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蝴蝶的家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9、古诗三首 雪梅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2021学年题西林壁教学课件ppt
展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认识本课生字。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题西林壁 [宋]苏 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横看】横着看。诗中指从山的正面看。【识】认识。【缘】因为。
题解: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
诗文大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没有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
诗文大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
为什么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身在其中难求真。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诗人先写没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讲明了原因:“我”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不能看到全貌。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诗的后两句融道理于景物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与哪些成语或俗语意思相似?
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意。
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庐山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迪我们: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多角度地看待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学完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故事是告诉我们需要客观全面了解事物的?
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背景图ppt课件,共19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读,字词揭秘,课文精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堂小结,《题西林壁》,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题西林壁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题西林壁背景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西林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