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登鹳雀楼(6)(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281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登鹳雀楼(6)(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281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古诗,品读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册二年级(上)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第四单元 8《登鹳雀楼》难点名称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理解“白日”的意思,有的认为是夕阳,有的认为是朝阳,这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少的困惑。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题,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接受文化熏陶,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1.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你知道这座亭子叫什么名字吗?2.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4、了解鹳雀楼: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二、品读诗句1、教师范读。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正音。3、了解这首诗的节奏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4、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二句话。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指什么? ( 夕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尽:落下去了。 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 滚滚流入大海谁再来说说这两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澎湃地向着大海流去。5、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指名,两边赛读,齐。6、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欲:想 穷:全部 千里目:千里之外的景色 三四句意思: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读读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堂练习(难点巩固)7、通读诗句,感受意境。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8、再读古诗,感受情理。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小结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诗词诵读,词语解释,译文,诗词赏析,诗词吟唱,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品读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