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5月份)
展开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5月份)
1. 化学科学在“国之重器”的打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光纤量子通信,生产光纤的原料为晶体硅
B. 嫦娥5号携带的月壤中,富含的3He与地球上的4He互为同素异形体
C. 长征五号火箭的箭体蒙皮材料2219−铝合金,可一定程度上减轻火箭的质量
D.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深度10909m,所用的合金潜孔钻头硬度与熔沸点均比其单一组分高
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过量澄清石灰水: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 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HSO3−+2OH−−△NH3↑+SO32−+2H2O
C.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D. 向KIO3与KI混合溶液中加入醋酸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6H+=3I2+3H2O
3. 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单质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B. 离子半径:Z>Y
C. Z与Y可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 D.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4.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证明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NO2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B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有限度
取5mL0.1mol/L的KI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mL0.1mol/L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再将反应后溶液均分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淀粉溶液和KSCN溶液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洗气
A. A B. B C. C D. D
5. 苹果酸环二酯(OP)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OP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酯基
B. OP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有机产物有两种
C. OP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 1molOP 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Na2CO3
6. 采用(NH4)2SO4和NH3⋅H2O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平行放置的两块不锈钢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将废铅膏(主要成分为PbO2)平铺在阴极板上,可得到铅单质。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铅回收工艺,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阴极板的电极反应为PbO2+4e−+2H2O+4NH4+=Pb+4NH3⋅H2O
B. 电子由阳极板沿阳极导杆移向外接电源正极
C. 电解过程中,OH−向阴极板迁移
D. 标准状况下,外电路中每转移4mol电子,阳极板产生22.4LO2
7. 甲胺(CH3NH2)的性质与氨相似,25℃时向10mL0.1mol⋅L−1的甲胺中逐滴滴入0.1mol⋅L−1稀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pC表示,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b(CH3NH2)的数量级为10−4
B. 甲胺的电离方程式:CH3NH2+H2O⇌CH3NH3+OH−
C. b点溶液的pH<7
D. e点溶液:c(Cl−)>c(CH3N3+)>c(H+)>c(OH−)
8. 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大苏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装置及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模拟其生产过程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烧瓶C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②2H2S(aq)+SO2(g)=3S(s)+2H2O(l)
③S(s)+Na2SO3(aq)−△Na2S2O3(aq)
I.制备Na2S2O3⋅5H2O
(1)加入药品之前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试剂最好选用 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2)为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产生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______;该实验不使用过浓或过稀的硫酸,而使用70%的硫酸的原因是 ______。
II.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mol⋅L−1I2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3)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______。滴定起始和终点时I2的标准溶液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消耗I2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产品的纯度为 ______%(设Na2S2O3⋅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列出用M、w表示的表达式)。
III.探究Na2S2O3的部分化学性质
(4)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或现象
现场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用pH试纸测Na2S2O3溶液酸碱度
溶液pH=8
______
向溴水中滴入适量Na2S2O3溶液
溴水褪色
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
IV.Na2S2O3的应用
(5)S2O32−可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常用于除重金属离子和照相行业的定影剂。已知AgBr可溶于Na2S2O3溶液,生成配位数为2的络合物,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_____。
