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浦东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浦东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及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浦东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大分子物质均由单体组成,其中单体种类最多的是( )
A.DNA B.血红蛋白 C.淀粉 D.纤维素
2.如图为显微镜高倍镜下测量细胞长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直接测得该细胞的实际长度
B.图中所示为物镜测微尺
C.转为低倍镜后,读数会变大
D.可通过旋转目镜调整测微尺的位置
3.如图为细胞内发生的某一化学反应,据图判断该反应的类型是( )
A.合成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分解反应 D.转氨基作用
4.中国科学院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人造单染色体酵母,其与天然酵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似,但仅含有一条“超级染色体”。下列关于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C.葡萄糖是其直接能源物质 D.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5.如果人体通过摄入大量蛋白质来减肥,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因为此时机体内部加强发生的过程是( )
A.糖类的氧化分解 B.脂肪的氧化分解
C.转氨基作用 D.脱氨基作用
6.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接种牛痘疫苗能预防天花,其原因是两种病毒具有如图所示的相同成分( )
A.①②③ B.仅①② C.仅① D.仅③
7.如图为土豆的一种常见的繁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土豆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B.该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C.通常①处和②处细胞中的DNA相同
D.该方式产生的后代表现型更丰富
8.双钩黄芪是一种能够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硒的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硒以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
B.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硒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硒的吸收可能需要消耗能量
D.硒的吸收需要载体
9.如图表示某细胞中的部分结构,下列选项中发生在图颗粒状结构中的过程是( )
A. B.
C. D.
10.研究发现,脱落酸除了有促进植物的叶、花等器官脱落的作用之外,还可以促进气孔关闭。下列关于脱落酸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在植物体内通常含量很多
B.脱落酸与生长素、赤霉素协同促进植物生长
C.干旱条件下,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增多
D.用脱落酸水溶液喷施叶片,可增强光合作用
11.图中所示引起某种昆虫眼型变化的变异类型是( )
A.碱基对的替换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
12.如图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局部显微照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②中染色体的排列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分
B.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由②变为①的过程
C.细胞①中DNA分子数是细胞②中的2倍
D.细胞④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13.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病情发展,许多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甲状腺激素
B.患者体内促甲状腺素含量偏低
C.患者会表现出体温偏高的症状
D.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较低
14.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下列相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
C.该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双向的
D.该过程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15.如图表示一个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若再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最终得到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
A.Dd B.De C.ddee D.DdEe
16.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TP合成时所需的能量来自H+
B.H+可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
C.此过程可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
D.ATP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H+通道
17.吃辣椒后会感觉又热又痛,是由于辣椒中的辣椒素激活细胞表面的蛋白TRPV1而引起,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RPV1是受体蛋白
B.TRPV1是离子通道
C.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引起电信号的产生
D.热觉和痛觉产生的过程为非条件反射
18.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致敏T细胞后,特异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
B.致敏T细胞吞噬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C.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某种抗原
D.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9.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部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以24h为周期呈现周期性的增加和减少。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per基因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①过程需要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C.②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
