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1.发现物体的特征优秀教案
展开教学课题
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法与 学法
教师引导法、观察比较法
教具与 媒体
学生: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期效果
课前
引入课题:让全体学生齐读——科学家这样做。
再看看目录,认识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
齐读课文
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的科学方法——分类。
聚焦
教师提问: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
我们怎样描述它们?
师:在这个单元我们将主要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教师可以把“物体”一词写在黑板上。
展示物体图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先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再让学生描述它们。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学生提到的词汇或短语记录在黑板上,对一些说不清楚的词语,也可以先记录下来,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其逐步规范成科学词汇。
给PPT中的科学词汇添加蒙层,播放时,先从颜色开始,让一列学生来回答。接着,从轻重、形状等方面让学生进行描述。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物体并进行描述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前一个问题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后一个问题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又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并描述它们。在这个环节,这些问题,既可以帮助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始前调查学生对物体的原有认识,又可以为学生接下来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探索
1、通过有趣的连一连游戏,让学生认识其他四种物体的特征。
2、比一比:比较木块与一次性塑料杯之间的特征有什么不同,通过分类游戏,让学生对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抽取学生上台做题。
有趣的活动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并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研讨
两个讨论问题:
1、提示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观察物体的。
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物体的特征的。
2、提示学生反思描述物体特征的角度,从这些角度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如:从颜色、形状、轻重、粗糙与否、透明与否等方面进行描述。
3、完成科学活动手册。让学生把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填写在活动手册里面。并分别完成对木块、水和空气的填写。
学生可能会说出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即看、闻、摸、掂等,也可能会强调是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来观察的。
学生完成科学活动手册
教师及时把学生提到的描述物体的词汇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词汇。
作业布置
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描述家里各种物体的特征,例如:冰箱、电视、杯子、棉被等等。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物体
颜色、形状、粗糙与否等等
课
后
反
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1.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1.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案,共5页。
科学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4页。
小学科学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