9. 三氧化二锑(Sb2O3)被称为锑白,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酸,是应用最早的阻燃剂。一种以辉锑矿(主要成分为Sb2S3,还含有Fe2O3、CuO、SiO2等)为原料制备锑白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浸出液中含Sb5+、Sb3+、Fe3+、Cu2+
回答下列问题:
(1)S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
(3)SbCl5可替代HCl(aq)和Cl2,写出SbCl5与Sb2S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S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e稳定结构,SbCl3的电子式为 ______,写出SbCl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加入碱性物质中和时选用NH3⋅H2O而不选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______。
(6)电解SbCl3溶液时两极均为Sb3+放电,则生成Sb单质的为 ______(填“阴”或“阳”)极;写出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10. CO2的综合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2020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筹)在北京挂牌成立。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I.C(s)+O2(g)=CO2(g)△H1=−393.5kJ⋅mol−l;
II.2H2(g)+O2(g)=2H2O(g)△H2=−483.6kJ⋅mol−l;
III.C(s)+2H2(g)=CH4(g)△H3=−74.8kJ⋅mol−1;
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将CO2(g)和H2O(g)转化为CH4(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一定温度下,将1molCH4(g)和3molCO2(g)充入起始压强为4MPa、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ΔH=+247kJ⋅mol−1。
①下列事实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填选项字母)。
A.c(CH4)c(CO2)为定值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若上述反应10min末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变为起始压强的1.25倍,则0∼10min内,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CH4的平衡转化率为 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x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3)一定条件下,CO2催化加氢可以合成乙醇:2CO2(g)+6H2(g)=C2H5OH(g)+3H2O(g)。向I、II、III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CO2(g)和3molH2(g),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反应5min,测得各容器内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__0(填“>”或“<”)。
②5min后,向容器III中再充入1molCO2(g)和1molH2O(g),此时______填“>”“<”或“=”)。
(4)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催化剂a表面发生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催化剂b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11. 国家航天局计划2020年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据了解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含氮化合物,科学家推测火星生命可能主要以氮、碳、硅、铜为基体构成。
(1)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在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起催化诱导效应。
①邻氨基吡啶中所有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填元素符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mol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一NH2可以被氧化成−NO2,−NO2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杂化。
(2)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第五电离能数据如图1所示,则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的第族∼第族中部分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趋势线如图2,其中一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则趋势线a代表第______族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趋势,判断依据是______。
(4)干冰是常见的分子晶体,而CO2在高温高压下能形成另一种晶体其晶胞如图3所示,该CO2晶体的熔点______(填“>”<”或“=”)SiO2晶体的熔点。
(5)一种嘌呤和一种吡啶的结构如图4
①嘌呤中轨道之间的夹角∠1比∠2大,原因是______。
②分子中的大π键可以用符号πmn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则该吡啶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______。
(6)火星岩石中存在大量的氮化镓,氮化镓为六方晶胞,结构如图5所示。
若该晶体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b≠c(单位:nm),a、b夹角为120∘,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参数c=______(写出代数式)nm。
12. 盐酸罂粟碱(I)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抗痉挛药物,用于治疗脑、心及其外周围血管痉挛所导致的缺血,肾、胆或者胃肠道等内脏的痉挛。我国科研工作者合成盐酸罂粟碱(1)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Me为甲基;Et为乙基。
回答下列问题:
(1)也可作为合成盐酸器粟碱(1)的原料,其名称为 ______;E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3)1molH与氢气加成最多消耗 ______mol氢气,1个产物分子中有 ______个手性碳原子。
(4)写出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M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M有 ______种。
①含两个环,其中一个为苯环,两个环没有共用的碳原子
②硝基(−NO2)连在苯环上