D.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抑制per基因的表达
二、多选题
20.摄入咸鱼咸菜等高盐食物后,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三、综合题
21.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病人脑细胞中沉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Aβ蛋白),并存在大量的损伤线粒体。正常神经元能通过线粒体自噬清除损伤的线粒体,而该病患者脑细胞中,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与BAX蛋白有关),导致该病发生。研究发现,小分子物质UMI-77能够解除自噬受阻,进而可能成为有效治疗该病的药物。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Mcl-1和LC3A位于相关膜结构上,与自噬囊泡形成有关。
(1)图中Mcl-1所在部位是线粒体的____________,其骨架是___________;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
(2)据图推测在正常神经元中Mcl-1的功能是____________,下列过程中,与此功能的分子机制最不相似的是____________。
A.浆细胞分泌抗体至体液中 B.消化道内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C.血液中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 D.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与抗原结合
(3)由图中信息推测,Aβ蛋白引发阿尔兹海默症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A.Aβ蛋白促进了BAX基因的表达 B.Aβ蛋白促进线粒体的损伤
C.Aβ蛋白引起损伤线粒体大量沉积 D.Aβ蛋白促进线粒体的自噬
(4)据图分析,UMI-77可能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A.UMI-77能与Mcl-1蛋白特异性结合
B.UMI-77阻止Mcl-1和BAX的结合
C.UMI-77通过激活BAX诱导线粒体自噬
D.UMI-77通过促进LC3A的表达诱导线粒体自噬
22.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其中的氨基酸由豆瓣蛋白质分解产生,与甜瓣子的色、香、味等密切相关。甜瓣子的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1)制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产生豆瓣酱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B.有助于曲霉的繁殖
C.获得发酵过程中所需的酶 D.抑制细菌的生长
为了提高豆瓣酱的品质和风味,现研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食盐量,建立了分段发酵模式(表2),与传统发酵模式(表1)进行对比,结果如图所示:
表1 传统发酵模式
时期
时段(天)
盐度(%)
温度(℃)
前期
0-12
15
37
中期
12-16
15
37
后期
16-30
15
37
表2 分段发酵模式
时期
时段(天)
盐度(%)
温度(℃)
前期
0-12
6
12
中期
12-16
6
37
后期
16-30
15
37
(2)若要统计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需要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所需要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
①固体培养基 ②液体培养基 ③通用培养基 ④选择培养基
(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中细菌总数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传统发酵模式下,0-9天细菌总数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
B.传统发酵模式下,9天后增加的细菌可能是耐盐菌
C.分段发酵模式下,16天后细菌总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盐度升高
D.分段发酵模式下,0-12天细菌总数稳定是由于细菌不增殖
(4)根据题意及已学知识,从发酵条件的角度,分析分段发酵模式相比于传统发酵模式能提高豆瓣酱品质和风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豆瓣制曲过程中利用米曲霉和黑曲霉菌株共同培养制曲,相比于单一米曲霉制曲能进一步提升豆瓣酱的品质和风味,可选择下列_____________组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①米曲霉+传统发酵模式②黑曲霉+传统发酵模式③米曲霉+分段发酵模式④黑曲霉+分段发酵模式⑤米曲霉+黑曲霉+传统发酵模式 ⑥米曲霉+黑曲霉+分段发酵模式
23.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受扎克酮(zax)和内源性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的调节,具体过程如图A所示。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了zax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如图B所示,并发现zax对水稻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中某些重要酶的表达均有所促进。
(1)图中循环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循环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水稻各部分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叶片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根部
B.根部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叶片
C.叶片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空气,可用于合成蔗糖
D.根部的氮元素来自于土壤,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3)根据题意推测,zax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能有___________。
A.增强植物捕获光能效率 B.提高CO2的同化效率
C.使ATP合成酶的数量增加 D.使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物增加
(4)据图可知,zax对水稻根系生长_________(促进/抑制/无影响)。据题意和所知识,分析推测zax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高脂饮食易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研究发现,从羊栖菜中提取的马尾藻甾醇可以激活LXR,调节胆固醇含量,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1)下列选项为人体常见的几种脂蛋白在电镜下的成像。已知脂蛋白密度越小,直径越大。下列选项中,最可能表示图中脂蛋白A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2)图中ABCA1的化学本质可能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肝脏在维持内环境自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受交感神经支配,参与血糖调节 B.受激素调控,参与血脂代谢调节
C.可以合成乳糜微粒,运送甘油三酯 D.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转化胆固醇
