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课,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政权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契丹帐(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1.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契丹族的生活方式。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北方汉人避乱,北出长城,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
10世纪初(916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治国措施: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族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1)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国号:
11世纪前期(1038年)
治国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
西夏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认为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发展壮大,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在与中原人的交流中,学习、吸收了中原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优秀文化。
11世纪前期(1038)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1.宋太祖与宋太宗时期
宋辽结成兄弟之国,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绢等)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北宋获得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和议?
渊之盟是双方力量均衡这一条件下双方妥协的产物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总之,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利: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弊:“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利: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
1038年李元昊称帝。北宋拒绝承认其帝位,遂起兵讨伐。 双方的第一场战争是 1040年的延州之战。自此,打开了双方长达百年的战争序幕。
材料:元昊虽然多次取胜,但死伤一半人马,众人困乏难以征集,财力不足,国中流传“十不如”的歌谣表示怨恨。——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宋史》
西夏虽然获胜但损失惨重,百姓希望和平。而北宋在每战必败的情势下,与西夏有了和解的契机。
材料:宋夏于1044年签订了“庆历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1045年北宋设置榷场与西夏进行贸易,双方“ 彼此获利 ,岁收以十万计”。
(3)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带来了长期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交融。
庆历和议夏取消帝号,向北宋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恢复榷场
P36 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抗辽和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
战是短暂的,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各民族之间的相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互助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四、民族关系发展——民族交融加强
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方的密切来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境内的各政权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社会风俗相互影响,使我国各族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为元朝的大统一准备了重要条件。——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契丹族、党项族都去哪儿了?
中华民族历史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世纪前期,赵匡胤,党项族,兴庆府,开封东京,上京临潢府,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世纪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辽政权的建立,统治措施,党项族羌族的一支,辽与北宋的和战,宋辽澶渊之盟,辽攻澶州,送“岁币”,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党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契丹族与辽的建立,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赵匡胤,开封东京,世纪前期,党项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