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学设计
展开7.4结晶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
(3)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常见晶体结晶形成等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
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课堂时间的调控。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明矾、粗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我去做客,我妈妈冲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我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活动1 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
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情况?
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过渡]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板书]7.4结晶现象
一、晶体与结晶
[展示]教材P210图7-14,学生观察晶体图片。
[提问]晶体都具有什么特点?晶体和普通的固体有什么区别之处?什么是晶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着“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不同,每一种物质的晶体都具有其自身的规则形状”的思维线索总结概括出晶体的定义。)
[板书]1.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过渡]怎样从饱和溶液中形成晶体呢?
[播放]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视频)再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
[实验7-9]
[观察]饱和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
[板书]2.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提问]根据以上的实验和前面的学习,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有哪些方法?
[交流]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追问]上述两种结晶方法各适用于从什么样的物质溶液中提取溶质?
[交流]前者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晶体;后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如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提取硫酸铜晶体。
[板书]3.结晶的方法与原理
[过渡]结晶法是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相差较大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结晶的方法得到的晶体中常含有难溶性的杂质,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种分离混合物提纯物质的另一方法。
活动2 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板书]二、结晶法的应用
[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
[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生]阅读教材P213“操作指引”
[师]教师示范过滤的制作,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填写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
[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
[师]出示温馨提示
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思考:
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生]学生分组实验,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问题
[设计意图]
1.完善实验步骤。
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
[师]完成实验报告(教材第300页),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生]小组交流后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三、典例剖析
例 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以下是小丽同学的实验报告部分内容。
[实验目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过程]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并全部加入到盛有2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食盐水,观察滤液无色透明;
③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液体蒸干时,停止加热;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计算所得精盐的产率。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因为_________水中,导致实验后精盐产率比其他同学偏低。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如果过滤时速率很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出现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
A.加快蒸发速率
B.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引流
【解析】
(1)将5.0g粗盐全部加入20mL水中,其中的氯化钠可能不能全部溶解,所以得出的产率偏低。
(2)玻璃棒的作用有: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如果液体中不溶性的杂质太多,会导致过滤时速率太慢。
(3)对液体进行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应该停止加热,让蒸发皿的余热来蒸干液体,否则会导致固体飞溅,在该操作中玻璃杯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
(1)5.0g粗盐全部加入20mL水中
(2)引流液体中不溶性的杂质太多
(3)不能当液体蒸干时再停止加热B
四、课堂检测
五、课堂小结
[提问]学完这一课你能区分过滤和结晶吗?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设计首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入手,“冲糖水茶杯底有晶体析出”,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记忆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情境的设置,关键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
2.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巧妙设计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观看海水晒盐的录像,以真实的事例,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3.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是否对于自然界所有物质都适合?”以抛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认知需求,开展实验探究,最终获得结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4.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尤其是学生在分组实验探究观察讨论过程中,各显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在完成整个探究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5.本课教学因为探究活动较多,课前担心学生无法顺利完成,通过实践,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因此,新课程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起来。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培优训练题,情景创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获奖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