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溶解度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溶解度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3 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水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用蒸馏的操作净化水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C.根据如图可知,降温可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该温度下,100g KCl饱和溶液中溶质KCl的质量为34g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D.加热饱和石灰水,会变浑浊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固体溶解度与溶剂多少有关
D.一定温度下,同一固体在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跟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变为无色 B.有白色沉淀析出 C.有蓝色晶体析出 D.无变化
6.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7.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6g氯化铵析出
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若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10.溶液对生命活动、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C.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温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11.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t1℃时,15g甲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得到65g溶液
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3.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50g;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00g,则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为( )
A.无法比较 B.A=B C.A<B D.A>B
14.20℃时烧杯中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底部残余一部分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垫上石棉网加热至60℃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假设水分不蒸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升温到60℃为不饱和溶液
B.升温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C.升温后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升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t3℃时,A、B、C三种物质的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D.t3℃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20℃时,等质量的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二、综合题(共6题)
17.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3)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
(4)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18.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坚持海陆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______时停止加热。
④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可燃冰作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______。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若有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则所得Na2CO3溶液质量分数______NaC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无法确定”)。
②t1℃时,200g水中加入40g 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2℃时,将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______氯化钠(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④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的方法为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9.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Ⅰ.二氧化碳的捕集
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捕集CO2后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
(2)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______ 。
(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
①写出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工艺中Fe3O4的作用是______。
(4)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C2H6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显示,每升“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二氧化碳。计算2L“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得到的乙醇,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20.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
①下图电解水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水电解过程发生改变的微粒名称是______。
②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还可以制取碳酸饮料,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包括: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e、_________、a(填序号)。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B.蒸发后所得精盐未完全蒸干,含有水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提示:产率=×100%
④已知KCl的溶解度20℃时为34g/100g水,40℃时为40g/100g水。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A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______。
I. B和CII. B和EⅢ. C和DIV. D和E
21.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乳浊液、溶液 B.溶液、悬溶液、乳浊液
C.悬溶液、乳浊液、溶液 D.溶液、悬浊液、溶液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填“甲”或“乙”)。
②将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乙(填“”)
③在t2℃时,某同学向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则原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t2℃时,同学们在实验室配制一定量10%的甲溶液(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①用8.0g甲(不含结晶水)固体配制10%的甲溶液,需要水______mL。
②将配好的溶液倒入洁净的______中(填容器名称),盖好塞子贴上标签。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
A.甲固体中含有杂质
B.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2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的组成
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水的性质
① 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
A.牛奶 B.蔗糖 C.面粉 D.花生油
② 实验室中用5g氯化钠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则需加入蒸馏水______mL,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③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t2℃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固体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该固体一定是丙
(3)水的用途
①实验A中水作_____(填“溶剂”或“溶质”)。
②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___。
③实验C中的水作________________。
④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选填编号)。
A.降低着火点 B.增大与可燃物接触面积 C.与空气中气体反应生成CO2 D.隔离氧气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
B、蒸馏才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使水软化,故错误;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可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D、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指的是在20℃时100g水中溶解氯化钾34g达到饱和,即134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而不是100g溶液,故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A错。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错。
C、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不产生泡沫或产生泡沫很少。C错。
D 、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晶体析出,即会变浑浊。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3.D
【详解】
A、在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A错误;
B、在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误;
C、固体溶解度是指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的多少,所以与溶剂多少无关,故C错误;
D、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限度,所以一定温度下,同一固体在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D正确.故选D.
4.C
【详解】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B、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题意;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不能跟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如氧气与水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
A、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时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硫酸铜溶液,还是蓝色,错误;
B、硫酸铜溶液在析出晶体时析出的是蓝色的CuSO4•5H2O,不是白色的晶体,错误;
C、硫酸铜溶液在析出晶体时析出的是蓝色的CuSO4•5H2O,正确;
D、硫酸铜饱和溶液在降温时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从图示看:温度小于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t3℃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二者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的变化不同。故选D.
