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7.2 传媒的行程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 练习

    7.2 传媒的行程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
    7.2 传媒的行程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巩固达标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有        ①烽火狼烟  ②晨钟暮鼓  ③驿寄梅花  ④鸿雁传书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有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等。故选择C2.截至20159月,全球已开办了495所孔子学院和1 000个孔子课堂。此外,各个国家的2 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活动     D. 大众传媒【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播方式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教育活动。故选择C3.实现了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的印刷业从“铅与火”的年代迈进“光与电”的年代是由于      A.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              B. 德国人发明的印刷机C.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        D. 网络的出现【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化传媒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的印刷业从“铅与火”的年代迈进“光与电”的年代。故选择C4.下列关于“电子邮局”“网上会诊”“网上售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快速便捷地完成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B. 突破了时空对人们生活的限制C. 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和生活质量D. 加深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使人类变得更加懒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正在步入信息时代,故D表述错误。故选择D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到汀南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以上文化传播的途径属于       A. 商贸活动    B. 教育    C. 民族融合     D. 人类的迁徙活动【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到汀南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可知,这种文化传播的途径是人类的迁徙活动。故选择D6.据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中有读报习惯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以下关于报纸的看法,错误的是(    A. 互联网可以取代报纸    B. 报纸在社会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C. 可以反复阅读,容易保存  D. 通过互联网可以浏览报纸和电视这两种媒体的信息【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媒的有关知识。传媒的发展经历着一个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是一种取代的关系。新的传媒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因此互联网这个新型的传媒并不会取代传播的传媒报纸。故选A7.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传媒是(      )​A. 广播       B. 报纸       C. 电话      D. 电视【答案】 C【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大众传媒相关知识。课标要求为归纳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感受现代传媒的发展、特点和影响。无论是广播、报纸、电话还是电视都是文化传播的方式,其各自有着独自的优点和长处。这其中,大大缩短地域之间的限制,让人们感受地域范围变小的是电话。故本题答案为C8.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最突出的特点是(     A. 不容易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B. 画面表现的内容形象直观C. 可以长期保存,便于检索       D.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对报纸的认识。报纸的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廉价方便。不足是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故符合题意的是C9.传媒是社会沟通与文化传播的桥梁。下列有关传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传媒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B. 印刷媒体的推广标志着大众传媒开始出现。C. 互联网兼收并蓄各种媒体的优势使其足以取代各种传统媒体。D.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媒的有关知识。互联网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人们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但并不足以取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传统媒体,所以C错误。故选择C10.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通过博客、微博等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 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 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 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 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依托技术的进步,传媒的发展经历了从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这一过程是文化传播方式不断变革与发展的过程。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11.20世纪20年代末,当无线电广播刚刚出现时,曾有人对印刷业的前途忧心忡忡,预言报纸将寿终正寝。当集图像与声音为一体的电视出现时,又有人以更悲观的论调提出:电视是报纸的真正掘墓者。但是,现实的发展并没有应验这些人的预言。报纸由少到多不断扩大,不但没有消亡,并且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1)广播、电视相对于报纸,有哪些优点?2)广播、电视的出现,报纸没有消亡,互联网的出现,报纸会寿终正寝吗?为什么?3)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对传媒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答案】 (1)传播速度,信息量大,受众广泛,覆盖面广,声情图文并茂,参与性强,时效性强等。2)报纸相对于广播、电视、互联网,虽然存在着不足,但依然存在以下优点:便于阅读、不受播出时间限制、便于长期保存。报纸依然拥有一部分受众等。3)新的枝术、新的媒介充实、完善了旧媒介,使媒介形式更为多样、更为丰富多彩。新媒介与原有媒介~各自面对特定的受众,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共同筑起影晌巨大的传媒世界。【解析】本题考查传媒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是基础题。广播、电视相对于报纸,传播速度,信息量大,受众广泛,覆盖面广,声情图文并茂,参与性强,时效性强等。报纸相对于广播、电视、互联网,虽然存在着不足,但依然存在以下优点:便于阅读、不受播出时间限制、便于长期保存。报纸依然拥有一部分受众等。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对传媒世界产生新的枝术、新的媒介充实、完善了旧媒介,使媒介形式更为多样、更为丰富多彩。新媒介与原有媒介~各自面对特定的受众,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共同筑起影晌巨大的传媒世界。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初中学生自从家中买了一台电脑后,就喜欢上了互联网,他觉得互联网可以取代其他所有的大众传媒。他经常遇到难题找百度,想看新闻上新浪,想发表观点就写博客,通过QQ他还交了很多新朋友。最近,他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1)除了互联网,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媒?请至少列举三种。2)你赞成该同学关于互联网可以取代其他所有大众传媒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该同学经常遇到难题找百度,说明网络使人们在什么方面发生了改变?4)分析上述材料,说说该同学的哪些行为是不妥当的?【答案】 (1)电视、广播、书籍、报纸等。2)不赞成。因为每种传媒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人们在利用大众传媒时,往往要根据媒体的特点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体的选择。3)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4)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传媒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媒主要有电视、广播、书籍、报纸、互联网等。2)本题考查的是传媒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每种传媒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人们在利用大众传媒时,往往要根据媒体的特点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体的选择。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是不恰当的。 

    相关试卷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培根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优秀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南方地区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南方地区精品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