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2 海水“晒盐”学案
展开3.2 海水“晒盐”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会根据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3.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4.学会难溶性杂质与可溶性杂质的除去方法与基本步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通过数形结合掌握溶解度的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原理:海水→ 蒸发池 →_结晶池_→ 粗盐 与 母液(“苦卤”) 。
2.结晶
(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_饱和__溶液中以_固体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 __蒸发__结晶,适用范围__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___。
_升温__结晶,适用范围__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__。
_降温__结晶,适用范围__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定义:在_某一温度_下,某固体物质溶解在_100g_溶剂里达到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解的_溶质的质量_。
2.影响因素:
(1)内因:_溶质的种类__、__溶剂的种类__ 外因: 温度 。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__温度___升高而_增大_,典型物质是 硝酸钾 。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不大 ,典型物质是 氯化钠 。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升高而 减小 ,典型物质是 氢氧化钙 。
三、粗盐的提纯
1.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实验步骤 (1)__溶解_(2)__过滤__(3)__蒸发__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玻璃棒__。每次使用的作用是__溶解:搅拌;过滤:引流;蒸发: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__。
达标检测
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答案】C
【解析】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海水,得到食盐晶体,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故A错误;
B、海水晒盐后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海水晒盐后的母液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利用阳光的照射和风力,加速海水中水分的蒸发,是海水的浓度越来越大,最后氯化钠结晶析出,故C正确;
D、水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只有在通电时才发生分解,故D错误.
故选C.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加热食盐水
【答案】A
【解析】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即增加溶质食盐的量,可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往食盐水中加水,溶剂的量增加只能使不饱和溶液变得更加不饱和;故B不正确;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由于溶质、溶剂的量按一定的比例同时增加,不饱和溶液仍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溶液温度降低,但由于食盐溶解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降温可能能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但也有可能降温后仍无法达到饱和的情况;故D不是最适宜的方法.
故选A.
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列哪种措施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
A.搅拌 B.加水 C.倒掉一部分 D.升高温度
【答案】D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答案】A
5.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4)现有60℃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⑤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将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是 。
【答案】(1)36.6g;(2)145.8g;(3)蒸发结晶;(4)②④;②③⑤
【解析】(1)由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其涵义是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45.8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45.8g+100g=145.8g.
(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故只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让溶质结晶析出.
(4)①由于在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溶液的质量都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溶解度也没有变化,故答案为:②④
②饱和溶液在降温时,由于溶解度减小,因此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但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②③⑤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根据溶液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3)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冷却三种方法都可以变为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在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100g水;(2)c<b<a;(3)饱和;(4)a和b.
【解析】(1)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100g水;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50g,说明在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所以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有25g溶解,所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4)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三种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但对于c物质来说,由于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增大,所以降温不能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而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减小,所以降温能使a、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在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100g水;(2)c<b<a;(3)饱和;(4)a和b.
7.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CaCO3时,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8.写出一种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的试剂的化学式:
硝酸钾(氯化钾) ; 氯化镁(硫酸镁) 。
【答案】AgNO3、BaCl2
2020-2021学年3 海水“制碱”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海水“制碱”第2课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情诊断,探究重点,问题记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3 海水“制碱”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海水“制碱”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情诊断,探究重点,问题记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酸及其性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酸及其性质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