(4)据图推测,马尾藻甾醇调节人体胆固醇含量的机制可能有___________。
A.调节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数量和活性
B.调节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数量
C.激活巨噬细胞中的LXR,促进胆固醇的运出
D.激活小肠上皮细胞中的LXR,抑制胆固醇排入肠腔
科学家将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在喂食添加胆固醇的高脂饮食10周后,分成两组,一组饮食中添加马尾藻甾醇,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添加,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喂食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小鼠的动脉截面,结果如图。
(5)据题意判断,图中___________(A/B)可能是实验组的结果,依据是___________。A组小鼠的血压____________(高于/低于)B组小鼠。
25.α地中海贫血是红细胞中组成血红蛋白的α珠蛋白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正常人的一条16号染色体上具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如图A所示。α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程度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数有关。若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则导致溶血性贫血(HbH);若4个α珠蛋白基因均缺失,则导致胎儿死亡(Barts);其余情况表现型均正常。图B为两个α地中海贫血症(Barts病和HbH病)的家系系谱图。
(1)根据题意,表现型正常的人具有_______个α珠蛋白基因。
(2)下列关于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可能的遗传路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从I-2体细胞遗传至Ⅱ-3初级精母细胞
B.从I-1次级精母细胞遗传至Ⅱ-3胚胎细胞
C.从Ⅱ-3精原细胞遗传至Ⅲ-1胚胎细胞
D.从I-2第一极体遗传至Ⅱ-3体细胞
(3)根据题意推测,Ⅲ-1细胞中缺失2个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来自于第一代的_____________。
(4)理论上推测,II-3和II-4生出患HbH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当生殖细胞中存在结构缺失的染色体时,往往不能参与受精。研究发现,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能够遗传与细胞中的端粒及端粒酶有关。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主要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TTAGGG)与蛋白质构成。当染色体因为缺失基因而变短时,端粒酶能以RNA为模板,不断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维持染色体的长度。
(5)据题意推测,端粒酶的作用类似于_____________酶,其模板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
(6)研究发现,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的表达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亲代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能够遗传给子代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Ⅲ-4已怀孕,为避免患儿出生,一般情况下,选取羊水中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进行检测,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上皮细胞中的mRNA ②上皮细胞中的α珠蛋白 ③上皮细胞中的α珠蛋白基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详解】
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组成血红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有21种;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只有1种;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只有1种,因此单体种类最多的是氨基酸,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测微尺在目镜上,测量该细胞可以旋转目镜调节测微尺的位置,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相同,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同,放大倍数越大,每小格代表的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每小格代表的长度越大,视野的清晰度对测量误差有影响。
【详解】
A、目镜测微尺观察到的标本大小,必须通过物镜测微尺测得的数据换算后,才是标本的真实大小,因此不能直接测得该细胞的实际长度,A错误;
B、目镜测微尺是指配装在显微镜目镜中的刻有尺度对比线的玻璃片,经校正后用于测量被观测物体的大小,图中所示为目物镜测微尺,B错误;
C、测微尺在目镜上,放大倍数只受目镜影响,转为低倍镜后,读数会不变,C错误;
D、测微尺在目镜上,测量该细胞可以旋转目镜调节测微尺的位置,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有机酸发生反应让NAD+变成NADH,生成了另一有机酸和CO2。
【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发生了脱氢氧化,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
A、酵母细胞为真核细胞,人造单染色体酵母,其与天然酵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似,因此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A错误;
B、酵母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
C、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
D、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的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分析】
摄入脂肪过多,则肝脏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运出,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中间代谢产物氧化分解功能,代谢产物尿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详解】
如果人体通过摄入大量蛋白质来减肥,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因为此时机体内部加强发生的过程是脱氨基作用,导致蛋白质转化为糖类,进一步转化为脂肪。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病毒的成分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据图可知:①表示刺突,②表示核酸,③表示衣壳蛋白质。
【详解】
