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第2课时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交流,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探究新课,追本溯源,研究算理,巩固练习,提炼算法,课堂总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
二年级
单元主题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课次
第1课时
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简洁美和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前交流,温故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几道题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口算完成。
师:说一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生:把20的“0”盖住,先算2×3=6所以20×3=60。
师:说的多好,掌声给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二(1)班跳舞的情境,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二(2)班跳舞又带给我们什么知识(课件展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2)班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生:二(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二(2)班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师:这个问题会解决吗?尝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三、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式?
生:12×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求二年级二班有多少名跳舞的人,其实就是求3个1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你会计算12×3码?先独立思考,在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生展示:
生1:我是用加法算的,12+12+12=36(人)。大家对我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吗?
生:为什么要12+12+12呢?
生1:因为是3个12。
生生交流。
师:你看看人家还有一种做法呢!你生说说你的第二种方法吗?
生1:第二种方法是12×3=36。大家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用乘法?
生1:简便。
师:其实我们也能从加法里边找到为什么用乘法。分3组,每组12人,实际上就是几个几?
生:3个12,用乘法。
师:还有问题要问吗?(生:没了。)我有个问题要问。12×3=36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因为12+12+12=36,所以12×3=36。
师:多好的想法啊!加法我们算出了等于36,所以乘法一定等于36。孩子,谢谢你的分享。
师指着生2:他还有一个更好地想法,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生2:3×12=36人,我们先算的3×2=6,再算1×3=3,最后的结果就是36人。(师板书:2×3=6)
生掌声。
生2:大家有问题要问我吗?
生:为什么不写单位?
生找自己的问题,师帮助解释:加括号。
生: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呀?
师:他写这么多,实际上是把他的什么写出来了?
生:想法。
师:他的想法你懂吗?
生:懂。
师:可是我觉得有点问题,他先算了2×3=6,又算了什么?
生:3×1=3。
师:这个地方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师:如果我把他的想法写出来的话,你觉得我的第二个算是应该怎样写?
生:10×3。(师板书:10×3=30)
师:最后再有一个算式。
生:最后是6+30=36。
师:多好呀!(师板书:6+30=36)这是不是他的想法?你现在看懂了吗?
师:能解释一下2×3求的是什么吗?
生:……
师:10×3又求的是什么?不大好说,是吧?能想到好的方法,帮我们理解一下吗?
生:小竖棒。
师:对呀,当我们不好想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帮我们。现在谁想来摆出3个12。
生摆出3个12,如右图。
师:大家看一下他们摆出的是不是3个12?(生:对。)谁能从里边找到2×3的影子?
生圈一圈。
师:现在知道2×3求的是什么了?
生:3个2。
师:多好啊!谁再来圈一圈10×3?
生圈一圈。
师:一起说10×3求的是什么?
生:3个10。
师:最后那个算式,谁一下就把他圈出来求的是什么?
生圈一圈。
师:最后多少人?
生:36人。
师:你看孩子们,这样想我们不好想。可是通过小棒我们一圈,就明白了。
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刚刚的口算过程。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会用竖式。
师:有同学说了个词——竖式,想一想,我们在学加法、一位数成一位数的乘法时用过竖式吗?
生:用过。
师:现在你能不能再创造一个竖式来计算一下12×3?
生创造竖式。
展示学生创造的竖式。
师:好多同学都写了这么一个竖式。老师真佩服咱们同学,同学们一下就写出了最完美、最简洁的竖式。的确12×3的竖式就这么写。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竖式是怎么来的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这个竖式是怎么来的。
师生共同探究竖式的演变过程,并探究算例。
四、追本溯源,研究算理。
师:这三个算式的竖式你会写吗?(师展示写好的竖式)这样的3个竖式是我们之前所学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将这3个竖式整合成1一个竖式呢?
师生一起整合。
师:我们要算的是12×3。(板书:12×3的竖式)请问,在这个竖式里,你能找到2×3的影子吗?
生:把1盖住。
师:2×3=6。(师板书竖式)
师:你能找到10×3的影子吗?
生:把那个2盖住,就是10×3。
生:盖住了再换成一个0。就是10×3了。
师配合着学生的说法,把白纸变成一个0。
师:10×3=30,为了突出这个竖式,我们把30写到下面来。(师继续板书竖式)
师: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种竖式,你能看懂吗?
生:2×3=6,积6写在个位上,3在与十位上的1相乘等于3,直接写在十位上。这样一看结果就是36,省略了30+6的过程。
师:观察一下两个竖式,你有什么感受?
生:一个复杂,一个简单。
师:那这样一个复杂的竖式是如何变成这么简单的竖式的?
师通过课件展示竖式的演变过程。
师:你看,经过这么一变,这个复杂的竖式就变成了我们刚刚写的简洁的竖式。大家想不想也写一写这个简洁的竖式?
五、巩固练习,提炼算法。
师:你说3应该和谁对齐?
生:和2.
师:那这个竖式该怎样算啊?
生:先算2×3=6。
师:要我说,我会说先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个位,2×3=6。再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十位,1×3=3,这个3要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生再回头看小结竖式的演变过程。
师:最后不要忘记写单位和答语。
师:相信有了刚刚的学习,接下来这几道题一定难不住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独立完成4道练习,并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师:下面我们帮饲养员算一算3头牛每天吃多少千克草?
六、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师: 好了孩子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
生:我学到了复杂竖式。
师:你的意识是复杂竖式是如何转化成简单竖式的。
师:好了孩子们,关于两位数乘一位数,还有很多知识,我们留到下节课学习。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复习红点1的知识,重点让学生说说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课本呈现的是三(1)和三(2)班跳舞的情境,为拉进学生距离,修改成了二(1)班和二(2)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学生计算12×3的方法,为进一步理解算理做准备。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口算的过程,为算理探究做准备。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算理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和学生口算的过程相结合,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写的竖式,为探究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贯通小棒、口算、复杂竖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探究竖式上“30”的“0”是否需要书写,将复杂竖式转变为简洁竖式,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交流,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探究新课,追本溯源,研究算理,巩固练习,提炼算法,课堂总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