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4:2:2:2:1的结构简式:______(任写一种)。
(6)请结合以上合成路线,写出以苯和上述流程中出现的物质为原料,合成的路线: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硅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材料,光纤制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月壤中富含的 3He与地球上的 4He都是原子,不是单质,属于He元素的同位素,故B错误;
C.铝合金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所以使用铝合金,可一定程度上减轻火箭的质量,故C正确;
D.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的特点,则合金的熔沸点低于成分金属,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故D错误;
故选:C。
A.纯净的二氧化硅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C.铝合金的密度小;
D.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的特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过量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A错误;
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离子方程式为:NH4++HSO3−+2OH−−△NH3↑+SO32−+2H2O,故B正确;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C错误;
D.向KIO3与KI混合溶液中加入醋酸发生反应生成I2,离子方程式为:IO3−+5I−+6CH3COOH=3I2+3H2O+6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A.澄清石灰水过量,反应产物中不会存在碳酸根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足量,二者反应生成氨气、硫酸钠和水;
C.反应后溶液为中性,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系数错误;
D.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开。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W是H,X是C,Y是O,Z是Na元素。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弱,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由于O是同一主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故O2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故A正确;
B.Y是O,Z是Na元素,O2−、Na+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电子排布相同,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Z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X是C,Y是O,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
故选:B。
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根据图示可知W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说明W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则W是H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则X是C元素,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则Z是Na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C大,比Na小,说明Y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Y是O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二者均可氧化KI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可证明水解平衡,故B正确;
C.氯化铁少量,反应后加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加淀粉可检验碘的生成,可证明反应的限度,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洗气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A。
A.二者均可氧化KI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
B.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C.氯化铁少量,反应后检验铁离子可证明反应的限度;
D.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化学平衡、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OP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酯基,共2种官能团,故A正确;
B.OP含酯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有机产物只有HOOCCHOHCH2COOH,故B错误;
C.含羧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故C正确;
D.含2个羧基,1molOP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Na2CO3,生成碳酸氢钠,故D正确;
故选:B。
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2个羧基、2个酯基,且具有环状结构,结合羧酸、酯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A.题干交待“将废铅膏(主要成分为PbO2)平铺在阴极板上,可得到铅单质”,则阴极板发生PbO2得电子生成Pb的反应,这也是电解回收铅的目的,电极反应为:PbO2+4e−+2H2O+4NH4+=Pb+4NH3⋅H2O,故A正确;
B.电子由负极流向阴极,再由阳极流入正极,故B正确;
C.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故C错误;
D.阳极发生反应2H2O−4e−=O2↑+4H+,每转移4mol电子,阳极板产生1molO2,即22.4LO2(标准状况),故D正确;
故选:C。
阴极板发生PbO2得电子生成Pb的反应,电极反应为:PbO2+4e−+2H2O+4NH4+=Pb+4NH3⋅H2O,溶液为酸性环境,阳极发生反应2H2O−4e−=O2↑+4H+,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阴阳极上得失电子及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难度中等。
7.【答案】C
【解析】解:A.a点水电离出的c(H+ )=10−11.8mol/L,溶液中c(OH− )=10−1410−11.8mol/L=10−2.2mol/L,甲胺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c(CH3NH2)≈0.1mol/L、c(CH3NH3+)≈c(OH− )=10−2.2mol/L,Kb(CH3NH2 )=c(CH3NH3+)c(OH−)c(CH3NH2)=10−2.2×10−2.20.1=10−3.4,则Kb(CH3NH2 )的数量级为10−4,故A正确;
