗仪式中学生挺拔地伫立在操场上,引导学生领会在正式、庄严的场合里“有精神”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有精神”。无论是坐姿端正、认真读书的样子,还是站得挺拔、高唱爱国歌曲的样子,或是在课堂上响亮回答问题的样子,都是“有精神”的具体表现。其次,教材通过对学生坐姿的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有精神”的价值,以此说明“有精神”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而在第三个小主题“我们天天有精神”中,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不同状态中“有精神”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思考怎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从而进一步讨论保持天天有精神的策略和办法,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平时我班同学谁的表现最精神。
2.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有精神和木精打彩的图片资料制作PPT。
3.教学内容:本节课完成第一课时主题话题“我们有精神 ”。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展示
活动一:绘本故事《谁精神?》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我们有精神》,上课之前,请听老师讲个故事。
出示任务:听了绘本故事,说说这些小动物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哪些方面是有精神的表现?出示ppt,呈现绘本内容(第6页中 1图2图,第7页中 3图4图)。
反馈指导:看看绘本故事中,分析漂亮、眼睛大、声音响亮、姿势好就是“精神”吗?提出自己对“精神”的理解。
小结:漂亮、眼睛大又明、声音响亮、姿势优美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但只有这些还不够,只有内外都有精神,做到内外统一,才能表现一个人从内而外的“精”、“气”、“神”。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有精神”呢?出示
PPT:这样有精神吗?
活动二:小发现游戏
出示任务:请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反馈指导:观看以上三个视频,看谁发现的多。
引导说一说:我发现了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活动三:升级版的小发现
出示任务:请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说一说:我还发现了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活动四:这样真精神
出示任务:请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反馈指导:周一升旗仪式开始了,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作为升旗手和护旗手手持国旗正步走向旗台时,以及学校在举行大型集会是的情景,她们是不是显得更庄严更精神呢?
活动五:我们真精神
出示任务:请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啊,就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表现得也“很精神”。
(PPT图片展示大家读书时、唱歌时、回答问题时有精神的样子。)板书:认真地读 高兴地唱 响亮地说
小结:所以裁判小熊告诉参赛的小动物们:
漂亮当然可以算,可是不能只好看。
眼睛大也行,也得有神采。
会唱很关键,姿势也要算。
优美当然好,笑容别忘掉。
(二)读儿歌,比比看,谁精神
师带着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运动歌》。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往往高兴的时候表现得很有精神,但当遇到困难和误解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难过很委屈。这样可不好,我们要时时做到有精神才行。接下来,小组讨论:当你遇到困难和误解时,怎样做到“有精神”?
(四)课堂总结
有精神带给别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是自信,也是朝气蓬勃。有精神不仅仅是在集会和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们集体的精神面貌,也是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友好相处的精神面貌,更是在遇到困难和误解时的努力进取和乐观积极。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内外都有精神的学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2 我们有精神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 我们有精神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我们有精神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合作,扮演故事,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每天有精神,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