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接种牛痘疫苗能预防天花,其原因是两种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①刺突蛋白相当于抗原,即具有相同①抗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详解】
A、植物通过营养器官繁殖得到后代个体,属于营养繁殖,图示土豆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A错误;
B、图示显示的是土豆的无性生殖,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因此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D、通常①处和②处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因此①处和②处细胞中的DNA相同,C正确;
D、有性生殖的后代表现型更丰富,该过程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离子的吸收一般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气体和脂溶性物质的吸收为自由扩散。
【详解】
A、土壤中的无机盐需要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被吸收,A正确;
B、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硒的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B错误;
C、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硒的吸收可能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无论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因此硒的吸收需要载体,D正确。
故选B。
9.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内质网上附着着核糖体,核糖体是进行翻译的场所。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
A、翻译过程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翻译过程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而不是RNA与D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RNA上没有T碱基,C错误;
D、RNA上没有T碱基,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分析】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
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通常很少,但作用效果显著,因此脱落酸在植物体内通常含量很少,A错误;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而脱落酸会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生长,因此,在促进植物生长中,脱落酸与生长素、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
C、脱落酸是具有抑制植物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的作用,随失水率升高,脱落酸含量升高,因此可以推出,在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缓慢,C正确;
D、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用脱落酸水溶液喷施叶片,促进叶片脱落,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详解】
据图可知,某种昆虫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两个基因后,正常眼就变成棒状眼,某条染色体上增加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具有核膜、核仁,处于有丝分裂间期;④形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详解】
A、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分,A正确;
B、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②变为①的过程,B错误;
C、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①中DNA分子数和细胞②中的相等,C错误;
D、细胞④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3.D
【解析】
【分析】
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自身免疫病;患者最终表现为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晚期患者的体内将会检测到较高水平的促甲状腺激素。
【详解】
A、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因此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特异性结合,A错误;
B、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患者体内促甲状腺素含量偏高,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患者甲状腺激素减少,物质氧化分解减慢,因此体温偏低,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患者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神经系统兴奋性较低,D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时,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光线进入小鼠眼球(感受器)刺激视网膜后,感受器产生的信号通过图中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A正确;
B、视觉在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为单向的,因此兴奋在上述传导过程中为单向的,C错误;
D、兴奋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转变为电信号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因此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D正确。
故选C。
15.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母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
正常情况下,图中细胞分裂最终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DE、de或De、dE。
故选B。
16.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产生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图中结构ATP合成酶能够驱动ATP的合成,说明H+通过特殊的结构ATP合成酶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ATP合成酶有H+通道的作用。
【详解】
A、由题图可知,ATP合成时所需的能量来自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而不来自H+自身,A错误;
