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精准训练——专题六:声音的特性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精准训练——专题六:声音的特性,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振动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振幅B.频率C.材料D.结构
2.(2020南通,2)如图,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3.(2020威海,3)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 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増大了声音的响度
C. 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 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4.(2020南京,4)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5.(2020天津,1)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速度
6.(2020自贡,5)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0℃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 普通人的身高约为2.0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7.(2020青岛,1)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 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 “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 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8.(2020 阜新,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 “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 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9.(2020泰安,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0.(2020遵义,3)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
B. 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
C. 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D. 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11.(2020龙东,2)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12.(2020黔东南,2)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13.(2020福建,4) 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 B.声如洪钟 C.轻声细语 D.鼾声如雷
14.(2020扬州,2)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15.(2020湘潭,9)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轻敲杯壁,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声音高低是指( )
A.音量B.响度C.音调D.音色
16.(2020衡阳,3)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
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
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17.(2020青海,2)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
18.(2020益阳,5)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下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19.(2020广东,5)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速度
20.(2020娄底,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将军夜引弓”,将军拉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增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21.(2020东营,3)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
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2.(2020凉山,2)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3.(2020柳州,6)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声源比第一次( )
A. 速度大 B. 音色好 C. 时间长 D. 振幅大
24.(2020绥化,11)早晨,我们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分清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______不同。
25.(2020黔南州,7)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26.(2020安徽,2)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高。
27.(2020河南,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频率为 256Hz 的A 音叉和频率为 440Hz 的B 音叉中______ (选填“A”或 “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28.(2020泰州,13)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_____会发生变化。
29.(2020云南,9)如图所示,端午赛龙舟,选手们奋力挥桨划水使船快速前进,船桨属于_____杠杆。岸上锣鼓喧天,加油呐喊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大。
30.(2020济南,16)(1)在石油、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同时,还要向空气中散热,这些散失的内能无法再自动转化为电能,是因为能量转化具有 性。
(2)“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誉“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如图所示)的著名诗句,这里的“波涛声震大明湖”用来形容泉水喷涌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 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美" ); 在阳光的照射下,泉边水面的雾气慢慢散去,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泉水的内能 (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从发电站到用电地区,通常都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为减少远距离输电中的电能损失,根据焦耳定律,就要尽可能地减小输电线中的_______,因此在目 前技术水平下要采用高电压输电。_______(选填 “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或“超导材料”)的出现,为我们将来利用其零电阻特性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提供了可能。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精准训练——专题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2020镇江,1)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A.振幅B.频率C.材料D.结构
【答案】B
2.(2020南通,2)如图,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答案】B
3.(2020威海,3)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 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増大了声音的响度
C. 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 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C
4.(2020南京,4)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答案】B
5.(2020天津,1)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速度
【答案】A
6.(2020自贡,5)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0℃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 普通人的身高约为2.0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答案】D
7.(2020青岛,1)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 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 “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 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答案】A
8.(2020 阜新,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 “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 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答案】C
9.(2020泰安,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A
10.(2020遵义,3)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
B. 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
C. 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D. 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答案】A
11.(2020龙东,2)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答案】A
12.(2020黔东南,2)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D
13.(2020福建,4) 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 B.声如洪钟 C.轻声细语 D.鼾声如雷
【 答 案 】C
14.(2020扬州,2)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答案】C。
15.(2020湘潭,9)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轻敲杯壁,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声音高低是指( )
A.音量B.响度C.音调D.音色
【答案】C。
16.(2020衡阳,3)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
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
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答案】A。
17.(2020青海,2)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
【答案】C
18.(2020益阳,5)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下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答案】B
19.(2020广东,5)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速度
【答案】C
20.(2020娄底,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将军夜引弓”,将军拉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增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答案】A。
21.(2020东营,3)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
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C
22.(2020凉山,2)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3.(2020柳州,6)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声源比第一次( )
A. 速度大 B. 音色好 C. 时间长 D. 振幅大
【答案】D
24.(2020绥化,11)早晨,我们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分清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______不同。
【答案】 (1). 振动 (2). 音色
25.(2020黔南州,7)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答案】响度、传播、音色
26.(2020安徽,2)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高。
【答案】音调
27.(2020河南,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频率为 256Hz 的A 音叉和频率为 440Hz 的B 音叉中______ (选填“A”或 “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答案】 (1). 振动 (2). B
28.(2020泰州,13)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_____会发生变化。
【答案】 (1). 振动 (2). 响度
29.(2020云南,9)如图所示,端午赛龙舟,选手们奋力挥桨划水使船快速前进,船桨属于_____杠杆。岸上锣鼓喧天,加油呐喊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大。
【答案】 (1). 费力 (2). 响度
30.(2020济南,16)(1)在石油、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同时,还要向空气中散热,这些散失的内能无法再自动转化为电能,是因为能量转化具有 性。
(2)“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誉“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如图所示)的著名诗句,这里的“波涛声震大明湖”用来形容泉水喷涌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 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美" ); 在阳光的照射下,泉边水面的雾气慢慢散去,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泉水的内能 (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从发电站到用电地区,通常都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为减少远距离输电中的电能损失,根据焦耳定律,就要尽可能地减小输电线中的_______,因此在目 前技术水平下要采用高电压输电。_______(选填 “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或“超导材料”)的出现,为我们将来利用其零电阻特性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提供了可能。
【答案】(1)石油;方向(2)响度大;增大(3)电流;超导材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精准训练——专题三十二:力,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精准训练——专题十六:汽化与液化,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红外线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精准训练——专题十五:光的反射,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增大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