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明确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能区别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3)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试管、烧杯、玻璃棒;水、硫酸铜、蔗糖;氯化钠、硫酸亚铁、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的溶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首先学习溶解与乳化。
[板书] 7.1 溶解与乳化
二、推进新课
活动1 认识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引导]老师的讲台上摆有硫酸铜、蔗糖、细沙石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观察活动”的内容进行实验,认识溶解现象。
[投影][实验7-1]向装有少量硫酸铜、蔗糖、细沙石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水,并振荡、观察。
分析试管1、2中现象的共同点。
[讲解]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小结]硫酸铜和蔗糖是可溶物,细沙石是不溶物。
[板书]一、溶解
可溶物与不溶物
活动2 认识溶液的组成
[过渡]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
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学生回答]1.各部分完全相同。
没有析出沉淀。
[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
[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
[板书]2.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板书]二、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交流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
[教师指出]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浅绿色的是硫酸亚铁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无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
[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
[学生发言]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如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设问]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吗?
[补充实验]乙醇溶于水
实验用品:乙醇、高锰酸钾水溶液(高锰酸钾起显色作用,便于观察)、试管、胶头滴管
步骤:
[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论]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不分层。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教师指出]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投影]①液—液互溶:量多是溶剂,量少是溶质。
②通常:水是溶剂。
[讲解并板书]三、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
[师生同归纳]
[设问]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
[回答]汽水。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作为溶剂?
[阅读]教材P192“知识视窗:常用的有机溶剂”。
活动3 探究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投影]边实验,边投影讲解
目的 知道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7-2]比较等量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交流评价]小组汇报,对各组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板书](1)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2)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
(3)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
[设问]上述活动的三个实验中,如果烧杯的大小不一、水的量或所取的晶体量不同,还能得出上述结论吗?
[讨论交流]“设计条件的公平性”。
[课堂练习]教材P193“检查站”。
1.溶解
2.a(√) b(√) c(×) d(√)
3.A蔗糖 B食盐 C碳酸钙(合理均可)
三、典例剖析
例 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解析】A.实验①和②中都是将0.5g块状的硫酸铜放入100mL水中,变量是温度,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所以符合对照实验,探究了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B.对比实验②和③有两个变量:实验②是块状硫酸铜,实验③是粉末状硫酸铜;实验②是100mL热水,实验③是50mL热水,所以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并且温度都是相同的热水,故B错。C.由于实验②是块状硫酸铜,实验③是粉末状硫酸铜;实验②是100mL热水,实验③是50mL热水,有两个变量,所以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无法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C错。D.实验①和③有三个变量:硫酸铜的形态不同、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温度不同,所以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无法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D错。
【答案】A
四、课堂检测
五、课堂小结
[提问]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知识?
[小结]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匀、稳定。
3.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其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4.溶质可以分别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只要它们相互分散,组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便可成为溶液。
5.溶解速度与温度高低、溶质颗粒大小以及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7.1 溶解与乳化
第1课时 溶解
一、可溶物与不溶物
二、溶液
1.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三、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1.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2.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
3.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蔗糖、硫酸铜到哪里去了?最后形成了什么?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和特征,重点强调溶液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特征,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增补实验,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021学年7.1 溶解与乳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7.1 溶解与乳化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稳定,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粤版7.1 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粤版7.1 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