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师大科学七上第六单元变化的地形质量评估卷
展开一、单选题
1. ( 2分 ) 板使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
A.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 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 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2. ( 2分 ) 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正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距离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3. ( 2分 ) 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或证据不能支持对应假说的是( )
4. ( 2分 ) 2021年当地时间3月19日晚上9点左右,冰岛格尔丁达加尔斯戈斯火山爆发,这是自12世纪以来,雷克雅内斯半岛首次出现火山爆发。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难以预测,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 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深处的地幔层
D. 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贫瘠,植物难以长期生长
5. ( 2分 )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不合理的是( )
A. 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B. 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D. 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6. ( 2分 ) 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7. ( 2分 ) 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中,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A. 冰川 B. 蘑菇石
C. 溶洞 D. 三角洲
8. ( 2分 ) 2022年将在杭州举行亚运会,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 流水 B. 风力 C. 生物 D. 冰川
9. ( 2分 ) 如图,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 2分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点的地形为峭壁 B. 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米
C. D在C的正东 D. 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11. ( 2分 ) 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 寒潮 B. 台风 C. 洪水 D. 地震
12. ( 2分 ) 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B.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0
C.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 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13. ( 2分 )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体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14. ( 2分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15. ( 2分 ) 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在如图所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题15图 题16图
16. ( 2分 ) 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甲、乙、丙和丁四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气温波动最大的是甲地,因为受海陆性质影响
B.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丙地,因为海拔最高
C.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乙地,因为处于迎风坡
D.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丁地,因为处于背风坡
17. ( 2分 ) 小应从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CB坡度比DB坡度更陡 B. A处比B处海拔高
C. E处是山脊 D. 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18. ( 2分 ) 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小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 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19. ( 2分 ) 如图的地形剖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 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 A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处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 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 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20. ( 2分 )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下面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同学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二、填空题
21. ( 10分 )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火山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差万别的。按其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三类: ________火山、________火山和休眠火山。日本的富士山属于________火山。
22. ( 4分 ) 地震是由地球________(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2021年5月,云南漾和青海玛多县(如图)相继发生6.0级以上地震,两地地震都是由亚欧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引起的。
23. ( 3分 ) 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海底扩张说”________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释“大陆漂移说”中大陆漂移的________问题。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24. ( 4分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顶、山脊、峭壁、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C.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D.山顶、山谷、山脊、峭壁
(2)乙河千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西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25. ( 14分 ) 读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B 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2)B、H 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_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___(填名称)处。
三、实验探究题
26. ( 5分 ) 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_________。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27. ( 9分 ) 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由实验二可见,________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下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
