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遗传、变异与进化课件 新人教版
展开1.概率计算2.遗传系谱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4.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5.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6.运用现代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
(1)如何判断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 对此问题首先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若该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性: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是杂合体的概率为2/3。若该个体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为AA、Aa和aa,且比例为 l:2:l,因此它为杂合体的概率为1/2。
(2)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例如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的孩子的几率是多少? 解此类题分三步进行: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分析可知,该夫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假设该夫妇为 Aa,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4。最后将该夫妇为Aa的概率(2/3×2/3)与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1)解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或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Y染色体遗传病特点:①患者全部为男性;②致病基因是父传子,子传孙。(此题有女性患者,故不是Y染色体遗传病)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7和8正常,11患病:隐性)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一定是患者。 (5的父亲正常,故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一定是患者。 另外:隐性遗传病多表现为交叉遗传,显性遗传病则有明显的连续性。
(2)典型的系谱遗传方式(后两图为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1)应用范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①DNA结构的两条链之间;②DNA的复制过程的母链与子链之间;③转录过程的DNA链与RNA之间;④逆转录过程的RNA和DNA之间;⑤翻译过程中转运RNA与信使 RNA之间。DNA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和RNA复制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基本点是A与T或U配对,G与C配对,所以配对的两个核酸分子中相应碱基数目关系是A=T(或A=U)和G=C.
(2)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
基因中的碱基数或脱氧核苷酸数目(指双链)、RNA分子中的碱基数或核糖核苷 酸数、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之比为6:3:1。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一般规律: ①一个双链DNA中,A=T,G=C;A+G=C+T,即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②在一个双链DNA中,已知链上两互补碱基之和的比等于其互补链上该比例的比值,即[(A+T)/(C+G)]已知链=[(A+T)/(C+G)]互补链。 ③一个双链DNA中,已知链上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等于其互补链上该比例比值的倒数,[(A+C)/(T+G)]已知链=m,则有[(A+C)/(T+G)]互补链=1/m。 ④一个双链DNA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每一条单链上该比例的比值是相等的,双链中[(A+T)/(C+G)] =任一单链上(A+T)/(C+G)。在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是不同的。
4.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5.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6.运用现代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
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遗传基本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育种中,欲培育显性性状品种,须先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可以确定为纯种;培育隐性性状,一旦出现隐性性状就可以确定是纯种;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选育优良性状。 (2)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推断;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并且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他们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1)优生学: 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2)优生的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3.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类型一:基因分离定律
1.(08北京卷)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和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说明无尾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有尾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这也说明存活的无尾猫都是杂合体,即自交的无尾猫都是杂合体。在自交多代的每一代中总出现1/3的有尾猫,其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导致的。若让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中无尾猫占1/2。 答案:D
总结升华:显隐性性状判断:(1)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2)同一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变式1】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 ) A.Fl显隐性之比为1∶0 B.F2显隐性之比为3∶1 C.F2的基因型之比1∶2∶1 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答案】D【变式2】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A.TT B.Tt C.tt D.TT或Tt【答案】A
类型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2008广东卷)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知识,同时涉及到性别决定问题,正确理解和运用图表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雌雄异体的高等动植物的性别决定与染色体有关。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与两对核基因有关,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bbTT的雌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是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2有B__T__、bbT__、B__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表中信息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第(2)(3)问中凡雄株基因型为bT__,凡雌株基因型为B__tt或bbtt,先写出亲本的已知基因,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来推断出亲本的未知基因即可。 参考答案:(1)F1的基因型为B 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1自交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9:3:4。(2)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3)基因型为bbTt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表现型及其比例:A-B-:A-bb:aaB-:aabb=9:3:3:1。 变式:A-B-:—:aabb=9:6:1;A-B-:—=9:7;A-B-: A-bb:—=9:3:4;A-B-:A-bb:aaB-=10:3:3等。
举一反三: 【变式】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C
类型三: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3.(2008广东理综)下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解析: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II5患病,其基因型为XbY,由此推出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再推出II3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所以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可能生出色盲的孩子(男孩),其概率是1/8。II4的基因型是XBY,与正常女性婚配,若女性是携带者,则后代可能患病;若女性不是携带者,则后代正常。 答案:B 总结升华:解答系谱题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判断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是关键(方法见考点归纳突破2)。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举一反三: 【变式】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 ① 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 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答案】C
5.(2008江苏卷)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解析:图中的4条链是4条结合了多个核糖体的mRNA,而不是3条多肽链;由图可知,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在合成多肽链过程中,每一个核糖体均可以同时合成一条多肽链,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答案:B、D 总结升华:转录是在细胞核中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上,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变式1】(2008广东卷)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在细胞核内进行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D.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A、B、C 【变式2】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D
类型五:生物变异和育种
5.(2008宁夏卷)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知识。基因重组是指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主要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C 总结升华:生物育种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正是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遵循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举一反三:【变式1】(2008广东理基)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答案】C
类型六:生物变异和进化
6.(2008江苏卷)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点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根据题意可推知在种群中Aa的比率为48%,因此可以算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A为40%,a为60%,由于没有自然选择,因此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AA、Aa、aa的比率分别为16%、48%、36%,进而可得知AA频率和A频率均不发生变化。而自交后代中AA、Aa、aa的比率分别为28%、24%、48%,从而计算出A频率为40%。 答案:C
总结升华: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A=A/(A+a);(2)利用遗传平衡定律:(A+a)2=A2+2Aa+a2=1,其中A代表A的基因频率;a代表a的基因频率;A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2Aa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a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 举一反三: 【变式1】(08山东卷)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B
【变式2】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该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个体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 D.图中C表示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D
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2染色体间的变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第3讲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第3讲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合考点10,整合考点11,2染色体间的变异,四分体,基因频率,物种多样性,种群基因频率,生殖隔离,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 遗传变异进化: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 遗传变异进化,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微专题2可遗传变异,微专题3生物的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