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全国)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一课一练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乙醇 C.乙酸 D.蔗糖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A.烧碱、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CaO、化合物、作干燥剂C.食盐、NaCl、盐、除铁锈 D.酒精、C2H6O、氧化物、作燃料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黄花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其分子中含有与H2O2类似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C.青蒿素难溶于乙醚D.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4.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钙 B.甲烷 C.碳酸 D.二氧化碳5.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Na2CO3属于A.氧化物B.盐C.有机物D.混合物6.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乙醇(C2H6O) B. 青蒿素(C15H22O3)C. 富勒烯(C540) D. 葡萄糖(C6H12O6)7.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A.Cu B.C C.H D.O8.大蒜素(C6H10S2O)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下列有关大蒜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由4种元素组成C.一个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D.属于有机化合物9.“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柴(纤维素)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10.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钙 B.酒精 C.碳酸 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1.小红和小星在学习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时候摸索了一些规律和方法.请你和他们一起探讨下列问题:物质名称甲烷甲醇乙醇乙酸化学式CH4CH3OHC2H5OHCH3COOH (1)寻求这类物质命名的基本规律.甲烷和甲醇在分子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乙醇和乙酸在分子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由以上分析可推知,这类物质名称中的“甲”“乙”是表示物质的________.(2)探讨物质组成和用途的关系.甲醇和乙醇在组成上有共同的原子团(用符号表示)是_____;目前,国家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是为了改进汽油的燃料性能,减少尾气的排放.你设想在上述物质中还可以选用哪类来改进汽油燃料性能_____.(3)推断物质的性质:乙醇和乙酸的元素组成相似,可以推出乙醇燃烧的产物是_____和_____.12.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现有三组物质:①加碘食盐、纯碱、洁净的空气、石灰石;②铜片、冰水、镁条、液氢;③甲烷、乙酸、生石灰、葡萄糖,从每组选出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所选的三种物质混合后可以发生反应,制得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13.中国酒业协会宣称我国白酒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本次塑化剂事件或会毁掉酿酒行业,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是因为塑料制品与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混入。则回答:(1)普通塑料制品与设备不宜直接盛放刚蒸馏后的白酒,因为高温时塑料制品中塑化剂分子更容易进入白酒产品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2)塑化剂DMP的我化学式为C10H10O4,则塑化剂属于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其中C、H和O原子个数最简比为_____,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_______。(3)我国卫生部规定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为0.3mg/kg。请你写出一点远离塑化剂的做法有_______________。1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化学式:(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2)+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3)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_________(4)天燃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5)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_;(6)酸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15.强强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周日,爸爸叫强强去买化肥硝酸铵,当他赶到商场时,硝酸铵刚好卖完。 (1)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建议他购买 ________(填序号),也能起到与硝酸铵相同的作用。 ①氯化钾 KCl ②尿素 CO(NH2)2 ③磷矿粉 Ca3(PO4)2(2)硝酸铵是含氮量较高的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3)硝酸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_______。 (4)尿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三、综合应用题16.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铁的冶炼和应用(1)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胆矾为晶体,《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亦化为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2)用焦炭和氧化铁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生铁炼钢,主要是降低______元素含量,除去生铁中硅、硫和磷等元素。(二)铁红()的制备用工业烧渣(含有、和)制备化工原料铁红的实验流程如图:(3)酸溶前将烧渣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4)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三)铁触媒的制备铁触媒是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主要成分为。用下列装置对铁触媒的制备进行研究。取铁红置于装置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装置和的质量变化如表。(资料:)表:装置和的质量变化温度装置装置室温 资料:①实验室中浓硫酸用于吸收水分,碱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②加热到以上,和CH4开始反应,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和。温度高于,生成。(5)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加热前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6)用铁红制取铁触媒,装置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17.可燃冰是一种在海底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对可燃冰的研究方兴未艾。(1)探究可燃冰的组成。将可燃冰加热到20℃以上,发生分解,生成甲烷气和水。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_____;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________。(2)开采和利用可燃冰。方法一:热解法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①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_______。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方法二:置换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海底可燃冰层中,在海水的高压下,二氧化碳和可燃冰中的水结合,形成水合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甲烷气。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反应如上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18.铁触媒是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主要成分为Fe3O4。用下列装置对铁触媒的制备进行研究。取48.00g铁红置于装置A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如表。表: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温度/℃装置B/g装置C/g室温300.00400.00550300.45400.55600300.90401.10650301.80402.20 资料:加热到500℃以上,Fe2O3和CH4开始反应,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CO2和H2O。温度高于700℃,生成Fe。(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CH4,加热前通CH4的目的是______。(3)加热到650℃时,装置A中剩余固体为FeO和Fe3O4的混合物,则两物质的质量比m(FeO):m(Fe3O4)=______。(4)用铁红制取铁触媒,装置A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______℃。19.南通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按要求填空。(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海带富含的______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2)今年5月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甲烷大量泄露到大气中,会导致使全球气候变暖。(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A 分子个数B 分子质量C 分子间隔(5)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但海水的pH也在逐渐减逐渐软化、变薄、缩小。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2000年时海水呈______性。②“海洋酸化”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③软体生物贝壳软化、变薄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1.A2.B3.D4.B5.B6.C7.A8.A9.D10.B11. 含有碳、氢原子数相同 碳原子数相同 一个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 OH 甲醇 二氧化碳 水12. 13.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机 5:5:2 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等。尽快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的安全限定标准;禁止添加塑化剂等作为食品添加剂;强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生产源头抓起;生产环节中不用或少用塑料制品等。14. N2 SO3 N2 CH4 H2O H+15. ② 35% 它们会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有机物16.(1)(2) ↑ 碳##C(3)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4)温度太高,过氧化氢发生分解(5)赶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与CH4反应生成H2O 和CO2,影响测定结果(6)60017.(1) CH4 25% 10%(2) 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 温室效应加剧 化合反应 C、H218.(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或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甲烷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影响测定结果)(3)27:29(4)600℃19. 碘 混合物 蒸馏 C 碱 CO2+H2O═H2CO3 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