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8327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8327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8327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96和462,则a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化学腐蚀
B. “朝坛雾卷,曙岭姻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 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生活中也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油污
2. 已知:
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kJ⋅mol−1)分别为436、496和462,则a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3.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气态N4分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单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破坏N4分子中化学键需要释放能量
C. N4分子中N−N键角为109∘28′
D. 1molN4转变成N2将放出882kJ热量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图1装置进行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FeSO4溶液实验
B. 为了减小误差,可选用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
C. 中和滴定时,选用图3滴定管盛装NaOH标准溶液
D. 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9.90mL的溶液
5. 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45 v(NH3)=v(O2) B. 56 v(O2)=v(H2O)
C. 23 v(NH3)=v(H2O) D. 45 v(O2)=v(NO)
6. 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甲和乙(如图所示,其中活塞M可自由移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O2(g),使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发生反应:2NO2(g)⇌N2O4(g),平衡时,两容器中N2O4(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m和n,则( )
A. mn D. 无法确定
7. Burns和Dainton研究发现C12与CO合成COCl2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C12(g)⇌2C1⋅(g)快
②CO(g)+C1⋅(g)⇌COC1⋅(g)快
③COC1⋅(g)+C12(g)⇌COC12(g)+C1⋅(g)慢
其中反应②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③的
B.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C. 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②的速率
D.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并提高COC12的平衡产率
8. 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T1c(CH3COO−)>c(H+)
14. 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如图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H=+26.7kJ⋅mol−1反应的能量变化
B. 如图表示碳的燃烧热
C. 如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最高温度随V(NaOH)的变化(已知V1+V2=60mL)
D. 已知稳定性顺序:Bc(CH3COO−)>c(H+)
B. 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3c(CO32− )+3c(HCO3−)+3c(H2CO3)
C. 同浓度的NH4Cl溶液和氨水等体积混合(pH>7):c(NH3⋅H2O)>c(NH4+)>c(Cl−)>c(OH−)
D. 同浓度的Na2C2O4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2c(C2O42−)+c(HC2O4−)+c(OH−)=c(Na+)+c(H+)
20. 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b为电池的负极
B. 每17gH2S参与反应,有1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C. 电路中每通过4mol电子,理论上在电极a消耗44.8LH2S
D. 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式:2H2S+4e−=S2+4H+
21. 已知:H+(aq)+OH−(aq)=H2O(1)ΔH=−57.3kJ/mol,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______;若将A换为“铜丝搅拌棒”测得的ΔH将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若用0.1molBa(OH)2配制成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kJ。
22. 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为中国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飞船由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使用煤油为燃料。
(1)煤油的主要成分为C12H26,已知34gC12H26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1386.2kJ热量;H2O(g)=H2O(l)ΔH=−44.0kJ/mol。则表示煤油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前期的火箭曾用液态肼(N2H4)与双氧水反应来提供能量。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3. 将氧化铁还原为铁的技术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炉炼铁中发生的部分反应为:
①C(s)+O2(g)=CO2(g)ΔH=−393.5kJ/mol
②CO2(g)+C(s)=2CO(g)ΔH=+172.46kJ/mol
