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满分:50分 时间:4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调羹(gēng) 揩桌子(kāi) 校补(xiào) 妇孺皆知(rú) B、阖眼(hé) 薪金(xīn) 挚友(zhì) 深恶痛绝(wù) C、燕然(yàn) 独裁(cái) 奠基(diàn) 迥乎不同(jiǒng) D、抹杀(mǒ) 元勋(xūn) 萦带(yíng) 气冲斗牛(dòu)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典藉 衰微 潜心贯注 家喻户晓 B、硕果 筹划 慷慨淋漓 历尽心血 C、彷徨 澎湃 鞠躬尽瘁 蓬断草枯 D、仰幕 震荡 至死不懈 马革裹尸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B、中国开封第38届菊花文化节龙亭主会场开园仪式在龙亭公园举行。公园里各种菊花惊艳金秋,但仍有部分游客目不窥园,视线集中在手机上。 C、“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顺利升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鞠躬尽瘁所取得的又一硕果。 D、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李兰娟、终南山等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B、臧克家的《说和做》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 C、晚年的鲁迅先生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总是拼命工作,没有时间注意身体。 D、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 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些精神作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7、关于《骆驼祥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写车主刘四爷时,写到“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的”,体现出京味语言的特点。B、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压迫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洋车为主。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的女儿。C、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D、《骆驼祥子》中夏太太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4分)。8、(1)杨花榆荚无才思,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3) ,弹琴复长啸。 (4)故园东望路漫漫,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Ⅰ.古诗赏析。(2分)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这首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句诗人突然一问,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遇上燕子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B、诗人善于抓住本质来表现事物,通过桃花开、燕双飞,描绘春日明媚湖光。C、第三句写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诗人无法渡桥,表达了称心快意的春游中无限的遗憾。D、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蕴含希望,也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宋诗的理趣。Ⅱ.文言文对比阅读。(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10、下列加点词在文句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见往事耳 (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 (每天) D、遂七年不返 (才)11、请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妻 跪 问 其 故 羊 子 曰 久 行 怀 思 无 它 异 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2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分)【材料一】通过升旗仪式、班会、文化艺术节这类集体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听从于特殊安排,对学生统一着装严格强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认同意识;由于校服的标志性,它在穿着时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要遵守纪律,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形象等,德育的作用水到渠成;美观、得体的校服还会使学生从小接受美的信息,美的文化,完成美育的目的;优秀的校服还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材料二】某市针对校服着装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校服满意度比例外出穿校服比例参与校服征购讨论意愿比例学校征求学生意见比例很满意12.5%经常穿27.5%比较满意27.5%偶尔穿22.5%希望60.0%有12.5%不满意28.75%基本不穿31.25%不希望12.5%没有87.5%很不满意31.25%从来不穿18.75%无所谓27.5% 【材料三】《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对校服的质量提出了严标准、高要求。如在安全性方面校服中的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含量应达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B类要求;燃烧性能、附件锐利性、服装绳带和残留金属针等应符合《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为保证校服穿着的舒适性,标准中特别增加了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不低于35%的规定,不允许在衣领处缝制任何标签等提升舒适度的细节要求。较一般服装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对材料二、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学生对校服满意度偏低,学生参与征购讨论意愿比较低。