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word版含答案)
展开武汉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B.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C.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D.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门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整。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7题。
别薛华①
【唐】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王勃因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从此不得重用。在巴蜀游历时遇到朋友薛华,本诗作于王勃为薛华送别之时。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作者运用叠字“送送”“遑遑”,富有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B.颈联既有对薛华的劝慰,又有自慰之意,具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C.尾联作者采用实写的手法,既表明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
D.本诗运用洗练的语言,创造出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而拔蓟城 拔:攻取、攻克
B.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 诚:如果
C.荆轲之客,皆亡 亡:死亡
D.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近:接近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五、(26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12、13题。(6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2.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2分)
13.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20分)
冬日的树
徐祯霞
①蓦然抬头,眼前一片空旷。昨天还笼罩在头顶的树,今早却齐茬茬地成了碗口粗的树桩,一律棕黑色,若一只只巨形的手伸向天空,仿佛想要抓住什么似的。
②这些树是河西长廊边的柳树,这些成型成行的柳树,都有10年以上的树龄了,它们精壮旺盛,以它们的柔美与飘逸,装点着一座小城的婀娜和风韵。
③只是,到了冬天,寒风起,霜叶摧,娇柔的柳树往往经不起这霜寒的摧残,柳叶一片片凋零,如被追赶的蝴蝶,空留一树枯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一地黄叶和断枝,常令我怜惜和哀叹。
④而今天,在这样一个清冷的早晨,我又看到了这些树,它们是昨日的树,却又已不再是昨日的树,它们干净而坚挺,傲岸挺立,像一队一队的士兵,站立在河西长廊,又像是小城的守卫者,气宇昂扬,姿态威武。它们似乎都以壮士扼腕的豪情走向新生,以另外一种壮美的姿态呈现在小城人的面前。而这样的树,积蓄一冬的力量和营养,在来年,应该是更加葱茏和优美的。
⑤有时候觉得人也跟树一样,需要清理和修剪。在生命的成长中,我们在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长粗长壮,而在这同时,也会长出一些旁枝和废枝,我们可能会做错一些事,说错一些话,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果每一年的冬天,我们也能像树一样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身心进行一次整理和清理,让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努力地让自己的缺点从生命中去除,在来年,以一种健康而饱满的姿态重新生长,那也是一种新生。
⑥儿子今年已经大三了,转眼就快大学毕业。在儿子成长的路上,我没有少操心,从他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再到上小学,上中学,最终考上大学,在他20年的生命中,倾注着我无数的心血。我希望儿子会长成一棵枝叶葱茏的大树,但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棵冬日的树,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⑦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的诱惑和浸染,这要靠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于不良因素的抵抗力。父母则是那个啄木鸟和拿着手术刀的医生,见到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和坏习惯要及时摘除,及时纠正,让一棵小树苗端端正正健健康康地向上成长,不要长出疖子和瘤子。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器,要比一棵树艰难得多,而这依赖于家庭的教育,也依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
⑧正在这时,儿子打来电话,说他和同学登山去了。我便对他说,冬日爬爬山,暖和,也可强身健体。你多看看冬日的树,它们都以什么样的姿态生存着。儿子说,山上有柏树、松树,都青绿着,还有很多的树,叶子都已落尽。不过,一些泡桐树上还挂着奶白色的果壳,像是倒挂的风铃,挺美。在儿子的眼里,自然是丰富的,他也确实用自己的视角看出了自然的生态,但愿他能在观察自然中悟出生命的真谛。
⑨我在树下慢慢地走着,有一丝新绿映入我的眼中,那是一株小柳芽,不知是侥幸留下来的不屈的生命,还是在严寒中勃发出的新芽,它嫩绿而又鲜亮,在粗壮的树干中,就像是寒枝中绽放出的一朵新梅,那样俏皮而可爱,那样清新而美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在最严寒的日子里,生命也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而正是它们,给予我们生活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⑩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的山头升起,穿过那一棵一棵的柳树,发出万道金光。我的身心也渐渐变得温热。冬日不尽是严寒,它也有阳光普照。我在阳光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02月25日第07 版)
14.作者借用冬天的树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树也有了某种象征意义。请说说“冬日的树”象征了什么。(4分)
15.选文开篇用大段文字描写冬天的树,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16.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我希望儿子会长成一棵枝叶葱茏的大树,但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棵冬日的树,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17.选文结尾“我在阳光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去”,与《紫藤萝瀑布》结尾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
六、(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有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蓝子说:“你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小孙子跑得飞快,但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小孙子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老农夫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_________________。“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老农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18.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了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19.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话里有一架天梯,要去多高多远都可以,只要向上爬即可。但是,一步步向上的时候,下面的梯级就四处散落,换言之,只可往上,不可回头。儿时听见这部天梯的故事只觉可笑,噫,只要往高处之路不绝,有什么坏?现在回想,不禁恻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文段是一组排比句,所填词语和后文中的词语形成对比。与“狭隘”相对的是“丰富”,“谦虚”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相对,“安宁”和“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相对,“警醒”和“大脑飞速运转”、“巧手翻飞不息”相对。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B.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B
【解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困难”不可能用“倾听”,应将“倾听着……可能出现的困难”改成“倾听着……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C.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D.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答案】B
【解析】B项“亲子关系”后面的内容是选择问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门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整。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答案】
4.D;5.C;6.A。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为“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并非就是“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选项曲解文意。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表述错误。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并非“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
C.“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表述错误。从文中来看,“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矛头直指外来文化”表述错误。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由此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迷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故选C。
6.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表述错误,“若能……就能……的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等文字的表述,可见,“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故选A。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7题。
别薛华①
【唐】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王勃因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从此不得重用。在巴蜀游历时遇到朋友薛华,本诗作于王勃为薛华送别之时。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作者运用叠字“送送”“遑遑”,富有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B.颈联既有对薛华的劝慰,又有自慰之意,具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C.尾联作者采用实写的手法,既表明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
D.本诗运用洗练的语言,创造出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
【答案】C.
