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巩固练习
展开7.2碱及其性质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A、CO2 B.B、CO C.C、H2 D.D、NH3
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不一致的是( )
A.氢氧化钠﹣苛性钠 B.碳酸钠﹣苏打
C.氢氧化钙﹣熟石灰 D.氧化钙﹣消石灰
3.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4.氢氧化钙俗称
A.烧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石灰石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水银—Ag B.锌离子—Zn2+ C.熟石灰—CaO D.纯碱—NaO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放入稀盐酸中 有气泡冒出,液体温度升高
B.小木条蘸有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浅绿色沉淀
D.烧碱固体放入水中 迅速溶解,温度升高
7.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HNO3 B.NH4HCO3 C.NH3•H2O D.NO2
8.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里闻气体的方法如图所示
B.实验室里不可以品尝任何化学药品的味道
C.火灾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沿墙壁跑出,到窗口呼救
D.如少量碱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硫酸溶液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粗食盐水 B.将NaCl 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NaOH 固体称量 D.稀释浓硫酸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制备 CO2 和 H2 时,可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B.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时,可使用洗涤剂或汽油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用于除铁锈
D.烧碱和熟石灰都具有腐蚀性
11.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氯化钠溶液 D.浓氢氧化钠溶液
12.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3.已知A, B, C, 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②可能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
C.反应③可能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反应①和反应③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14.有一无色溶液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溶液X是
A.H2SO4溶液 B.(NH4)2SO4溶液 C.NH4Cl溶液 D.Na2CO3溶液
15.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
A.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
B.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C.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D.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1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与溶液,,,,溶液都发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共6题)
17.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1)硫酸铜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生石灰加水过程中会_________(填“放”或“吸”)热。
(2)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
(3)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若要制取8.4t氧化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加热分解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
18.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X
Y
Z
W
(1)X能形成多种单质,写出其中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Y______W(填“大于”或“小于”)。
(4)W位于周期表的_____周期,_____主族,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中心元素可用字母W表示)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捕捉”CO2过程图回答问题:
①加入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②可循环利用的B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③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19.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以初级铜矿粉【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Fe2O3等】为原料制备活性CuCl。实验过程如下:
【资料】
①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氧化为单质硫;
②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溶液;
③[Cu(NH3)4SO4]常温稳定,在热水中会分解生成NH3;
④CuCl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任写一点); “酸浸”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Cu2S+2MnO2+4H2SO4=2 ______ +2MnSO4+S+4H2O、② ______ 。从后续生产的角度分析,酸浸时稀硫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______ 。
(2)除杂过程中加足量氨水的作用①使Fe3+沉淀;②中和过量的硫酸;③ ______ 。
(3)①“分解”实验条件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温度/℃
压强/kPa
时间/min
残液颜色
A
110
101.3
60
浅蓝色
B
100
74.6
40
很浅
C
90
60.0
30
无色透明
则“分解”实验条件应选 ______ (填字母)。
②“分解”生成的NH3可以回收利用。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来收集NH3,当集气瓶收集满NH3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4)请补充从“合成”所得混合物中得到CuCl的实验操作步骤:过滤、洗涤、 ______ 。
A 真空干燥 B 在氩气中干燥 C 在空气中烘干
(5)若要制得99.5g CuCl,理论上至少需要硫化亚铜含量为60%的铜矿粉多少克 ______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0.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某化学兴趣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小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这是NaOH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反应的结果。
(2)小乙同学想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3)NaOH俗称“火碱”、“烧碱” ,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小心洒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写名称)。
(4)小丙同学欲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填“A”、“B”、“C”、“D”之一)。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5.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⑤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A只有①③④
B只有②④⑤
C只有③④⑤
D只有②③⑤
(5)小丁同学将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60g硫酸镁溶液中。当滴入10%氢氧化钠溶液40g时,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1.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指导老师拿来了一包已经失效的石灰干燥剂,为了确定其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石灰干燥剂的有效成分为生石灰(CaO)
Ⅱ.Ca(OH)2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具有如下性质:能使无色酚酞(一种化学指示剂)溶液变红,与CO2气体反应出现浑浊,能与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以期得到相应推论: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为CaCO3;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为Ca(OH)2
(1)请简要说明上述方案中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
(2)实验证实,该固体是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予以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含CaCO3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含Ca(OH)2