B.甲胺为一元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CH3NH3++OH−,故B正确
C.e点溶质为CH3NH3Cl,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a点溶液呈碱性,c点不影响水电离,溶液呈中性,则b点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7,故C错误;
D.e点溶质为CH3NH3Cl,CH3NH3+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c(H+ )>c(OH−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 )+c(OH− )=c(CH3NH3+)+c(H+ ),则c(Cl− )>c(CH3NH3+),但其水解程度较小,所以存在c(Cl− )>c(CH3NH3+)>c(H+ )>c(OH− ),故D正确;
故选:C。
A.a点水电离出的c(H+ )=10−11.8mol/L,溶液中c(OH− )=10−1410−11.8mol/L=10−2.2mol/L,甲胺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c(CH3NH2)≈0.1mol/L、c(CH3NH3+)≈c(OH− )=10−2.2mol/L,Kb(CH3NH2 )=c(CH3NH3+)c(OH−)c(CH3NH2);
B.甲胺为一元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C.e点溶质为CH3NH3Cl,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a点溶液呈碱性,c点不影响水电离,溶液呈中性,则b点溶液呈碱性;
D.e点溶质为CH3NH3Cl,CH3NH3+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但其水解程度较小。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水电离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点溶液呈中性、d点溶液呈酸性。
8.【答案】检查装置气密性 防倒吸 c 若SO2过量,SO2会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产率降低 若浓度高于70%,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反应速率慢,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生成;若浓度低于70%,易溶于水的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不利于二氧化硫的逸出 滴入最后一滴I2的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8.100.362Mw S2O32−+H2O⇌HS2O3−+OH− S2O32−+4Br2+5H2O=2SO42−+8Br−+10H+ Na2S2O3溶液呈碱性,且Na2S2O3具有还原性 AgBr+2S2O32−=Ag(S2O3)23−+Br−
【解析】解:(1)制备二氧化硫时,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D为空载仪器,做安全瓶,起防倒吸的作用;装置B的作用是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用于通过气泡的逸出多少观察二氧化硫的生成速率,起到控制二氧化硫生成快慢的作用,则二氧化硫不能溶于所盛溶液或与所盛溶液反应,二氧化硫不溶于亚硫酸氢钠溶液,与亚硫酸氢钠溶液不反应,则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防倒吸;c;
(2)由题给方程式可知,若二氧化硫过量,二氧化硫会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不与硫反应的亚硫酸氢钠,使硫不能与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反应,导致产率降低;若用高于70%的浓硫酸,浓硫酸主要以硫酸分子存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时,反应速率慢,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生成,若用低于70%的浓硫酸,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溶于水的二氧化硫难以逸出,不利于二氧化硫的制备,
故答案为:若SO2过量,SO2会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产率降低;若浓度高于70%,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反应速率慢,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生成;若浓度低于70%,易溶于水的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不利于二氧化硫的逸出;
(3)当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溶液完全反应后,再滴入碘溶液,碘遇淀粉溶液会变蓝色,则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由图可知,滴定起始液面读数为0.00mL,终点液面读数为18.10mL,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8.10mL,由方程式可知,产品的纯度为0.10mol/L×0.0181L×2×Mg/molwg×100%=0.362Mw%,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I2的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8.10;0.362Mw;
(4)由硫代硫酸钠溶液pH=8可知,硫代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H2O⇌HS2O3−+OH−;由溴水褪色可知,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Br2+5H2O=2SO42−+8Br−+10H+,由实验现象可知,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水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S2O32−+H2O⇌HS2O3−+OH−;S2O32−+4Br2+5H2O=2SO42−+8Br−+10H+;Na2S2O3溶液呈碱性,且Na2S2O3具有还原性;
(5)由题意可知,溴化银与溶液中硫代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硫代硫酸根络银离子和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Br+2S2O32−=Ag(S2O3)23−+Br−,
故答案为:AgBr+2S2O32−=Ag(S2O3)23−+Br−。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70%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备二氧化硫,装置B中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用于通过气泡的逸出多少观察二氧化硫的生成速率,起到控制二氧化硫生成快慢的作用,装置C中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钠和硫化钠的混合溶液反应用于制备硫代硫酸钠,装置D为空载仪器,用于起到防倒吸的作用,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或硫化氢,防止污染环境。
