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宜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0年江西省宜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宜春市2020年九年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Ag:108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 下列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A. 氮
B. 磷
C. 氦
D. 铜
【答案】C
2.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的是
A. 铁 B. 碘 C. 锌 D. 钙
【答案】D
3. 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A. 活性炭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烧碱
【答案】A
4. 我们要把宜春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C.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D. 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池
【答案】B
5.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粗盐称量 B. 租盐溶解
C. 浊液过滤 D. 蒸发结晶
【答案】B
6. 在电影《烈火英雄》中,消防员采用关闭油罐阀门的方法来灭火,该方法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C. 隔绝空气
D. 降低着火点
【答案】A
7.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60℃降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B.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60℃时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采用蒸发溶剂方法使A点处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D
8. 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只有三种:Na+、Mg2+、X。则X可能是( )
A. OH- B. Cu2+ C. D. K+
【答案】C
9.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NaOH溶液中OH-离子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离子也能与酸反应
【答案】D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的是( )
A. 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答案】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_______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苹果腐烂
D_________
【答案】 (1). C (2). 蜡烛燃烧
12. 中国是能源大国。下列能源属于绿色清洁能源的是_____
A风能
B石油
C煤
D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太阳能(合理即可)。
13. 李兰娟院士团队研究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对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列有关达芦那韦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C、H、N、O、S原子构成
B 一种有机物
C 相对分子质量为547g
D 由_____种元素组成
【答案】 (1). B (2). 五
14.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 x=3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_____不变
【答案】 (1). B (2). 原子种类等
15. 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烧碱溶液是否变质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B | 除去CO2中少量CO | 点燃 |
C | 除去CaO中少量CaCO3 | 高温煅烧 |
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_____ |
【答案】 (1). C (2). 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 根据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其中金属元素的符号_____。
(2)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_____。
(3)标出溶剂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
【答案】 (1). Al (2). (3).
17. 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口罩与消毒剂成为人们急需的防护物资。
(1)口罩的主要面料是以聚丙烯为主的无纺布,无纺布属于_____(“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2)检验口罩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是_____。
(3)医用口罩通常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的方式,环氧乙烷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疫情中隔离病房最有效的消毒剂是8%的过氧化氢溶液,喷洒后可闻到消毒剂的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现有一瓶30%的过氧化氢溶液500g,要稀释成为8%的消毒液应加入的水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 (1). 合成材料 (2). 取样,加热,看是否熔化 (3). 24:16(或3:2) (4). 分子在不断运动 (5). 1375g
18. 钛(Ti)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和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Ti)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现有5种含钛元素的物质:Ti、TiO2、Ti2O3、TiCl4、K2TiO3。
(1)图1中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_____。
(2)图2是Y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若Y原子与钛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则粒子中m=_____。
(3)K2TiO3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价为_____。
(4)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上述5种含钛元素的物质,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_____(填序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碱
D 盐
【答案】 (1). 47.87 (2). 10. (3). 12 (4). +4. (5). C
19. 废旧共享单车应进行回收利用,下图是某工厂利用来自于回收单车的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和CuSO4溶液的流程示意图(部分生成物已略):
(1)实验室中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
(2)在步骤①中,合金中的铝能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反应生成 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判断步骤②中加入的稀硫酸足量的方法是_____。
(4)由Cu制取 CuSO4溶液有以下两种途径:
Ⅰ、
Ⅱ、
你认为最佳途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 (1). 漏斗 (2). (3). 继续滴加稀硫酸振荡,无气泡产生 (4). Ⅱ (5). 不会生成有害气体,环保或生成等质量的硫酸铜,消耗的硫酸少等
20. 如图是一个“化学沙漏”,珠子A~F分别代表六种物质:氧气、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熟石灰。珠子漏下的规则为:第一个漏下的物质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那颗,而其余则按照漏下的均能与上一颗发生反应的顺序进行,从而实现按“ A-B-C-D-E-F”的顺序漏下来。
(1)物质A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B与C发生置换反应,则“E-F”反应属于_____(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3)若B为气体请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2)和(3)两种情况中,除物质A外,下漏顺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 Ca(OH)2 (2). 吸热反应 (3). (4). O2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活动。
(1)A图的操作目的是_____。
(2)B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不增加其他用品,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收集较纯净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图F中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小强欲采用装置B来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
【答案】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铁架台 (3). (4). D (5). 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6). 瓶底未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7). 在酒精灯上放一个铁丝网罩或将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
22. 某兴趣小组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于是他们对气泡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生成了哪两种气体?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提出猜想】猜想一:H2和O2;
猜想二:O2和Cl2
猜想三: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 试管a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猜想_____肯定是错误的。 |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 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_____。 |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实验完成后,同学们用pH试纸测出通电后的溶液呈碱性。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老师告诉大家: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所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定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考虑,就可以判断出猜想二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
【答案】 (1). H2和Cl2 (2). 一 (3). 氢气或H2 (4). (5). 反应中氧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不能都升高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资料】氯化镁溶液、氯化钡溶液均显中性
(1)向试管A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管C中的主要实验现象为_____。
(2)实验后先将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清液为无色,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然后再将试管C中的物质也倒入上述烧杯中,观察到烧杯底部沉淀部分减少,最后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物质进行过滤,对滤出的无色溶液进行分析,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无色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镁。判断一定有氯化镁的依据是_____。
【提出问题】滤出的无色溶液中,还可能有什么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1:硫酸钠;
猜想2:氯化钡;
猜想3:氯化氢。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1不成立 |
②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2成立 |
③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 _____ | 猜想3不成立 |
【总结提升】
(1)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钡。
(2)小组同学探究后得出: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_____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答案】 (1). (2). 有气泡产生 (3). 烧杯底部沉淀部分减少,说明氢氧化镁和试管C中过量的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合理答案即可) (4). 稀硫酸(合理答案即可) (5). 铁粉(石蕊溶液等) (6). 无气泡产生(不变色等) (7). 有沉淀、有气体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所示,兴趣小组为测定其纯度,取样品5.6g完全溶于水得到50g溶液,向所得溶液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杂质不含氮元素且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1)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_____g。
(2)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晶体可作为氮肥使用,其含氮量_____(填“<”、“>”或“=”)原样品中含氮量。
【答案】(1)14.35;
(2)解:设样品中NH4Cl的质量为x
x=5.35g
该化肥中NH4Cl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化肥合格。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骑乘电动车要安全佩戴头盔,“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