(1)已知2Fe(s)+32O2(g)=Fe2O3(s)ΔH=−824.21kJ/mol。则高炉内Fe2O3被CO还原为Fe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碳(s)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CO,但同时也有部分生成CO2,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反应:C(s)+12O2(g)=CO(g)的ΔH,计算时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有 ______。若根据上述信息可计算出该反应的ΔH=______kJ/mol。
24. 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SO2和0.2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196kJ⋅mo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7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填字母)。
a.SO2、O2、SO3三者的浓度之比为2:1:2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3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e.SO2的生成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相等
(2)①SO2的转化率为______。
②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3)如图表示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曲线,则:
①温度关系:T1______T2(填“>”、“10时,总氰化物去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3)通过电激发产生HO⋅和OH−、处理废水中的CN−,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虚线方框内的过程可描述为 ______。
26. 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CuCl难溶于醇和水,在Cl−浓度较大体系中发生CuCl(s)+Cl−⇌CuCl2−,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用硫化铜矿生产CuCl工艺流程如图1。
(1)“溶解”过程中温度需控制在60∼70℃的原因是 ______,“溶解”时NO3−转化成NH4+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反应”中Cu+的沉淀率与NH4Cl投料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A、C两点c(Cu+)的大小关系是:A点 ______C点(填“>”“=”或“c(OH−),故C错误;
D.同浓度的Na2C2O4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钠和草酸氢钠,根据电荷守恒分析,有2c(C2O42−)+c(HC2O4−)+c(OH−)+c(Cl−)=c(Na+)+c(H+),故D错误;
故选:B。
A.等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钠和醋酸,溶液中醋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CH3COO−,水也电离出氢离子;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元素质量(物料)守恒:2n(Na+)=3n(C),据此规律可分析解答;
C.混合后溶液显碱性,说明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
D.同浓度的Na2C2O4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钠和草酸氢钠,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及弱电解质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以及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0.【答案】B
【解析】解:A.a极上硫化氢失电子生成S2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则a为负极,b是正极,故A错误;
B.每17g即0.5molH2S参与反应,根据电极反应:2H2S−4e−=S2+4H+,共转移1mol电子,所以有1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B正确;
C.试题未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是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C错误;
D.a极上硫化氢失电子生成S2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2H2S−4e−=S2+4H+,故D错误;
故选:B。
由所给装置示意图可知,a为负极,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H2S+4e−=S2+4H+,b为正极,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H++4e−=2H2O,总反应为2H2S(g)+O2(g)=S2(s)+2H2O,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原电池工作原理,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明确电解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21.【答案】防止热量散失 偏大 11.46
【解析】解:(1)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若将玻璃搅拌器换为“铜丝搅拌棒”,测得反应热数值偏小,但中和热ΔH为负值,则测得的ΔH偏大,
故答案为:防止热量散失;偏大;
(2)0.1molBa(OH)2能电离0.2molOH−,根据H+(aq)+OH−(aq)=H2O(l)ΔH=−57.3kJ/mol可知,生成0.2molH2O放出的能量为57.3kJ/mol×0.2mol=11.46kJ,
故答案为:11.46。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金属Cu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
(2)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可生成0.2molH2O,结合反应放热与水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中和反应中能量变化、物质的量与热量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C12H26(l)+372O2(g)=12CO2(g)+13H2O(l)ΔH=−7503kJ⋅mol−1 N2H4(1)+2H2O2(1)=N2(g)+4H2O(g)ΔH=−641.75kJ⋅mol−1
【解析】解:(1)已知34gC12H26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1386.2kJ热量C12H26(l)+372O2(g)=12CO2(g)+13H2O(g)ΔH=−6931kJ⋅mol−1,又已知H2O(g)=H2O(l)ΔH=−44.0kJ/mol,则表示煤油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12H26(l)+372O2(g)=12CO2(g)+13H2O(l)ΔH=−7503kJ⋅mol−1,