【解析】C项“实写”说法有误。尾联意思:无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将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是虚写的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而拔蓟城 拔:攻取、攻克
B.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 诚:如果
C.荆轲之客,皆亡 亡:死亡
D.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近:接近
【答案】C
【解析】C项“亡”的意思是逃亡、逃跑。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答案】B
【解析】文言文断句主要还是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核心部位是动词,如“惊”“抗礼”“歌”“去”,抓住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再辅以语气词标志和结构词标志,对不同选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答案】C
【解析】C项,“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答案】(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把握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句重要词语:使使,派使者;献之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2)句重要词语:所以,表……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五、(26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12、13题。(6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2.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2分)
13.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案】12.《骆驼祥子》 祥子
13.外貌描写。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解析】12.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注意准确书写,不写错别字。
13.材料是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祥子性格的变化有2个阶段,他初到北京时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 他的性格特点变化为: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20分)
冬日的树
徐祯霞
①蓦然抬头,眼前一片空旷。昨天还笼罩在头顶的树,今早却齐茬茬地成了碗口粗的树桩,一律棕黑色,若一只只巨形的手伸向天空,仿佛想要抓住什么似的。
②这些树是河西长廊边的柳树,这些成型成行的柳树,都有10年以上的树龄了,它们精壮旺盛,以它们的柔美与飘逸,装点着一座小城的婀娜和风韵。
③只是,到了冬天,寒风起,霜叶摧,娇柔的柳树往往经不起这霜寒的摧残,柳叶一片片凋零,如被追赶的蝴蝶,空留一树枯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一地黄叶和断枝,常令我怜惜和哀叹。
④而今天,在这样一个清冷的早晨,我又看到了这些树,它们是昨日的树,却又已不再是昨日的树,它们干净而坚挺,傲岸挺立,像一队一队的士兵,站立在河西长廊,又像是小城的守卫者,气宇昂扬,姿态威武。它们似乎都以壮士扼腕的豪情走向新生,以另外一种壮美的姿态呈现在小城人的面前。而这样的树,积蓄一冬的力量和营养,在来年,应该是更加葱茏和优美的。
⑤有时候觉得人也跟树一样,需要清理和修剪。在生命的成长中,我们在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长粗长壮,而在这同时,也会长出一些旁枝和废枝,我们可能会做错一些事,说错一些话,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果每一年的冬天,我们也能像树一样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身心进行一次整理和清理,让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努力地让自己的缺点从生命中去除,在来年,以一种健康而饱满的姿态重新生长,那也是一种新生。
⑥儿子今年已经大三了,转眼就快大学毕业。在儿子成长的路上,我没有少操心,从他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再到上小学,上中学,最终考上大学,在他20年的生命中,倾注着我无数的心血。我希望儿子会长成一棵枝叶葱茏的大树,但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棵冬日的树,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⑦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的诱惑和浸染,这要靠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于不良因素的抵抗力。父母则是那个啄木鸟和拿着手术刀的医生,见到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和坏习惯要及时摘除,及时纠正,让一棵小树苗端端正正健健康康地向上成长,不要长出疖子和瘤子。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器,要比一棵树艰难得多,而这依赖于家庭的教育,也依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
⑧正在这时,儿子打来电话,说他和同学登山去了。我便对他说,冬日爬爬山,暖和,也可强身健体。你多看看冬日的树,它们都以什么样的姿态生存着。儿子说,山上有柏树、松树,都青绿着,还有很多的树,叶子都已落尽。不过,一些泡桐树上还挂着奶白色的果壳,像是倒挂的风铃,挺美。在儿子的眼里,自然是丰富的,他也确实用自己的视角看出了自然的生态,但愿他能在观察自然中悟出生命的真谛。
⑨我在树下慢慢地走着,有一丝新绿映入我的眼中,那是一株小柳芽,不知是侥幸留下来的不屈的生命,还是在严寒中勃发出的新芽,它嫩绿而又鲜亮,在粗壮的树干中,就像是寒枝中绽放出的一朵新梅,那样俏皮而可爱,那样清新而美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在最严寒的日子里,生命也会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而正是它们,给予我们生活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⑩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的山头升起,穿过那一棵一棵的柳树,发出万道金光。我的身心也渐渐变得温热。冬日不尽是严寒,它也有阳光普照。我在阳光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02月25日第07 版)
14.作者借用冬天的树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树也有了某种象征意义。请说说“冬日的树”象征了什么。(4分)
