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展开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与《登鹳雀楼》相同,皆为远望之作。
诗人李白将望见的景“日、香炉、紫烟、瀑布”写入诗中,让读者见其所见,又用“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等词,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奇丽。诗文注音并配有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学生一年级已经学了5首古诗,了解了诗的一般特点,并且尝试了诵读。在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生字,掌握七言诗的基本读法与节奏,尝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与画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字源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瀑、布、炉、川”等6个生字,正确书写“照、炉”等5个字。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体会诗歌节奏美。
3.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有景、有声,体会庐山瀑布的壮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引导学生思考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
(预设:在做什么事——望,介绍了什么——庐山瀑布)
3.再读课题,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题目是诗眼,通过关键字眼提取信息,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诗的
内容,还能因意定音,揣摩诗的节奏,避免出现停顿错误,产生歧义。)
二、学习生字,读准古诗
(一)认读生字
1.指名读(出示:川、烟、炉、遥)
2.(圈出:川、烟)读准前鼻音
3.(圈出:炉、烟)关注偏旁,联系生活理解字义
(图片补充:香炉、火炉、炉火)
(二)书写“烟、炉”
1.交流书写注意点。
2.小结书写口诀——烟:左右不等窄让宽,两边靠紧右下落;炉:左右不等窄让宽,两边穿插一样高。
3.学生练写,交流点评。
(三)读整首诗
1.自由读诗。
2.指名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一年级书写重在指导基本笔画与基本笔顺,二年级则强化了汉
字的结构,关注部件的书写位置,书写口诀便于学生记忆这类字的书写要点。)
三、多种朗读,读出音韵
(一)学习停顿,读出节奏
1.指名朗读,随机标节奏(例1:日照/香炉/生紫烟。例2.日照香炉/生紫烟。)
2.选择一种节奏标记在书上,自读体会。
3.发现诗与歌的相通之处——节奏美。
(二)引入竖版,尝试古读
1.(出示竖版古诗)学生自读。
2.指名朗读,发现竖版文章要从右往左读。
3.配上古乐,同桌互读。
(三)听音学吟,尝试唱读
1.音频切入,发现古人不仅会写诗,还会唱古诗。
2.跟着音频学唱古诗,并鼓励伴动作唱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多种朗读体会古诗中的节奏、声调谐和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四、朗读想象,走进画面
(一)圈景物,贴板画
1.读诗,在课文中圈出诗中的景。
2.展示交流(预设:日、香炉、紫烟、瀑布、川,随机播放“川”字源视频。)
3.请学生上台按诗中的顺序板贴诗中的景所对应的图片,随机指点香炉、烟和瀑布的意象。
(二)看板贴介绍
1.指名介绍、同桌互相介绍。
2.发现李白的诗往往诗中有画。
3.指导读出瀑布声音响亮,发现诗中藏着声音。
4.再读古诗,读出画面美。
(设计意图:通过圈景、贴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所见的画面,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诗人性情的豪迈与作诗能力的高超。)
五、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一)提供缺少生字的古诗书签,书写生字。
(二)根据手中只有一般诗的书签,与他人配对。
要求:①寻找一位能拼成整首诗的朋友吧。
②合作着读一读。
③交友成功,互相握手,快速回座位。
(三)配图、配视频齐诵
(设计意图:书写生字环节采用书签形式进行填写,激发积累经典古诗词的兴趣,触发想要书写美观的意愿,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共2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共3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诗人以及创作背景,懂得学习理解古诗的四个步骤,理解诗题,指导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