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较大。
9.【答案】第五周期第VA族 S、SiO2 Sb2S3+3SbCl5=5SbCl3+3S↓ 4SbCl3+5H2O=Sb4O5Cl2↓+10HCl三氧化二锑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Sb2O3+2NaOH=2NaSbO2+H2O反应 阴 Sb3+−2e−=Sb5+
【解析】解:(1)锑元素属于氮族元素,原子序数为51,其核内51个质子,核外51个电子,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VA族;
故答案为:第五周期第VA族。
(2)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SiO2,
故答案为:S、SiO2;
(3)SbCl5可替代HCl(aq)和Cl2,SbCl5和Sb2S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和三价的氯化锑,其化学方程式为Sb2S3+3SbCl5=5SbCl3+3S↓,
故答案为:Sb2S3+3SbCl5=5SbCl3+3S↓;
(4)S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e稳定结构,说明SbCl3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存在3个Sb−Cl键,SbCl3的电子式为;SbCl3水解生成Sb4O5Cl2沉淀,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SbCl3+5H2O=Sb4O5Cl2↓+10HCl,
故答案为:;4SbCl3+5H2O=Sb4O5Cl2↓+10HCl;
(5)三氧化二锑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酸,若选用NaOH,会发生Sb2O3+2NaOH=2NaSbO2+H2O反应,所以加入碱性物质中和时选用NH3⋅H2O而不选用NaOH溶液,
故答案为:三氧化二锑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Sb2O3+2NaOH=2NaSbO2+H2O反应;
(6)电解SbCl3溶液时两极均为Sb3+放电,则生成Sb单质是由Sb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则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另一极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Sb3+−2e−=Sb5+,
故答案为:阴;Sb3+−2e−=Sb5+。
辉锑矿(主要成分为Sb2S3,还含有少量 SiO2)加入FeCl3溶液浸取,主要发生反应:Sb2S3+6Fe3+=3S+6Fe2++2Sb3+,SiO2不溶,过滤,滤渣为S和 SiO2,加入铁粉,将过量的FeCl3还原FeCl2,则溶液主要含有Sb3+、Fe2+,加水水解,发生反应:SbCl3+3H2O⇌Sb(OH)3+3HCl,2Sb(OH)3=Sb2O3+3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Sb2O3,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与使用,难度中等。
10.【答案】CO2(g)+2H2O=CH4(g)+2O2(g)ΔH=+802.3kJ/molAC0.005mol/(L⋅min)50%0.8<>氧化 CO2+2H++2e−=HCOOH
【解析】解:(1)已知:I.C(s)+O2(g)=CO2(g)△H1=−393.5kJ⋅mol−l,II.2H2(g)+O2(g)=2H2O(g)△H2=−483.6kJ⋅mol−l,III.C(s)+2H2(g)=CH4(g)△H3=−74.8kJ⋅mol−1,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将CO2(g)和H2O(g)转化为CH4(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2H2O=CH4(g)+2O2(g)ΔH=(−74.8kJ⋅mol−1)−(483.6kJ⋅mol−l)−(−393.5kJ⋅mol−l)=+802.3kJ/mol,
故答案为:CO2(g)+2H2O=CH4(g)+2O2(g)ΔH=+802.3kJ/mol;
(2)一定温度下,将1molCH4(g)和3molCO2(g)充入起始压强为4MPa、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ΔH=+247kJ⋅mol−1,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①A.起始量是充入1molCH4(g)和3molCO2(g),当c(CH4)c(CO2)为定值,说明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②一定温度下,将1molCH4(g)和3molCO2(g)充入起始压强为4MPa、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ΔH=+247kJ⋅mol−1,若上述反应10min末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变为起始压强的1.25倍,为4MPa×1.25=5MPa,设甲烷转化率为x,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CH4(g)+CO2(g)=2CO(g)+2H2(g)
起始量(mol)1300
变化量(mol)xx2x2x
平衡量(mol)1−x3−x2x2x
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4+2x4=1.25,x=0.5,则0∼10min内,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c△t=0.5mol10L10min=0.005mol/(L⋅min),CH4的平衡转化率为5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p2(H2)×p2(CO)p(CH4)×p(CO2)=(5MPa×2×0.55)2×(5MPa×2×0.55)2(5MPa×0.55)×(5MPa×2.55)=0.8MPa2,
故答案为:0.005mol/(L⋅min);50%;0.8;
(3)①图像分析可知,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变化可知,Ⅰ是非平衡点,Ⅱ、Ⅲ为平衡点,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加,说明升温平衡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故答案为:<;
②向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g)和3molH2(g),在III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二氧化碳物质的量0.7mol,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2CO2(g)+6H2(g)=C2H5OH(g)+3H2O(g)
起始量(mol)1300
平衡量(mol)0.30.90.150.45
平衡量(mol)0.72.10.150.45
平衡常数K=c3(H2O)×c(C2H5OH)c2(CO2)×c6(H2)=0.15×0.4530.72×2.16≈3.6,
5min后,向容器III中再充入1molCO2(g)和1molH2O(g),此时浓度商Q=0.15×1.4531.72×2.16≈19.06>K,反应逆向进行,此时,
故答案为:>;
(4)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通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反应为:CO2+2H++2e−=HCOOH,
故答案为:氧化;CO2+2H++2e−=HCOOH。