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
(4)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 (多选)。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
28. ( 11分 ) 小张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后,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以下信息:
材料一:国际上将地球陆地板块上缺乏明显火山活动或大地震的大陆,称之为克拉通(Cratn,源于希腊语中“力量”)。研究发现,其能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地壳下巨厚而刚性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材料二:我国华北的唐山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40年余前曾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时至今日中小规模地震仍时有发生。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容易出现大规模岩浆活动、地壳变形、形成矿藏等克拉通破坏现象。根据克拉通破坏理论,我国在胶东地区地下1000米发现了800吨黄金矿藏。
(1)根据世界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唐山地震发生地的特殊之处是________。
(2)分析材料,请谈谈发生唐山地震主要的地质原因是________。
(3)通过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板块内部出现的地震现象。
B.华北克拉通地区可能存在着丰富的黄金矿藏。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正在不断的变厚。
D.克拉通破坏理论拓展了板块构造理论。
(4)小张绘制右图,向同学介绍克拉通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地球最外层约200千米的克拉通,漂浮在软流层上,就像密度比水小的“木板”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测克拉通虽然主要是岩石组成,但密度也应比软流层小,很长时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边缘的年轻大陆,由于厚度更薄而更容易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介绍过程中,小张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请举证说明?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C 3. A 4. B 5. C
6. C 7. B 8. A 9. A 10. A
11. D 12. D 13. D 14. C 15. B
16. B 17. A 18. D 19. B 20. C
二、填空题
21. 外部形态;活动特点;活;死;活
22. 内力;印度洋
23. (1)支持;动力
(2)错误的
24. (1)B
(2)C
25. (1)鞍部;山谷
(2)B;B处等高线比H处密
(3)西南;300
(4)陡崖
三、实验探究题
26. (1)B
(2)B,D
27. (1)流水
(2)风力
(3)C
(4)A,B,C,E
28. (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
(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
(3)A,B,D
(4)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
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
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A: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B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由张裂形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是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D不符合题意。
2. C
【解析】珠峰升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其不断被抬升;故C正确;
3. A
【解析】A、坠落在俄罗斯的陨石坠落在地表时砸出了大坑,这是地球之外的物体撞击地球,不能证明地球变动,A符合题意;
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曾经是合在一起的一块,由于某种原因分裂经过漂移才分离,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渡的类型,因此发现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可以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
D、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是人们观测到的现象,可以作为证明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4. B
【解析】A: 火山的爆发是可以预测的,A不符合题意;
B: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符合题意;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不符合题意;
D: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肥沃,植物生长 旺盛。D不符合题意。
5. C
【解析】A、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该气体的密度小,会向上浮,因此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逃离,A不符合题意;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不应坐电梯逃生,因为容易停电,C符合题意。
D、发现煤气中毒者后,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防止一氧化碳吸入,D不符合题意。
6. C
【解析】A、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裂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有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火山和地震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交界处,B不符合题意;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C符合题意;
D、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7. B
【解析】A、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等,A不符合题意;
B、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等,B符合题意;
C、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D不符合题意。
8. A
【解析】钱塘江的江口是入海口,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作用导致的;
9. A
【解析】南美洲和非洲的赤道附近均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受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不能 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 。
10. A
【解析】A、由图可知,F点等高线重叠,即该处的地形为峭壁;故A正确;
B、CD的图上距离为3cm,而比例尺为1:50000,所以CD的实际距离为3cm÷150000=150000cm=1500m;故B错误;
C、由图可知,D点在C点的东偏北方向;故C错误;
D、BC的等高线比AC更加密集,所以BC路线坡度较陡;故D错误;
11. D
【解析】寒潮、台风、洪水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12. D
【解析】A、地震时,容易发生建筑倒塌,因此要远离建筑物;故A错误;
B、实验发生严重火灾时,已经超出我们的处理范围,因此要及时撤离,并拨打119;故B错误;
C、发生泥石流时,要往沟谷的两侧或高处逃生;故C错误;
D、被火焰烧伤或烫伤时,为了减轻伤害,要及时用大量冷水冲洗;故D正确;
13. D
【解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应当保持冷静,不要慌慌张张,可以躲在课桌下面,用书包护住头部,不可采取从窗户跳下、乘坐电梯等措施,最好跑到开阔的地方,同时避开建筑物、高楼大厦,D符合题意。
14. C
【解析】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不符合题意;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C符合题意;
D、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D不符合题意。