B、H+进入线粒体内膜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H+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内膜,不可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C、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所以图示过程不可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C错误;
D、由题图可知,ATP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H+通道,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有氧呼吸部分过程图解,考查了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解题关键是能够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得解题关键信息。
17.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辣椒素激活细胞表面的蛋白TRPV1可引起离子的内流,产生兴奋,因此该离子应为钠离子。
【详解】
A、TRPV1能接受信号分子辣椒素,应是受体蛋白,A正确;
B、TRPV1被激活后可允许离子通过,因此TRPV1是离子通道,B正确;
C、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可引起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热觉和痛觉是在大脑里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D。
18.C
【解析】
【分析】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器官发起攻击,导致机体损伤而出现的疾病。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溶酶体裂解释放出大量水解酶,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
A、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患者胰岛B细胞被攻击死亡,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A错误;
B、致敏T细胞通过与胰岛B细胞直接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错误;
C、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某种类似抗原的结构,能被致敏T细胞识别,C正确;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使更多的T细胞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会加重该病,D错误。
故选C。
19.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
【详解】
A、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核遗传物质都相同,因此per基因在所有体细胞内均有,A错误;
B、①是转录过程,形成的产物为RNA,需要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B错误;
C、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C错误;
D、由于PER蛋白浓度以24h为周期呈现周期性的增加和减少,说明③过程为负反馈调节,即表示PER蛋白能抑制per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20.C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
A、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可知,摄入咸鱼咸菜等高盐食物后,血浆渗透压升高,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可知,摄入咸鱼咸菜等高盐食物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不符合题意;
C、摄入咸鱼咸菜等高盐食物后,人体不会发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才会发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符合题意;
D、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可知,摄入咸鱼咸菜等高盐食物后,大脑皮层中的渴觉中枢兴奋,而不是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D符合题意。
故选CD。
21.(1) 外膜 磷脂双分子层 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
(2) 识别并与LC3A结合,引起线粒体自噬 B
(3)AC
(4)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脑细胞中沉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Aβ蛋白),并存在大量的损伤线粒体。正常神经元能通过线粒体自噬清除损伤的线粒体,但该病患者脑细胞中,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与BAX蛋白有关),导致该病发生。研究发现,小分子物质UMI-77能够解除自噬受阻,进而可能成为有效治疗该病的药物。据图可知,LC3A与Mcl-1和UMI-77的复合体结合抑制了BAX与Mcl-1结合,从而可以解除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
(1)
线粒体是两层膜的细胞器,据图可知,Mcl-1所在部位是线粒体的外膜,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线粒体自噬需要与溶酶体结合,利用溶酶体内的酶将其分解,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因此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溶酶体和线粒体。
(2)
根据分析可知,LC3A与Mcl-1和UMI-77的复合体结合抑制了BAX与Mcl-1结合,从而可以解除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说明正常神经元中Mcl-1可识别并与LC3A结合,促进自噬囊泡形成,有利于自噬清除损伤的线粒体。上述分子机制均需要膜蛋白与特定分子的结合,消化道内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不需要膜蛋白参与,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3)
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与BAX蛋白有关,据图可知,BAX蛋白可与Mcl-1结合,抑制了Mcl-1与LC3A的识别和结合,从而阻止了线粒体自噬,又知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脑细胞中沉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Aβ蛋白),并存在大量的损伤线粒体,可推测Aβ蛋白促进了BAX基因的表达,抑制了Mcl-1与LC3A的识别和结合,抑制了线粒体自噬,以及Aβ蛋白引起损伤线粒体大量沉积,从而导致阿尔兹海默症,即AC正确,BD错误。
(4)
AB、据图可知,UMI-77能与Mcl-1蛋白特异性结合,阻止了Mcl-1和BAX的结合,Mcl-1和LC3A与自噬囊泡形成有关,因此上述过程促进了自噬泡的形成,有利于线粒体自噬,AB正确;
C、据图可知,UMI-77没有与BAX结合,C错误;
D、图示没有体现UMI-77通过促进LC3A的表达诱导线粒体自噬,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线粒体自噬形成的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