7.B
【详解】
A、根据表中数据,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故氯化铵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40g/140g×100%=28.6%,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KCI的溶解度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正确,C、根据表中数据,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故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铵质量为25g,故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25g/100g×100%=25%,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8g,故84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铵质量为34g,水质量为50g,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8g,故50g水中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29g,故由80℃时降温至60℃时,析出氯化铵质量=34g-29g=5g,错误,故选B
8.A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5gA物质,形成65gA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A。
9.D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乙>甲,选项A错误;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因为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判断,选项B错误;
C、若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丙,降温结晶法错误,选项C错误;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选项D正确。故选D。
10.D
【详解】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故溶液温度降低,此选项正确;
C. 稀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所以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
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再次冷却到20℃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观察选项。故选B。
12.D
【详解】
A、t1℃时,溶解度:乙>甲,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15g甲加入50g水,只能溶解10g,充分溶解得到50g+10g=60g溶液,不符合题意;
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时,溶解度:甲=乙,故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
不同温度下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度。
1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升温到60℃不一定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 升温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 升温后固体硝酸钾的底部残余一部分溶解,溶解度增大。故C正确。D. 升温后底部残余一部分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
15.D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故A错误;
B、A、B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故B错误;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3℃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B,故D正确。故选D。
16.D
【详解】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故正确;
B、20℃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等质量的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正确;
C、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正确;
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计算,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错误;
故选:D。
17.(1)t2
(2)乙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D
【分析】
(1)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温度为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
(2)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故填:乙。
(3)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甲,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
A、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A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等量饱和溶液中,丙溶液中溶剂比甲溶液中的多,降温时溶剂质量不变,仍然丙溶液中溶剂比甲溶液中的多,选项B错误;
C、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甲丙,选项D正确。
故选D。
18. 蒸馏法(膜法) 不变 引流 出现较多量固体 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污染小 小于 9:50 大于 降温结晶
【详解】
(1)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蒸馏法;
②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因为蒸发池中减少是水的质量;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④燃冰作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小,且储量大;
(2)①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溶解度,若有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钠质量分数,分别升温到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所得Na2CO3溶液质量分数小于NaC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②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8g,200g水中最多溶解36g碳酸钠,t1℃时,200g水中加入40g 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是36g,溶剂质量是20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36g:200g=9:50;
③t2℃时,将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大于氯化钠,是因为该温度范围内碳酸钠溶解度差大于氯化钠溶解度;
④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1,提纯Na2CO3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19. 增大 CO2+H2O=H2CO3 分子间间隔 22:3 6FeO+CO22Fe3O4+C 催化作用
解:设2L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得到的乙醇的质量为x
m(溶液)=1012g÷70%=1445.7g
答: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的质量1445.7g
【详解】
Ⅰ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捕集CO2后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碳酸,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故填:增大;CO2+H2O=H2CO3。
Ⅱ(1)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分子间隔变小,可获得干冰,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故填:分子间间隔。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 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44:(2×3)=22:3,故填:22:3。
(3)①图中反应2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生成四氧化三铁和碳,化学方程式6FeO+CO22Fe3O4+C,故填:6FeO+CO22Fe3O4+C。
②该工艺中Fe3O4改变了反应速度,质量和化学性质没变,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4)见答案
20. 2H2O2H2↑+O2↑ 水分子 9 CO2+H2O=H2CO3 c、b、d、e C 25:100(1:4) II、Ⅲ
【详解】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水电解过程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②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0g×0.9%=9g,制取碳酸饮料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为: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称量、计算产率;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过滤时滤纸有破损和蒸发后所得精盐未完全蒸干,含有水则会导致产率偏高;④已知KCl的溶解度20℃时为34g/100g水,则25g氯化钾全部溶解,所以A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100;由于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B、E中温度、溶质和溶液质量相同,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根据40℃时为40g/100g水,C中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D中加入25g水后,剩余的10g 氯化钾全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和D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点睛:电解水实验生成气体口诀“正氧助燃负氢然,氧一氢二”,即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作用,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
21. D A 甲 > 22.2% 72 细口瓶 AB
【详解】
(1)澄清石灰水是一种溶液,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此时形成的是悬浊液,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此时是溶液,故选D。
(2)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此选项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降低,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②将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由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③在t2℃时,某同学向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28.5g+1.5g=130g,因为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原甲溶液溶质的质量为:30g-1.5g=28.5g,则原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2.2%。
(4)①用8.0g甲(不含结晶水)固体配制10%的甲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8.0g÷10%-8.0g=72g,72g水的体积为72mL。
②将配好的溶液倒入洁净的细口瓶中,盖好塞子贴上标签。
③A、甲固体中含有杂质,则甲固体的质量偏小,会导致配制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此选项符合题意;
B、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溶剂质量偏多,会导致配制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则量取的水偏少,会导致配制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
22. B B 45 mL 仰视读数(答案合理即可) C 溶剂 隔绝空气 反应物 B
【详解】
(1)根据水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解答;(2)①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②根据溶剂质量等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③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a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c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3)根据水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进行分析。(1)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错误。故选B;(2)①A、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正确;C、面粉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故选B。②实验室中用5g氯化钠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则需加入蒸馏水-5g=45g,合45mL,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仰视读数;③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正确;B、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正确;C、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错误;D、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固体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该固体一定是丙,正确。故选C;(3)在溶解过程中,水可以作溶剂;②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③实验C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水作反应物;④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与可燃物接触面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溶解度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化学肥料达标测试,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化学与环境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