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变化,环境问题的三个层次,环境问题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单元
第八单元第3课
学科
历史与科学
年级
九年级
教学
目标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详解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师: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提问:这种影响与自然环境处于怎样的关系,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师:这种影响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内,人类就能与自然环境保持相对协调的关系;当这种影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继续提问:那么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师:人口过多,会造成资源短缺,继而会造成生态环境失调;另外人口过多,会排放过多的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二者都会形成环境问题。
提问:你能分别举例说说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吗?
师列举:
生态失调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砍乱伐、物种灭绝等;
环境污染主要有: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二、环境问题的变化
讨论1:结合下面的图片,并运用已学知识,说一说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的活动各有什么特点,是否会产生环境问题,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师:史前社会的人类活动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基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农业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这时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等;工业社会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
讨论2:根据上述分析,总结环境问题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师: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环境问题的三个层次
师讲解:
1.局部性环境问题:它通常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内部,呈现出地域性特征;
2.区域性环境问题:它具有跨区域性,有一定程度传递性及污染物扩散形成的跨国界转移特征;
3.全球性环境问题:它具有全球整体性,其影响危及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讨论:根据以下资料,分析这些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有什么特点,会造成哪些危害。
师: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氟氯烃破坏了臭氧层中的臭氧。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危害。
师:据观测,一个半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 °C-0.6 °C。这不仅造成南北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师:美国北部边境地区燃煤发电厂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在自然条件影响下,越境漂移到加拿大,形成远距离的跨界酸雨。酸雨严重污染了加拿大的森林、湖泊和农作物,引起两国长达三十多年的争执。
四、环境问题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讨论1:请你从人体健康、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三方面,说一说环境问题对其影响和造成的危害?
讨论2:你还知道哪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收集相关资料, 说一说为什么称其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师:
1.对体健康: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会引发心脏病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对生态环境:破坏地球生态系统。如:酸雨导致水体和土壤的酸化,全球变暖会导致土壤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2. 以海洋污染为例: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许多问题。
读图,说一说下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问: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应该怎么做?
师:全世界各国要联合起来,通力合作,共同解决。
(5)如何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师讲解:1.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3.各国在密切关注本国环境的同时,也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介绍《京都协议书》:
《京都议定书》是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条文。它不仅是世界各国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与责任,更体现了各国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合作。
师: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把你知道的也补充进来。
播放小视频: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家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回答
在老师介绍的同时,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学生讨论回答
(此处可分小组进行展示)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补充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观看图片,更加形象直接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讨论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讨论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危害,通过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学生谈谈自己
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练习
1.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排放废弃物也逐渐超过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 ( D )
A.资源短缺 B.生态平衡失调
C.经济发展停滞 D.环境污染
2. 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B )
A.酸雨 B.土壤盐碱化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3.下列关于解决环境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环境问题是由单个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
B. 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须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 某些环境何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影响全球的特点,在保护环境时要进行国际合作
D. 在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4.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 B )
A.随意焚烧废弃物 B.爱护花草树木
C.街头露天烧烤 D.使用含铅汽油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下册2.因地制宜谋发展获奖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下册3.向贫困宣战精品第三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下册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优质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