22.(1)BC
(2) 稀释涂布法##涂布法 ①③
(3)BC
(4)分段发酵模式前期低盐条件可保持霉菌的数量稳定,从而保证霉菌产生的蛋白酶的总量;中后期温度升高,使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氨基酸态氮的质量分数增加;后期高盐条件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避免产生其他代谢产物影响豆瓣酱的品质和风味
(5)①⑤/③⑥/①⑤③⑥
【解析】
【分析】
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本题依据腐乳制作的原理制作豆瓣酱。
(1)
豆瓣酱制作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根据题图可知,曲霉能产生相应的酶,因此加入面粉和曲霉制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曲霉和发酵过程所需要的酶,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即BC正确,AD错误。
(2)
能够用于计数的微生物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法。统计菌体数量是以形成的菌落数来推算菌体数,因此需要用固体培养基,由于是统计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不需要筛选,因此用通用培养基即可,即①③符合题意。
(3)
A、对比表1和表2可知,传统发酵模式中前期的盐度和温度均高于分段发酵模式,因此传统发酵模式下,0-9天细菌总数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或盐度过高导致的,A错误;
B、传统发酵模式下为高温高盐,只有耐高温、耐盐的菌体才能生存,因此传统发酵模式下,9天后增加的细菌可能是耐盐菌,B正确;
C、分段模式下,后期和中期相比,盐的浓度增加,因此16天后细菌总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盐度升高,C正确;
D、分段发酵模式下,0-12天细菌总数稳定是由于细菌增殖速率与死亡速率接近,D错误。
故选BC。
(4)
提高豆瓣酱品质和风味取决于发酵过程中霉菌的数量和相关酶的活性,根据表格和曲线图可知,分段发酵模式前期低盐条件可保持霉菌的数量稳定,从而保证霉菌产生的蛋白酶的总量;中后期温度升高,使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氨基酸态氮的质量分数增加;后期高盐条件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避免产生其他代谢产物影响豆瓣酱的品质和风味。
(5)
若要证明米曲霉和黑曲霉菌株共同培养制曲,相比于单一米曲霉制曲能进一步提升豆瓣酱的品质和风味,则实验自变量为制曲过程中是加入米曲霉和黑曲霉还是只加入米曲霉,因变量为豆瓣酱的品质和风味,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可选择①⑤或③⑥组进行验证。
【点睛】
本题考查豆瓣酱的制作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应用腐乳制作的原理解决豆瓣酱制作过程的问题。
23.(1) 卡尔文循环 线粒体基质
(2)BCD
(3)ABD
(4) 促进 施用zax,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蔗糖等形式运输至根部;施用zax可以提高细胞呼吸中酶的表达量,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用于根细胞生长、分裂等活动;zax通过抑制SL,促进根生长;施用zax抑制寄生植物利用水稻根系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水稻根系生长
【解析】
【分析】
分析图A可知,扎克酮(zax)可抑制独脚金内酯(SL)的合成,独脚金内酯(SL)可抑制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形成,还可以促进水稻根部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分析图B可知,扎克酮(zax)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1)
据图可知,①过程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卡尔文循环。循环②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过程。
(2)
A、叶片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A错误;
B、根部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部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叶片,B正确;
C、叶片中的碳元素来自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2固定形成的,可用于合成蔗糖,C正确;
D、根部的氮元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可用于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BCD。
(3)
A、根据图B分析可知,扎克酮(zax)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植物捕获光能的效率,A正确;
BD、扎克酮(zax)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从而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和ATP,进而促进C3的还原,因此可提高CO2的同化效率、使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物增加,BD正确;
C、ATP合成酶的数量受基因控制,根据题意,不能体现zax使ATP合成酶的数量增加,C错误。
故选ABD。
(4)
根据图A可知,独脚金内酯(SL)可抑制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形成,而扎克酮(zax)可抑制独脚金内酯(SL)合成,因此zax对水稻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由于根系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叶片,因此施用zax,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蔗糖等形式运输至根部,可促进根部生长;zax对水稻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中某些重要酶的表达均有所促进,因此施用zax可以提高细胞呼吸中酶的表达量,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用于根细胞生长、分裂等活动;zax通过抑制SL,促进根生长;施用zax抑制寄生植物利用水稻根系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水稻根系生长。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示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1)D
(2) 蛋白质 作为载体,将胆固醇转运到胞外
(3)ABD
(4)ABC
(5) A 实验组马尾藻甾醇可以激活LXR,降低胆固醇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缓解作用。A中动脉壁沉积的斑块较少,说明是实验组 低于
【解析】
【分析】
1、人体脂蛋白大体根据密度从小到大依次是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类。
2、转运食物中外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乳糜微粒,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极低密度脂蛋白。
(1)
