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8302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和宋元时期交通发达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的事实;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体会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创新性,认识这些科技成就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带一路”进行对比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传承工匠精神、丝路精神。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烟花的图片:烟花,又叫焰火,在各种喜庆和重大庆典活动中,人们都要燃放烟花,表达喜悦之情,寄托美好的愿望。烟花装扮的绚丽美景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哪项发明?(火药)你知道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二、探究新知(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9页的相关内容,列表归纳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提示: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元代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铜活字印刷 2.展示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梦溪笔谈》教师提问:活字印刷术哪些地方体现了“活”的特点?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有怎样的进步?提示: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3.展示材料: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我国活字印刷术在15世纪传到欧洲,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提出问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用图示说明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提示:作用: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0~61页的相关内容,说出图1、图2指南工具的发明时间及名称,并思考图2的发明有何作用?提示:图1:司南;战国时期;图2:指南针;北宋。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火药用于军事有什么影响?提示: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3.展示材料:材料一 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恩格斯材料二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德克·海德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提示: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多媒体出示《元朝交通路线图》,并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教材第62~63页的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宋元时期交通发展的状况。(2)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3)说说这一状况的影响。提示:(1)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①宋朝由于民族政权并立,战乱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但是宋朝驿站比较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③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再加上政府的重视。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3)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2.教师提问:结合宋元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的“一带一路”的感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等地区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是实行新一轮扩大开放的主要举措。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发展,对实现“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交通:三大发明和两条丝路。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新四大发明,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都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可以说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理应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就让我们立足当下,秉承丝路精神、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储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本节课中应多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三大发明的影响并概括出这些成就的共同影响,即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科技高峰。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