故答案为:C12H26(l)+372O2(g)=12CO2(g)+13H2O(l)ΔH=−7503kJ⋅mol−1;
(2)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1)+2H2O2(1)=N2(g)+4H2O(g)ΔH=−641.75kJ⋅mol−1,
故答案为:N2H4(1)+2H2O2(1)=N2(g)+4H2O(g)ΔH=−641.75kJ⋅mol−1。
(1)已知34gC12H26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1386.2kJ热量则1molC12H26放出6931kJ能量,又已知H2O(g)=H2O(l)ΔH=−44.0kJ/mol,由盖斯定律计算;
(2)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则1molN2H4(1)放出641.75kJ热量。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计算的思路,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Fe2O3(s)+3CO(g)=2Fe(s)+3CO2(g)ΔH=−24.73kJ⋅mol−1 C的燃烧热 −110.52
【解析】解:(1)①C(s)+O2(g)=CO2(g)ΔH=−393.5kJ/mol,②CO2(g)+C(s)=2CO(g)ΔH=+172.46kJ/mol,③2Fe(s)+32O2(g)=Fe2O3(s)ΔH=−824.21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①×32−②×32−③,得Fe2O3(s)+3CO(g)=2Fe(s)+3CO2(g)ΔH=32×(−393.5−172.46)kJ⋅mol−1=−24.73kJ⋅mol−1,
故答案为:Fe2O3(s)+3CO(g)=2Fe(s)+3CO2(g)ΔH=−24.73kJ⋅mol−1;
(2)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C的燃烧热、CO的燃烧热;①C(s)+O2(g)=CO2(g)ΔH=−393.5kJ/mol,②CO2(g)+C(s)=2CO(g)ΔH=+172.46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①×12+②×12,可得C(s)+12O2(g)=CO(g)ΔH=12×(−393.5+172.46)kJ⋅mol−1=−110.52kJ⋅mol−1,
故答案为:C的燃烧热;−110.52。
(1)①C(s)+O2(g)=CO2(g)ΔH=−393.5kJ/mol,②CO2(g)+C(s)=2CO(g)ΔH=+172.46kJ/mol,③2Fe(s)+32O2(g)=Fe2O3(s)ΔH=−824.21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①×32−②×32−③分析可得;
(2)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C的燃烧热、CO的燃烧热;①C(s)+O2(g)=CO2(g)ΔH=−393.5kJ/mol,②CO2(g)+C(s)=2CO(g)ΔH=+172.46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①×12+②×12,可得反应热。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与工业生产,正确应用盖斯定律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bde90%35.28kJ20250>=
T2,
故答案为:>;
②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A、B温度相同其化学平衡常数相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温度:A点大于D点,则KAC点;B点到C点Cu+沉淀率下降的原因是B点后Cl−浓度较大,CuCl溶解,
故答案为:>;B点到C点Cu+沉淀率下降的原因是;B点到C点Cu+沉淀率下降,是由于B点后Cl−浓度较大,CuCl溶解;
(3)干燥CuCl固体需在真空中进行,是由于在空气中CuCl容易被氧化而变质,所以干燥CuCl固体需在真空中进行,原因是防止CuCl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CuCl被氧化。
硫化铜加入硫酸、过氧化氢可得硫酸铜和硫,硫酸铜可还原生成铜,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氧化铜生成硫酸铜,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亚硫酸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发生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得到的CuCl经硫酸酸洗后再用乙醇洗涤,烘干得到氯化亚铜。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27.【答案】BC 吸收 2CO2(g)=2CO(g)+O2(g)△H=+556kJ/mol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2CO2+2e−=C2O42− 22.4
【解析】解:(1)氯化铵溶液、硫酸均与二氧化碳不反应,碳酸铵、氨水均可吸收二氧化碳,作为CO2捕获剂的是BC,
故答案为:BC;
(2)过程①为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2CO2(g)=2CO(g)+O2(g)△H=2×1598kJ/mol−2×1072kJ/mol−496kJ/mol=+556kJ/mol,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H=+556kJ/mol,图中实现该反应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吸收;2CO2(g)=2CO(g)+O2(g)△H=+556kJ/mol;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3)图中电池的正极的反应式为2CO2+2e−=C2O42−;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需消耗CO2为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CO2+2e−=C2O42−;22.4。
(1)发生(NH4)2CO3+CO2+H2O=2NH4HCO3、NH3⋅H2O+CO2=NH4HCO3;
(2)过程①为化学键的断裂,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结合焓变及状态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图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3)正极产生O2将CO2还原生成C2O42−,发生O2+e−=O2−、2CO2+2O2−=C2O42−+O2,电池负极反应为Al−3e−=Al3+,正极反应为2CO2+2e−=C2O42−,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焓变计算、电极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池州市青阳一中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水稀释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J⋅ml−1,9kJ,3kJ⋅ml−1,【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