【数据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同学向10克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C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
(3)根据题给信息猜想一下,实验开始时的一段时间没有CO2气体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计算该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请写出过程)。
【反思与评价】
实验中,如有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则测得的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写“偏大”、 “偏小”或“不变”)。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电子,形成____(填微粒符号)。
(2)第11 号元素与第17 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填写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相同。
(4)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元素硅、磷、硫、氯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
B、CO不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
C、H2不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
D、NH3不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
选择A。
2.D
【详解】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正确;
B、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故正确;
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正确;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
故选D。
3.B
【详解】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可用盐酸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C
【详解】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钙俗称石灰石;选C
5.B
【详解】
A、水银是汞,化学式为Hg,不符合题意;
B、锌离子为Zn2+,符合题意;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详解】
A、镁条放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液体温度升高,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条蘸有少量浓硫酸,能把木材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会观察到小木条变成黑色,故B正确;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会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故C错误;
D、烧碱溶于水放热,烧碱固体放入水中,会观察到迅速溶解,温度升高,故D正确。故选C。
7.C
【详解】
A、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硝酸为酸,故A错误;
B、阳离子为铵根离子,碳酸氢根为阴离子,碳酸氢铵为盐,故B错误;
C、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为碱,故C正确;
D、二氧化氮为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实验室里闻气体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图示操作正确;
B、实验室里不可以品尝任何化学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所以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D、如少量碱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涂硫酸溶液,是因为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同时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制备CO2和H2时,可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是因为都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正确;B、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时,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或汽油的溶解作用,原理不同,故错误;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用于除铁锈是因为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正确;D、烧碱和熟石灰都是碱,具有腐蚀性,故正确。故选B。
11.D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变小,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未发生化学变化,错误;C、浓氯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溶液质量基本无变化,错误;D、浓氢氧化钠溶液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即2NaOH+CO2=Na2CO3+H2O,所以溶液质量变大,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12.B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丙(水)也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则丁为二氧化碳。
【详解】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是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正确;
C、如果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丙为水,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B。
13.D
A、B、 C、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E能D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D是氢氧化钠,D能与C反应,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则C可能是硝酸铜或硫酸,C能与B反应,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可能铁,A是硫酸或硝酸铜。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②可能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会有红色固体析出,故A正确;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故B正确;
C、反应③可能是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C正确;
D、反应①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这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反应③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或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这两个反应都复分解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③不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故D错误。故选D。
14.B
【详解】
A、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氯化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氯化铵和氯化钡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燃烧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变质生成碳酸钠,所以可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而想要验证部分变质还需要检验有无氢氧化钠存在,应该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稀盐酸能和氧化钙、碳酸钙都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因此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故选:D。
16.B
【详解】
A选项与不反应.C选项中与,不反应.D选项与不反应.而B选项则有;;;。故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17. Cu2+ 放 Fe+CuSO4=Cu+FeSO4
解:设若要制取8.4t氧化钙,需要加热分解碳酸钙的质量是x。
,x=15t
答:需要加热分解碳酸钙的质量为15t。
【详解】
(1)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铜中所含阳离子是铜离子,其符号是Cu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反应,所以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Fe+CuSO4=Cu+FeSO4。
(3) 见答案
18. 金刚石、石墨或 C60 等 大于 三 VI(写 6 或六也可) H2WO4 Ca(OH)2或CaO; 过滤; NaOH; CaO。
