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课后复习题
展开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九上·吴兴期中)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来的到金属铜,下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关甲、乙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B.乙实验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2.三国时的“红脸”关云长与北宋时的“黑脸”包公本是互不相干的著名历史人物,一首描述某一化学实验过程的诗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诗的内容如下:“包公静卧水晶房,轻风迎面喜洋洋,忽然一阵烈火起,烧得包公变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诗中的“包公”是指黑色CuO粉末,“云长”指的是红色的铜,则轻风是指( )
A.C B.CO2 C.O2 D.H2
3.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月23日通报,某超市销售的“奇客”葱香全麦饼被检出铅超标.工业中制取铅的化学方程式为:①2PbS+3O═2PbO+2X;②PbO+C═Pb+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X的化学式为SO2 B.②中生成的CO可以形成酸雨
C.②中C变现出了还原性 D.②为置换反应
4.小明笔记中有一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 )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2020·宁波)如图是某科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1)在B装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线之前,不能加热氧化铁,这是因为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6.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10 g,通人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32 g。
(1)“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_______,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_______g。
7.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甲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同时乙装置中黑色固体变________色。
8.(2019·绍兴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CuO的探究实验,生成物是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他们查阅资料后得知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猜测反应物比例不同,产物也会不同。生成物中有CO2、CO和Cu,固体还可能有Cu2O,Cu2O能和常见的酸(HNO3除外)反应生成Cu2+和Cu,微量的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为此,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1)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木炭还原CuO实验装置有何不足之处?
(2)为验证产生的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将混合气体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证明是CO2和CO的混合气体。
(3)探究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9.(2019·杭州模拟)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戊装置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 。
(3)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0.小金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2O3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2O3。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0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二、提升训练
1.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2019·台州)某同学对Fe2O3做了如图探究活动,已知氯气在水溶液中能将Fe2+转变为Fe3+ , 且每一步都充分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无色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黑色粉末是Fe3O4
C.①过程Fe2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人无色气体 D.②过程有置换反应发生
3.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C+E→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2020·宁波模拟)如图是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A与C都是由相同两种元素组成的液体,A、C、E、G为化合物,G为红色粉末,F为常见金属单质,其余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省略。
(1)B的化学式_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在反应①中需要加入MnO2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________不变。
5.烟道气中含有CO2、CO、N2、O2和其他一些杂质。为测定其中各气体的含量,先把有害气体和其他杂质除去,使气体仅为上述四种气体的混合物。在测定时,用不同的试剂按一定顺序从混合气中分别吸收各种气体,最后剩下的是不能吸收的N2 , 通过每次吸收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数据按一定的计算方法求出气体分别的含量。已知:①吸收O2用苯三酚的碱性溶液,它可以把O2吸收得相当完全。②用CuCl的氨溶液吸收CO,为防止CuCl的氧化,在该溶液中加一些铜丝。这样吸收CO效率很高。③用KOH吸收CO2 , 非常完全。④N2不被吸收,最后剩余的气体中有它。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为防止干扰,吸收的气体先后顺序为________。
(2)若把吸收CO2与吸收O2的顺序颠倒,会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
(3)若把吸收O2与吸收CO的顺序颠倒,会产生的后果是 。
(4)通过吸收CO2、CO、O2各试剂后剩余气体有三种,并检测得它们有三种元素它们是________
(5)为准确测定剩余气体中N2的体积,还要将该气体用________处理后,才能检测出N2的体积。
6.(2018九上·衢州期中)铁常用的是合金生铁和钢,通常通过金属冶炼制的。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可用于炼铁。某地出产一种赤铁矿,其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64%,90 吨该赤铁矿经过充分冶炼,最多可生产含铁 96%的生铁多少吨?
(2)实验室常用还原剂还原氧化铁。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碳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①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②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如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③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④实验操作:
Ⅰ称取 3.2g 氧化铁与 2g 碳粉均匀混合,放入 48.48g 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
Ⅱ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
Ⅲ夹紧 T 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Ⅳ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 52.24g。
⑤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 0.48g,氧元素质量为 0.96g。
⑥得到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
7.(2018九上·萧山期中)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 g和1.2 g,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 g黑色固体B。(1)求白色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8.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只略去反应①的部分产物).其中B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H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请回答:(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图2中可用作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B位于铁的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若要证明,所需试剂有:B的单质、铁的单质和________(只填一种).
(3)G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不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还原性 C.毒性 D.助燃性
9.(2019九下·乐清月考)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并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
(2)在丙装置中加入 15 克氧化铜干燥样品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①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则氧化铜的纯度为 。
②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10.(2020·台州模拟)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实验装置】
【资料查阅】
①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②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③本实验条件下,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③按图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中数据Ⅰ列)。
④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中数据Ⅱ列)。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推知,气体X由什么元素组成?________。
实验步骤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静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
现象:________________;结论:红色固体中有Cu2O
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₄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成
无明显现象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 克
161.2 克
反应后
46.5 克
163.9 克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Ⅰ(刚装入药品时)
Ⅱ(反应完全、冷却后)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52.40
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102.00
102.54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K2S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作业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