已知脂蛋白密度越小,直径越大,由题图知,脂蛋白A将肝脏以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则电镜下的成像中最可能表示图中脂蛋白A的是D。
(2)
图中ABCA1是位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具有运输同时能催化ATP水解的蛋白质,故图中ABCA1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其作用是作为载体,将胆固醇转运到胞外。
(3)
下列关于肝脏在维持内环境自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肝脏在交感神经支配下参与了血糖调节,A正确;
B、肝脏在激素调控下参与血脂代谢调节, B正确;
C、小肠细胞合成乳糜微粒,C不正确;
D、肝脏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转化胆固醇,D正确。
故选ABD。
(4)
据图推测,马尾藻甾醇调节人体胆固醇含量的机制可能有__________。
A、调节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数量和活性,A符合题意;
B、调节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数量,B符合题意;
C、激活巨噬细胞中的LXR,促进胆固醇的运出,C符合题意;
D、激活小肠上皮细胞中的LXR,抑制从肠腔中胆固醇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5)
据题意判断,实验组添加了马尾藻甾醇,马尾藻甾醇可以激活LXR,降低胆固醇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缓解作用,图中A中动脉壁沉积的斑块较少,说明A可能是实验组的结果;A组小鼠的胆固醇含量低于B组,据此推测,A组小鼠的血压低于B组小鼠。
【点睛】
本题结合过程图考查血脂代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知识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1)2、3、4
(2)BC
(3)I-1或I-2
(4)1/4
(5) 逆转录 AAUCCC
(6)生殖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量高于体细胞,进而可以修复16号染色体末端丢失的染色体片段,补齐染色体长度,进而使染色体稳定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并遗传给子代
(7)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正常人的一条16号染色体上具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如图A所示。α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程度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数有关。若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则导致溶血性贫血(HbH);若4个α珠蛋白基因均缺失,则导致胎儿死亡(Barts),其余情况表现型均正常。可据此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
已知正常人的一条16号染色体上具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由于体细中16号染色体成对存在,因此正常人最多含有4个α珠蛋白基因,又已知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则导致溶血性贫血(HbH);若4个α珠蛋白基因均缺失,则导致胎儿死亡(Barts),因此表现型正常的人可具有2、3、4个α珠蛋白基因。
(2)
A、亲代与子代之间通过生殖细胞相联系,因此I-2体细胞不会将遗传物质传递给Ⅱ-3,A错误;
B、患HbH病的人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可知其中1条16号染色体上不含α珠蛋白基因,另一条16号染色体上只含1个α珠蛋白基因,I-1表现正常,可能其一条16号染色体上缺失两个α珠蛋白基因,另一条16号染色体含2个α珠蛋白基因,因此Ⅱ-3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可能是从I-1次级精母细胞遗传至Ⅱ-3胚胎细胞,B正确;
C、Ⅲ-1的两条16号染色体均缺失α珠蛋白基因,由于两条16号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Ⅲ-1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可能是从Ⅱ-3精原细胞遗传至Ⅲ-1胚胎细胞,C正确;
D、极体不参与受精,因此子代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不可能来自亲代的极体,D错误。
故选BC。
(3)
Ⅲ-1细胞中两条16号染色体都缺失2个α珠蛋白基因,其中一条染色体来自父方Ⅱ-3,另一条染色体来自母方,根据(2)分析可知,Ⅱ-3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可能来自I-1,也可能来自I-2。
(4)
由于Ⅲ-1细胞中两条16号染色体都缺失2个α珠蛋白基因,因此可知Ⅱ-4一条16号染色体无α珠蛋白基因,另一条16号染色体上含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产生的配子中含α珠蛋白基因的和不含α珠蛋白基因的各占1/2,而Ⅱ-3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说明其16号染色体一条上含有一个α珠蛋白基因,另一条不含α珠蛋白基因,产生的含一个α珠蛋白基因的配子和不含α珠蛋白基因的配子各占1/2,若要后代患HbH病(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需要Ⅱ-4提供的配子缺失α珠蛋白基因,根据分析可知,Ⅱ-4含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配子是缺少两个α珠蛋白基因,因此需要Ⅱ-3提供的配子缺少一个α珠蛋白基因,故后代患HbH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5)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含有DNA序列,端粒酶能以RNA为模板,不断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即合成DNA,因此端粒酶的作用类似于逆转录酶,由于端粒中DNA的重复序列为TTAGG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其模板RNA序列为AAUCCC。
(6)
已知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的表达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亲代缺失α珠蛋白基因的16号染色体能够遗传给子代可能是生殖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量高于体细胞,进而可以修复16号染色体末端丢失的染色体片段,补齐染色体长度,进而使染色体稳定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并遗传给子代。
(7)
由于缺失3个α珠蛋白基因,则导致溶血性贫血(HbH);若4个α珠蛋白基因均缺失,则导致胎儿死亡(Barts)。若Ⅲ-4已怀孕,为避免患儿出生,需要检测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中α珠蛋白基因数量,即③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染色体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一模高三一模生物学答案,共2页。
这是一份2020届浙江嘉兴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及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