本题考查了(1)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2)①根据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考虑,根据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方法;②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③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成物。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Ⅳ主族,X是碳,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金刚石、石墨或 C60等;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Z位于第三周期,Ⅲ主族,Z元素是铝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Y位于第二周期,Ⅶ主族,Y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W位于第三周期,VI主族,W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氟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得到电子,所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Y大于W;
(4))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W 位于周期表的三周期,VI(写 6 或六也可)主族,W元素是硫元素,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是三氧化硫,对应水化物是硫酸,化学式是H2WO4;
(5)①在捕捉室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入反应器,所以加入的A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物,难溶物高温能放出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物质可以氢氧化钙或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或CaO;分离操作Ⅰ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离操作Ⅰ的方法是过滤;
②反应器中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是捕捉室中的反应物,所以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如果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时,碳酸钠过量,还可能含有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可循环利用的 B 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OH;
③由于最后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前面加入的A可以是氧化钙,所以氧化钙还可循环利用。
19. 矿石粉碎或者适当升高温度或者搅拌 CuSO4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避免除杂步骤中消耗更多的氨水和碳酸氢铵 使铜离子转化为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溶液 C 漏斗中的液面忽上忽下 AB 133.3g
【详解】
(1)酸浸时,由于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为了提高浸取率,也就是反应更彻底,可以采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的方法比如矿石粉碎或者搅拌,同时由于温度高一些反应更快更彻底,所以可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同时实施。所以可采取的措施有矿石粉碎或者适当升高温度或者搅拌;①根据化学方程式Cu2S+2MnO2+4H2SO4=2______+2MnSO4+S+4H2O可知,反应前铜原子数为2,硫原子数为5,锰原子数为2,氧原子数为20,氢原子数为8,反应后硫原子数为3,锰原子数为2,氧原子数为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是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空格处应为CuSO4;②铜矿粉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从后续生产的角度分析,酸浸时稀硫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避免除杂步骤中消耗更多的氨水和碳酸氢铵;
(2)根据流程图可知,除杂过程中加足量氨水的作用①使Fe3+沉淀;②中和过量的硫酸;③使铜离子转化为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溶液;
(3)①根据分解条件及现象的表格可知,当溶液呈无色透明时,分解最完全,且用时最少,则“分解”实验条件应选C;
②在实验室用来收集NH3,集气瓶收集满氨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漏斗中气压减小,液面上升,上升后,漏斗与烧杯中液体分离,液面又下降,现象是漏斗中的液面忽上忽下;
(4)CuCl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从“合成”所得混合物中得到CuCl的实验操作步骤:过滤、洗涤、真空干燥或在氩气中干燥。故选AB;
(5)根据流程图可知,硫化亚铜转化为氯化亚铜过程中,铜元素的没有转化为其他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硫化亚铜中铜元素质量等于氯化亚铜中的铜元素质量。
设:若要制得99.5g CuCl,理论上至少需要硫化亚铜含量为60%的铜矿粉质量为x。
x=133.3g。
答:若要制得99.5g CuCl,理论上至少需要硫化亚铜含量为60%的铜矿粉质量133.3g。
20. 白色沉淀(或沉淀、浑浊) CO2 (或“二氧化碳”) 不可行,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同样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硼酸 C 97.1g
【详解】
(1)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这是NaOH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
故填:白色沉淀;二氧化碳。
(2)不可行,是因为变质后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不可行,是因为变质后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NaOH俗称“火碱”、“烧碱”,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小心洒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故填:硼酸。
(4)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5.0g,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应该平视读数,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C。
(5)设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x,
x=2.9g,
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60g+40g-2.9g=97.1g,
答: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97.1g。
21.若白色固体为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加入盐酸也有气泡产生 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另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未与碳酸钠反应 50% 偏小
【详解】
(1)上述方案中不合理之处是:若白色固体为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加入盐酸也有气泡产生;(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加稀盐酸_______
____有气泡产生_________
含CaCO3
___另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气体___________
____溶液变浑浊 _________
含Ca(OH)2
(3)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还未与碳酸钙反应;10克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CO2气体的质量为2.2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100 44
2.2g
解得=5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反思与评价】实验中,如有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则测得的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偏小,从而使质量分数偏小。
22.(1) 12 失去 Mg2+
(2) NaCl Cl- Na+
(3)最外层电子数
(4)氯##氯元素##Cl
(1)
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2;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少于4易失去电子,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镁离子,该离子符号为:Mg2+,故填:12;失去;Mg2+。
(2)
第11 号元素是钠元素;第17 号元素为氯元素,其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位-1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故填:NaCl;Cl-;Na+。
(3)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4)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元素硅、磷、硫、氯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氯元素,故填:氯(或氯元素或Cl或Cl元素)。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162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课堂检测,文件包含72碱及其性质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72碱及其性质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