【答案】“冬日的树”一是象征了如“儿子”一样的、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二是象征了经过修剪、清理后积蓄营养,以健康饱满状态重新生长的希望和力量。(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象征手法。本文的象征体是“冬日的树”,分析象征体的特点,找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等。第④段中说“它们似乎都以壮士扼腕的豪情走向新生,以另外一种壮美的姿态呈现在小城人的面前”“这样的树,积蓄一冬的力量和营养,在来年,应该是更加葱茏和优美的”可以看出“冬日的柳树”的特点是:经过了修剪、清理后正在积蓄营养,准备在来年以一种健康而饱满的姿态重新生长,这让我们联想到重新生长的希望和力量;文中第⑤段说“有时候觉得人也跟树一样,需要清理和修剪”,第⑥段“我希望儿子会长成一棵枝叶葱茏的大树,但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棵冬日的树,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第⑦段“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的诱惑和浸染,这要靠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于不良因素的抵抗力”等句子,写了儿子以及像儿子一样正在成长的青年的特点,这些特点让我们联想到了“冬日的树”,所以冬日的树还象征了正在成长的青年。
15.选文开篇用大段文字描写冬天的树,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案】选文开篇先由被修剪的柳树写起,用大段文字详细描写冬日柳树的姿态,交待柳树的生长环境,为下文由“树”及“人”的描写、抒情作铺垫。
【解析】选文前四段都在描写冬天的树,分别写到了这些柳树的生长环境“这些树是河西长廊边的柳树,这些成型成行的柳树,都有10年以上的树龄了”,冬天柳树的样子,“寒风起,一地黄叶和断枝”“干净而坚挺,傲岸挺立”“气宇昂扬,姿态威武”等,交代完这些之后自然地由树及人,“有时候觉得人也跟树一样,需要清理和修剪”引出了下文对人的描写、抒情。可见,大段的描写冬天的树是在为下文的描写、抒情做铺垫。
16.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我希望儿子会长成一棵枝叶葱茏的大树,但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棵冬日的树,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答案】“更”字表递进,写出了我不仅希望儿子能够健康成长,活出生命的价值,而且还希望他拥有“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儿子的殷切希望。(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更”表示程度的加深,理解为“更加”,表明作者对儿子的期望,不光是希望儿子像大树一样健壮,更加希望儿子能够具有冬日柳树的品格。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本意+在文中是指××+表达了××情感、心理等。
17.选文结尾“我在阳光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去”,与《紫藤萝瀑布》结尾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两文的作者都从“花”和“树”中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深受振奋和鼓舞,情感得以升华,言已尽而意无穷。(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本文结尾当我看到太阳慢慢升起,发出万道金光时“我的身心也渐渐变得温热”,我感悟到了“冬日不尽是严寒,它也有阳光普照”,此时,“我在阳光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去”,说明我的精神受到了鼓舞,感情也得到了升华;《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受紫藤萝花顽强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奋,要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于是不觉加快了脚步。两文结尾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有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蓝子说:“你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小孙子跑得飞快,但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小孙子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老农夫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_________________。“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老农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18.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了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19.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答案】
18.原来黑乎乎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19.读书不要太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林清玄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的确是这样,读好书就是给我们的生命化妆。让我们端正态度,认真读书,读好书。
【解析】
18.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小孙子在爷爷的要求下用篮子去河边打水,每次都是还没到家里水就漏光了,小孙子觉得用篮子打水没用,这时候爷爷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说明篮子发生了变化,而篮子是“放过煤炭的”,是脏的,经过几次水的冲洗,篮子肯定变得干净了,因此可以写“原来黑乎乎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要求通过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以及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提炼出观点。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可以从文段末尾爷爷的话中去感悟,“‘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老农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切莫急功近利,要认真读书,慢慢地读书的价值就会显现出来,并且是对人的心灵的的净化。要论述这个观点,可以采用例证法、正反对比法、比喻论证或者引证等方法来论证。比如可以引用名言,法国的笛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可以举例,读《老人与海》,让我明白人不可以被困难打倒等等。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话里有一架天梯,要去多高多远都可以,只要向上爬即可。但是,一步步向上的时候,下面的梯级就四处散落,换言之,只可往上,不可回头。儿时听见这部天梯的故事只觉可笑,噫,只要往高处之路不绝,有什么坏?现在回想,不禁恻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西游记》节选部分,完成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安心卷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安心卷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