15. B
【解析】由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丙处等高线重叠,是峭壁;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地方是山谷,即乙;
16. B
【解析】A、受海陆分布影响,甲地海洋性强,但是气温波动最小,A不符合题意;
B、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丙地海拔最高,丙地的年平均气温最低,B符合题意;
C、乙地处于迎风坡,年降水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丁地处于背风坡,年降水量最少,D不符合题意。
17. A
【解析】A、由图可知,CB的等高线比DB的等高线密集,因此CB的坡度比DB的坡度陡;故A正确;
B、A处位于海拔300米等高线内,而B处位于350米等高线内,因此B处海拔比A高;故B错误;
C、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是山谷;故C错误;
D、由BD的等高线数据可知,BD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故D错误;
18. D
【解析】A、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大,A不符合题意;
B、分式或比式的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因此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B不符合题意;
C、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C不符合题意;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D符合题意。
19. B
【解析】A处山顶海拔高,气温低,成为避暑之地;C处在海边,夏季,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冬季,此处气温高些,陆地上气温低些,因此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故B正确,而A、C、D错误。
20. C
【解析】①躲到课桌下面,可避免砸伤,正确;
②靠墙角蹲下,狭小空间可避免砸伤,正确;
③乘电梯逃生,地震时易引起断电,不能乘电梯逃生,错误;
④一楼的同学跑到空旷场地,措施正确;
⑤跳楼逃生,地震时地面无安全防护不能跳楼,错误;
⑥躲到洗手间里,洗手间有水,空间狭小可避免砸伤,正确。
所以①②④⑥,C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
21. 外部形态;活动特点;活;死;活
【解析】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按其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三类: 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日本的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22. 内力;印度洋
【解析】地震是板块的运动导致的,属于地球内力作用;云南和青海发生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23. (1)支持;动力
(2)错误的
【解析】(1)海底扩张说是基于大陆漂移说之上提出的,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而还进一步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2)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完美的,因为科技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的认识也是不断进步和修正的;
24. (1)B
(2)C
【解析】(1)①处于等高线密封圈内中间部位,属于山顶;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④等高线的汇集处,是峭壁;故B正确;
(2)由右上方的指北方向可知,乙河流是南北流向,河流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因此乙河流是从北向西南流;
25. (1)鞍部;山谷
(2)B;B处等高线比H处密
(3)西南;300
(4)陡崖
【解析】(1)A地地形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B地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B、H 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B,判断理由是B处等高线比H处密。
(3)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 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15000=30000厘米=300米
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00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
三、实验探究题
26. (1)B
(2)B,D
【解析】(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
(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故A错误;
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是矛盾的;故BD正确;
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
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
27. (1)流水
(2)风力
(3)C
(4)A,B,C,E
【解析】(1)实验一模拟的是流水对该地区的地形影响;
(2)实验二模拟的风力对沙砾的影响;
(3)由图可知,这是沙漠地区特有的石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4)上述实验模拟的是流水、风力对地形的影响,都是外力作用;
AC、东非大裂谷、马里亚纳海沟,板块张裂形成,内力作用导致;故AC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符合题意;
D、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是风力导致的;故D不符合题意;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E符合题意;
F、长江下游三角洲是流水形成的;故F不符合题意;
28. (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
(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
(3)A,B,D
(4)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
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
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解析】(1)地震一般发生板块交界处,而唐山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却发生了7.8级地震;
(2)由材料可知,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导致该处地壳变形、岩浆活动活跃,容易引发地震;
(3)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是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而唐山处于板块内部,因此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唐山地震的原因;故A正确;
B、由材料可知,当克拉通被破坏时,可能形成黄金矿藏;故B正确;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被破坏,在变薄;故C错误;
D、克拉通破坏理论补充了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的部分现象,使板块构造学说更加完善;故D正确;
(4)小张绘制了右图来解释克拉通稳定的原因,属于模型法;
小张在解释原因中用木板类比克拉通,水类比软流层,更加形象的解释了克拉通稳定原因;
同时由木板漂浮在水上,推测克拉通的密度要比软流层小,不然无法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选项
假 说
现象或证据
A
地壳是在变动的
坠落在俄罗斯的陨石坠落在地表时砸出了大坑
B
大陆漂移说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C
达尔文进化论
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
D
大爆炸宇宙论
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
2022年华师大 科学 九下 第七单元 质量评估卷: 这是一份2022年华师大 科学 九下 第七单元 质量评估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华师大科学七上第一单元地球上的生物质量评估卷: 这是一份2022年华师大科学七上第一单元地球上的生物质量评估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华师大科学七上第五单元地球质量评估卷: 这是一份2022年华师大科学七上第五单元地球质量评估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