(1)已知:I.C(s)+O2(g)=CO2(g)△H1=−393.5kJ⋅mol−l,II.2H2(g)+O2(g)=2H2O(g)△H2=−483.6kJ⋅mol−l,III.C(s)+2H2(g)=CH4(g)△H3=−74.8kJ⋅mol−1,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将CO2(g)和H2O(g)转化为CH4(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①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②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c△t,甲烷转化率,Kp=p2(H2)×p2(CO)p(CH4)×p(CO2),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3)①图像分析可知,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变化可知,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加,说明升温平衡平衡逆向进行;
②5min后,向容器III中再充入1molCO2(g)和1molH2O(g),计算此时的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根据装置图中电子的流向,判断催化剂a为阳极电极反应:2H2O−4e−=O2+4H+,酸性增强;催化剂b为阴极,电极反应:CO2+2H++2e−=HCOOH,酸性减弱,总的电池反应为2H2O+2CO2=2HCOOH+O2,该过程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平衡计算、影响平衡因素的理解应用、电化学原理等,题目难度中等。
11.【答案】(1)①H
(3)IVA;NH3、H2O、HF因存在氢键,沸点较高,从而出现沸点反常现象,只有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图中趋势线a没有反常现象;
(4)>;
(5)①孤电子对与键合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键合电子对之间的斥力;②π56;
(6)1123×1021abdNA
【解析】解:(1)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H
故答案为:sp2;
(2)由该元素的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可知,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发生突跃,说明容易失去2个电子,即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已知该元素为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则为第四周期第IIA族元素Ca,则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4s2;
(3)在第族∼第族中的氢化物里,NH3、H2O、HF因存在氢键,沸点较高,从而出现沸点反常现象,只有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故曲线a点代表的应是第IVA族氢化物的沸点变化,
故答案为:IVA;NH3、H2O、HF因存在氢键,沸点较高,从而出现沸点反常现象,只有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图中趋势线a没有反常现象;
(4)该晶体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属于原子晶体,而碳氧键的键长短,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比SiO2晶体高,
故答案为:>;
(5)①孤电子对与键合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键合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导致∠1比∠2大,
故答案为:孤电子对与键合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键合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②吡啶为平面结构,N形成3个共价键,未参与成键的p轨道有一对电子,参与形成离域大π键,每个C原子留有一个p轨道,轨道上留有一个单电子形成大π键,所以吡啶环形成5中心6电子的离域大π键π56,
故答案为:π56;
(6)晶胞中Ga原子数目=1+4×16+4×112=2、N原子数目=1+2×13+2×16=2,故晶胞质量=2×70+14NAg,晶胞体积=a×10−7cm×b×10−7cm×sin60∘×c×10−7cm,则:2×70+14NAg=(a×10−7cm×b×10−7cm×sin60∘×c×10−7cm)×dg⋅cm−3,解得c=1123×1021abdNAnm,
故答案为:1123×1021abdNA。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电负性、化学键、杂化方式、核外电子排布、氢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体类型与性质、晶胞计算等。(5)中大π键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12.【答案】苯乙酸 氨基 取代反应 8 8 12 或
【解析】解:(1)结构中含羧基,名称为苯乙酸,E中无氧官能团为−NH2,名称为氨基,
故答案为:苯乙酸;氨基;
(2)B→C的反应是−Cl被取代为−CN,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3)H结构中含2个苯环和1个含2个双键的六元环,1mol苯环可与3mol氢气加成,1mol双键可与1mol氢气加成,1molH与氢气加成最多消耗8mol氢气;1个产物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用*标出,共8个,
故答案为:8;8;
(4)D+E→F实质为−COOH与−N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M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可知M分子式为C10H11O2N,①含两个环,其中一个为苯环,两个环没有共用的碳原子,根据分子式可知,除苯环外还可以是一个三元碳环或四元碳环,②硝基(−NO2)连在苯环上,可写出同分异构体(硝基邻、间、对3种)、(硝基邻、间、对3种)、硝基邻、间、对3种)(硝基邻、间、对3种),则共4×3=12种;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4:2:2:2:1,说明结构对称性比较强,符合条件的有或,
故答案为:12;或;
(6)可以采用逆推原理来思考, ,则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为,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D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生成E为,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为,在POCl3作用下反应生成G为,氧化得H为,与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I为;
(6)可以采用逆推原理来思考, 。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合成路线中反应前后官能团、碳链结构变化是解本题关键,(5)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易错点、难点。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入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入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