B、《标准》增加了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大于或等于35%的规定。C、很多学校征订校服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D、校服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等方面若不符合相关要求,将危害到学生健康。15、结合材料一,请说说校服有哪些教育功能。(2分) Ⅱ.记叙文阅读。(16分)父亲的手①“早点睡了,少熬夜,多喝牛奶。”父亲边说边端上一杯热牛奶,我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离开我心爱的书桌,接过父亲端过来的热气腾腾的牛奶,不经意地,我看到父亲那一双布满青筋的手,那是一双拘谨小心的手,显得有点局促不安。这是我记忆中的手吗?②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我是不怕父亲的手的,我常常拍打他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父亲宽大温暖的手里,比一比谁大,父亲总是慈祥地说,崽的手比我大,有出息。我非常骄傲地说,肯定的。③考入师范那年,父亲执意要送我到火车站,我老是不情愿,我不想别的同学看到我的父亲,一个来自农村的父亲,多丢脸啊,因此我是非常不乐意父亲送我,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会处理好这些事务。可是父亲二话不说,紧紧拽住我的手就往火车站跑。我很厌恶但又甩不脱父亲的手,一双粗糙的手。到了火车站,父亲放开我,叫我不要乱跑,等一下他来接我。说完,他快步挤入售票口。我看到父亲几次挤进去,几次又被挤出来,但还是非常努力的往前,父亲扭过头看着我,满脸通红讨好地笑着,我故意装作没看到,转过身去站着,好长时间,父亲高兴地叫我,嘿,拿到票了,太好了。父亲大叫着,跑过来,又紧紧拽着我的手,冲上站台。我木然地跟着父亲向前冲,到了站台,我说:“爸,你回去吧,我自己走,我长大了。”父亲一下愣住了,他使劲地搓着自己的手,小心地说,好好好,那我走了。我“嗯”了一下,父亲满脸失望地走了。④“各位旅客,前往贵阳方向的列车马上进站了,请您收拾好随身物品,准时上……”随着站台播音员温柔的声音,我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兴高采烈地往站台队伍冲去。“崽,等一下,你打落东西了。”听着儿时熟悉的声音,我看见父亲的手不停地摇晃着,似乎拿着什么东西快步往站台冲过来。我冷漠地停下脚步,不耐烦地看着冲到面前的父亲。“我给你买了两个热鸡蛋,车上吃,不要饿了。”父亲满脸通红,讨好地将热鸡蛋压在我的手里,我接过热鸡蛋,头也不回地冲上列车。列车开动了,我无意识看了一下站台,父亲还在站台上挥舞着手,我看到父亲的手,一双无力的手……多年以后,母亲告诉我,父亲为了买到票,多加了一块钱,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一块钱能买回很多东西。而为了我在车上不挨饿,又让卖鸡蛋的小贩多热了一下鸡蛋,冲上站台时还扭伤了脚。母亲的话,我久久不能平静。⑤“快点吃了,不要让牛奶冷了,伤了肠胃。”接过父亲递过来的牛奶,我哭了。那一刻,我紧紧拽住父亲的手,一双温暖的大手。“爷爷,我要和爸爸拉着您的手,您不要放哦。女儿的一声娇嗔,击碎了我的愧疚。转过身来,我看到母亲和妻笑了。16、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5分) 情节的发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父亲买票和买鸡蛋的过程父亲递牛奶给“我”,女儿抓住“我”和父亲的手“我”的心理骄傲不情愿、厌恶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17、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5分)(1)父亲大叫着,跑过来,又紧紧拽着我的手,冲上站台。(结合加点词语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站台播音员温柔的声音,我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兴高采烈地往站台队伍冲去。(从修辞方法角度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以“父亲的手”为题目,有何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A项,“校”应读“jiào”C项,“燕”应读“yān”;D项“斗”应读“dǒu”2、C 典籍;沥尽心血;仰慕3、B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此处用来形容部分游客沉迷手机,不观赏菊花错误。4、A 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革命家”后面加“的光辉事迹”;C项,因果颠倒,应改为“晚年的鲁迅先生因为总是拼命工作,没有时间主义身体,所以身体不好”;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原因”或“因为”。5、D6、A7、D 应是高妈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8、(1)惟解漫天作雪飞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独坐幽篁里 (4)双袖龙钟泪不干9、C10、D “遂七年不返”的“遂”是“竟然”的意思,不是“才”。1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12、(1)孙权说:“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呢?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13、A 依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要钻研经书。据此,A项的理解是错误的。参考译文: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14、A 解析:学生参与征购讨论意愿比较高。15、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意识;遵守纪律、注意言行,维护学校形象等的德育作用;让学生从小接受美的信息、美的文化,完成美育的目的;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16、①“我”和父亲比手大;②父亲执意要送“我”;③激动、愧疚;④感恩、幸福。17、(1)运用了动作描写,“叫、跑、拽”等动词写出了父亲买到票,拉着“我”上车的高兴心情,表现了浓浓的父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放飞的风筝”,生动形象写出“我”摆脱父亲,独自上车时的兴奋心情。18、(1)结构上,结束全文,照应文章开头和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2)内容上,写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深化文章主题。19、(1)“父亲的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含蓄点明中心:对父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