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课题3 溶液的浓度随堂练习题
展开人教版化学九下册 9.3 溶液的浓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2.关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有10g硝酸钾
B.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将硝酸钾和水按9: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3.小明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3.0 g
C.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47.0 mL水
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氯化钠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40℃时,甲比乙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大
C.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D.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从40℃降温至2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为20%
5.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20 | 30 | 40 |
溶解度/g | 31.6 | 45.8 | 63.9 |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6.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1、Mg、Zn、Fe、A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溶液呈无色,无固体剩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样品的组成仅有两种可能 B.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Mg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2g
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B.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
8.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D.—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0.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加入固体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现象 | 固体完全溶解 | 固体完全溶解 | 剩余少量固体 | 剩余较多固体 |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11.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
12.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
B.40 ℃时溴酸银易溶于水
C.90 ℃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
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
1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4.图1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丙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乙物质
B.A、B、C溶液中,B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将相同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降温到t1℃,B析出晶体最多
D.A、B、C三种溶液中,只有B是饱和溶液
15.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16.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固体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一定会使称量结果偏小
B.用红磷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若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用量筒量取6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固体中有杂质,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二、综合应用题
17.消毒剂在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国家卫健委向民众发布的防疫指南中明确指出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75%指的是酒精的体积分数,小华想把家里一瓶500mL95%的医用酒精配制成75%的医用酒精。
①计算:请你帮他算一下需要往其中加_____mL的水,(精确至0.1mL,忽略体积变化)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酒精体积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酒精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2)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 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Ⅰ. |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产生的气体是_____ ② 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
Ⅱ. 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 ① 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等于ag | 红砖粉末的____和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Ⅲ. |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_________ |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
【拓展应用】
己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101.2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 CuSO4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_______________g。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近年来钢铁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钢铁厂常用铁矿石与焦炭、石灰石、空气为原料炼铁,以满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Ⅰ、铁制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下列不属于铁合金的是______(可多选)。
A.Fe(OH)3 B.生铁 C.不锈钢 D.磁铁矿
(2)铁制品的锈蚀过程较为复杂,第一步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Ⅱ、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钢铁厂炼铁的常用原料
(3)200g含Fe2O3 80%的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4)若炼制的生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酸。取该生铁样品粉末11.6克,分5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共250克。反应过程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5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8.8 | a | 3.2 | 0.4 | 0.2 |
①a的数据为______。
②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20.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精神发祥地考察调研。兰考的部分土地属于盐碱地,在春秋天地面会泛出白色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当地地里采集了样品,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盐碱地泛出白色物质可能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碳酸钠和硫酸钠等物质.
②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有氯元素,如图1是氯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标号).
A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C .该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后,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图2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2)同学们将样品放入适量水中,搅拌后样品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
①甲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无明显现象,请推测:该样品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___?一定不含有什么物质_____?
②乙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该样品的成分,做了如图3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由以上实验分析,该样品中还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
(3)棉花适宜生长的pH为6-8的土壤中.设计实验检验当地是否适合种植棉花,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_.
(4)丙同学取10g盐碱地泛出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量得知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27.8g,请计算: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
②该白色物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1.硝酸钾、氯化钠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各3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3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
(1)图1中P点含义是________
(2)图2中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图2烧杯甲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图2烧杯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图3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
(4)图3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为使该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将溶液恒温蒸发50g水,是否可行_____(填“是”或“否”)。
2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管中盛有10g的稀盐酸,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粒.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反应前装置总质量为252.50g,将试管中的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底部仍有剩余固体,称量装置总质量为252.48g,发现质量减轻了.
(1)反思实验结论,由此可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必须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
(2)请根据题中信息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D
6.D
7.C
8.A
9.C
10.C
11.A
12.B
13.C
14.D
15.B
16.D
17.(1) 133.3 偏大
(2)
18. 氧气 质量 化学性质 C中产生气泡较慢 3.2g
19. AD H2O 112g 6 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x=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20. D 碳酸钠##Na2CO3 氯化镁、氯化钙或MgCl2、CaCl2 过滤 氯化钠、硫酸钠 取土壤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后过滤,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上层清夜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判断该土壤是否适合种植棉花即可 2.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20.0g-27.8g=2.2g; 53%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该白色物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该白色物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21. 在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6.2g KNO3 B 25.9% 否
22.(1)密闭(2)7.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68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溶液的浓度同步测试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68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溶液的浓度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93溶液的浓度答案doc、93溶液的浓度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93溶液的浓度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93溶液的浓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