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练习第1页
    2022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练习第2页
    2022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练习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练习,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种群
    1.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⑴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 )
    样方法也适用于固着生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⑵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 )
    保证调查准确的前提和注意事项
    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群的增长曲线
    “J”型增长曲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S”型曲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意义
    二、群落
    1.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空间结构( )和( )
    3.群落的演替
    (1) 原生(初生)演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次生演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共有几条食物链?
    请找出最长和最短的食物链
    猫头鹰和蛇的关系?
    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占几个营养级?
    一条食物链能否无限延长?为什么?
    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2.能量流动
    总结能量流动的过程
    起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比较
    不同点:
    相互关系:
    3.信息传递
    对应练习
    一、单选题
    1.近日,我国正式成立了包括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全部生物所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若武夷山的生产者一年内固定的 CO2 大于其产生的 CO2,该公园的有机物一定增加
    C.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
    D.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目的是对该生态系统中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2.下列关于我国农业谚语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
    A.AB.BC.CD.D
    3.下列有关生物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狮子和猎豹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B.农田中菟丝子和大豆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C.草原牧草和斑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D.人肠道中的蛔虫与人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较高,可以构成一个群落
    B.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块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可能差别较大
    C.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对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借助放大镜和实体镜进行观察和分类
    5.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只适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调查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并不是取样调查的唯一方法
    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6.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每年新增的人口平均数
    B.一片山林每公顷内松树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体面上鱼的数量
    D.某草原每平方米草地上牧草的数量
    7.下图表示草原野兔迁入另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野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t2时野兔的种群数量最大
    C.若t0时种群数量为N,则t2时种群数量为2N
    D.在t0- t2时间内,野兔的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8.如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一种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
    B.图中的a、b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包括图中的出生率、迁入率等
    D.c表示生物种群在一定区域内的总数量
    9.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演替进程通常都非常缓慢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也可以发生
    C.森林发生大火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种群密度的大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年龄组成通过出生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C.海洋面积广阔,其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多,可以随意捕捞
    D.群落演替是具有一定方向、有序渐进的过程,不会改变
    1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13.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14.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
    C.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各种群数量多呈S型增长
    D.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取决于土壤中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存留状况
    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16.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 )
    ①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 ②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
    ③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 ④改变子代种群的空间特征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如图A、B分别代表的是在海平面到3800 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不同的自然区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高山A处,生物群落的分布只表现出垂直结构
    B.在高山A处,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C.在森林B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在森林B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1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C.若C增加1 kJ,则需要消耗A约42 kJ
    D.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19.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20.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5年内,物种b成为优势物种
    C.退耕还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二、综合题
    21.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内人工恢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近年来,该湿地引种先锋树种无瓣海桑,在恢复红树林湿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早期调查已发现,秋茄林郁闭度(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高于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林的郁闭度。科研人员对该湿地中的天然秋茄红树林与人工恢复无瓣海桑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是优良的碳库(碳的储存库)。下列事实中支持该结论的有_______。
    A.红树植物较其他植物生长迅速
    B.红树植物多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
    C.底栖动物储藏食物的习性有利于红树林凋落物中有机物的埋藏
    D.高盐环境能抑制红树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
    (2)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主要是利用 理论,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3)调查红树林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如螺类、蟹类)的丰富度应选用的调查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填“每个样方的物种数目”或“每个样方中每种物种的物种名称”)
    (4)调查发现,两种红树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均为无齿相手蟹(喜好以秋茄和无瓣海桑凋落叶为食)。据图文分析,导致秋茄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高于无瓣海桑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主要原因有 。
    (5)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吸引大量游客来访,部分周边居民利用该优势兴建“农庄”获取经济利益。为保护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请为这些居民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22.下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图中 B 表示 ,若鼠摄入能量为 2.2×109KJ ,鼠粪便中能量为 0.6×109KJ , B 中能量为 1.2×109KJ ,狼同化能量为 2.4×108KJ 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2)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这也体现了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受 因素影响。
    (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 渠道流动,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循环往复。
    23.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婺源县城北郊,北起秋口镇秋口水电站,南至县城星江大桥,主要包括星江干流(饶河二大干流之一的乐安河上游)及其周边滩涂,总面积346.6公顷,湿地面积为320.6公顷,全部为天然湿地。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经初步统计有维管植物203种,野生脊椎动物4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并在月亮湾保护区发现全国最大的蓝冠噪鹛野生种群。
    (1)深秋时节鸳鸯、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候鸟成群结对来此越冬,次年清明节前后飞回北方,影响该地候鸟种群密度的主要种群特征是 ,用 方法调查蓝冠噪鹛的种群密度。
    (2)随着季节的更迭,河水有涨有落,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发生改变,物群落的这种变化属于 演替。
    (3)下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 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 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 (增加、减少)。
    (4)在“浮游藻类(a)→小鱼(b)→中华秋沙鸭(c)”(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这一食物链中,小鱼粪便中的能量流向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字母表示为 ,缩短食物链 (可以/不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5)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 ,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答案部分
    1.C2.C3.B4.A5.A
    6.B7.C8.B9.A10.A
    11.C12.A13.A14.A15.C
    16.B17.C18.C19.B20.D
    21.(1)A;C;D
    (2)群落的演替
    (3)样方法;随机取样;每个样方中每种物种的物种名称
    (4)秋茄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资源更丰富;秋茄林郁闭度更高,为大型底栖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空间
    (5)“农庄”适当远离保护区;不要引进外来物种;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到海边;不能采食或捕猎保护区中植物、动物.
    22.(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营养结构);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或储存在体内的能量);15%
    (2)(负)反馈;生物(因素)
    (3)食物链(网)
    23.(1)迁入率和迁出率;标记重捕法
    (2)次生
    (3)10;C;减少
    (4)分解者;b/a×100%(或b/a);不可以
    (5)年龄组成
    解析部分
    1.C
    【解析】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不符合题意;
    B、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O2大于其产生的CO2,则有有机物的积累,但武夷山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可能向山外转移(如茶叶被采摘转移),因此,该武夷山公园的有机物可能减少,B不符合题意;

    相关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共34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多项选择版),共36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学案 (不定项),共3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